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3月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陳淞山 台灣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北京的「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和、振興中華」16字箴言,被馬英九總統急忙切割,雙方幕僚隔空喊話直批對方。
顯然「連習會」的結果遠超出馬英九總統「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布局,讓連、馬的政治關係再度出現重大的裂痕與傷害,連戰此行可以說是灰頭土臉、滿臉豆花的「畢業旅行」,不僅兩岸的搭橋傳承鋪墊工程柔腸寸斷,同時也正式宣告馬、連的政治合作關係就此分道揚鑣,連戰不會也不再是馬英九與大陸政治傳話與對話關係的「政治代理人」。
其實,連、馬關係的不和為時已久,從馬英九數年前開始撤換連戰的兩岸親信幕僚張榮恭(時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工作會主委職務),到數月前接連撤換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而換上林中森便可看出倪端。
連戰16字箴言 馬英九急切割
馬英九心裏極端不願意連戰與其政治親信過度介入兩岸政治互動的發展,但又礙於政治倫理與政治情誼而不敢直接與連戰攤牌,因此,除了在農曆新年到連戰家裏拜年寒暄外,連戰訪問北京前還在總統府接見連戰表達「行禮如儀」的致意,但卻未交託連戰任何與對岸「政治傳話」的政治信息,最終則導致「連習會」時,連戰脫軌演出16字箴言、一中定義、兩岸政治對話與兩岸政治關係的「傾中言論」,國內輿論一片譁然,大家認定這是馬英九要連戰幫忙傳話的政治解讀,而馬英九則趕緊切割,表態並未要連戰傳話,連戰的訪中只是「民間身份」並未代表國民黨也不代表馬英九。
終於,馬、連政治合作關係正式攤牌、決裂,連戰黯然回台,讓其政治幕僚丁遠超出面回擊總統府幕僚的發言,以挽回僅剩的尊嚴與面子。
連過度傾中 馬早想陣前換將
馬、連關係的漸行漸遠,真正的問題關鍵是馬英九想完全主導兩岸事務關係的發展與脈動,不想讓連戰的個人政治立場與觀點所加以左右。因為馬英九深知,連戰及其家族在大陸有相當豐沛的「人脈」與「錢脈」關係,其政治立場又過度「傾中」,而波及到馬英九的兩岸政治關係發展主調,令其常被過度解讀與扭曲。
因此,馬英九早就打算「陣前換將」想把連戰的兩岸「和平大使」頭銜予以拔除,由馬英九的親信人馬完全接手,可惜的是,中共當局還是以連戰「馬首是瞻」,不讓馬英九的人馬插手,最終則導致馬、連關係藉此「連習會」的政治漣漪效應而宣告終止,連戰從此走入歷史,不再是馬英九主政掌權的「兩岸代言人」!
中共18大報告中提及「希望雙方共同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連戰北京行的談話顯然是在呼應中共當局的兩岸立場,因此才會在「一中定義」上提出了「求一中框架之同,存一中涵意之異」、「1949年來的兩岸當局皆互不隸屬」、「分工治理、相互尊重」,並主張「建立(兩岸尚未統一前的)一種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架構。」
中共保留對話空間 再作定調
中共當局雖然未對此作回應,保留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各種可能發展空間,先以民間學者的第二、三軌兩岸交流管道去做更詳細的「探討」與「解讀」,待時機逐漸成熟後再由官方做政治定調與處理。
然而,可以預期的是,當馬英九正式表態,切割與連戰的政治合作與結盟關係之後,兩岸和平發展關係將呈現更不可測的變數與衝擊,尤其是馬英九全面主導兩岸關係的政治脈動,不再由連戰出面處理兩岸高層的政治對話時,兩岸當局如何面對一個馬英九與習近平全面主政的新兩岸關係的時代變局?值得更深入的觀察與解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