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斯諾登啟示:打破國際迷思

<轉載自201371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外交透視 撰文: 宋榮華 中國外交學院客座教授/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外交學院客座教授(作者為內地資深外交智囊)>
1個月來,愛德華.斯諾登這小子可是出盡了風頭,成為世界媒體關注、追逐的焦點,也順帶着搞和搞和美國與中國(含中國香港)、俄羅斯及位於美國後院的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國家和地區的關係。
如今,這小子躲在莫斯科國際機場過境區仍在通過媒體不斷放料,揭露美國、英國、澳洲、法國都在搞「稜鏡」計劃。斯諾登將來能去哪裏,命運如何,仍然是人們關心和熱議的話題。讓我們暫且先放一放對這部大戲未來劇情演變的好奇和猜想,梳理一下他的事兒給我們帶來了甚麼啟示吧。
加害者稱受害 強權政治難推
啟示一:高喊捉賊的不一定不是賊。
在斯諾登提出美國的「稜鏡」計劃之前,世人聽到更多是美國的抱怨和憤怒。美國堅稱自己遭到電腦黑客的「頻繁而嚴重」的惡毒攻擊,是國際上的受害者,以至於網絡安全問題,成為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首次會晤不能迴避的議題。然而,「稜鏡」計劃揭開的,是美國政府早就開始了規模龐大、高強度的網絡監聽和網絡攻擊行動。攻擊對象不僅外國政府部門,還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和清華大學這樣的學術機構。事實表明,美國不管是不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但肯定是加害者之一。別再在世人面前裝無辜了。
啟示二:強權政治仍然是國際政治中的主旋律,敢於同美國叫板的為數不多。
在莫斯科機場的斯諾登曾向20多個國家提出避難申請,其中19個國家拒絕,只有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這兩個中美洲的小國明確表示願意接受。一個勇於揭露美國政府系統侵犯包括其自身公民隱私權的「英雄」人物,為何成了一個沒人敢接的「燙手山芋」?
同樣也是美國「稜鏡」計劃受害者的歐洲諸國,竟然突然取消玻利維亞總統專機的過境許可,迫使其在奧地利降落接受檢查(看看斯諾登是否在飛機上)。為甚麼?難道這些國家沒有正義感?難道他們心裏不恨美國?
非也。是因為他們不願或不敢得罪美國。得罪美國意味着自身實際利益受損。大家都希望看別人跟美國鬥,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就另當別論。所謂國際關係民主化,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依賴於國際力量格局的均衡化發展。中美兩國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也是說易行難。
諜報競爭仍存 美難臣服天下
啟示三:美國雖然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但難令天下臣服。
斯諾登讓美國臉面掃地,自然想逮他回去好好修理。先後向中國香港、俄羅斯提出「交人」的要求,恫嚇有可能提供政治庇護的厄瓜多爾。但是,這些地方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按自己的法律規定和程式列事是天經地議的事。哪知美國居然耍派,對允許斯諾登離開香港和中國提出了「強烈的反對」。反對歸反對,世界憑甚麼聽你的呀,你不是主張自由嗎?!普京說了,這小夥子在俄羅斯又沒犯法,為甚麼要送他回美國。委內瑞拉總統更是在美國霸主的傷口上再灑一把鹽,讚揚斯諾登為「英雄」,稱其行為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啟示四:在和平、合作、繁榮的表面世界裏,不擇手段的競爭依然存在,而且也不大可能消失。
中美互依難割裂 增彼此信任
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不可過於天真。可以說,偵聽與反偵聽、諜報與反諜報、策反與反策反的鬥爭自古以來就有,而且哪個國家都有。所不同的只是程度、手段、時間和對象。
無論哪個國家或政府,大可不必過於放大別人在這方面的「所為」,也不必刻意去標榜自己的「不為」,而是應該從人類進步、和平、合作的大局出發,多探討一些切實可行的建立信任和減少猜疑和誤解的措施,從而逐步減少枱面下的算計和角力。
新一輪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又要開始了,希望雙方的高層能真正認識到彼此間的互依已難以割裂,採取切實措施增進彼此間的信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