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借鑑南韓 退保可持續、可養老

<轉載自2013314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全民退保多面睇 撰文: 周基利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早前和讀者介紹了一些歐洲國家退休保障改革的經驗。朋友告訴我歐洲這麼遙遠,不如講一下亞洲國家的情況;今次想和大家討論南韓的退休保障改革。
恐退保破產 每5年檢討
南韓的公務員退休金計劃始於1960年,軍人和老師亦分別在1963年和1975年建立其退休金計劃。最後在1988年,南韓終於成立它全國性、隨付隨支(pay as you go)的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性質的退休金計劃(社保)。
政府個人私企 多支柱保障系統
南韓的社保最初只適用於有10名或以上僱員的機構,在1992年推廣至有5名或以上員工的機構,接着在1995年伸展至鄉郊。受保人士由1988年的約400萬增至1995年的750萬、投保率約三分之一。
1997年社保改革委員會成立,處理其財政上的可持續性問題。委員會預測因人口老化,到2031年社保計劃將破產。雖然委員會建議結構性的改革(structural reform),但最終在1998年只能通過一些參數性的改革(parametric reform)。措施包括將退休金金額由平均收入的70%調低至60%,退休年齡亦由60歲增至65歲(在2013年開始至2033年期實施,每五年增加一歲)。而且建立一套每五年一次的評估機制,審視計劃的財政狀況和提出改革建議。
五年後、即2003年的第一次檢討中,社保改革委員會預測到2047年社保將破產,於是進一步提出增加供款率和減低退休金金額的建議。不過,2004年反對黨在國會提出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反建議,要求由稅收支付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國會經過四年激烈的爭論,終於在2008年達成協議:社保金額會由當時的60%降至50%,然後以每年減少0.5%的速度,直到2028年的40%。另一方面,協議建立由稅收支付、但有資產審查的退休保障計劃,覆蓋7成長者,但金額非常低,約平均收入的5%而已。
隨着在1994年和2005年分別建立為個人(individual)和私人機構(private sector)而設的退休金計劃,南韓已經建立起她的多支柱退休保障系統了,且社保在2011年年底有2,000萬(1564歲)的投保人,約佔同齡人口六成。話雖如此,南韓的退休保障亦面臨種種的挑戰,如人口老化速度快,獨居長者多(2010年是25.4%),和長者貧窮率高(45.1%)等,都令第三次改革迫在眉睫。
消滅長者貧窮 增可持續性
另外,南韓兩個主要退休金計劃可提供的金額都不高:如社保的金額是根據供款年份的,因年期短,在2011年剛領取的長者只能有平均收入的兩成,雖然將來會有較長的供款期,但因到時退休金最高金額亦會減少,此消彼長下,估計將來退休人士可得的亦會和現水平相若;而有資產審查的退休保障計劃金額亦非常低,所以展望未來,長者貧窮問題亦不能解決。還有一點,就是經兩次改革後,社保計劃估計會在2060年破產;那究竟該如何進行第三次改革呢?
南韓國家退休金研究所認為,改革主要有4個目標。
第一:退休保障能提供足夠的退休金,以消滅長者貧窮。如何訂定足夠水平必然引起爭議,難以達成共識。不過一般而言,退休前收入的六成應該說是足夠的。
二:一些退休金計劃的覆蓋率仍有待改善。
三:提高或長遠保持退休金計劃的財政上可持續性。
四:不同退休金計劃能夠互相配合,互補不足。
整個改革必須全面、有長遠的計劃藍圖,亦必須得到社會人士的認同。
港訂規劃 顯示對長者承擔
桌上的改革方案分為參數性和結構性的,前者包括提高供款額、退休年齡,或減低退休金金額等。而且這些改變可以按某標準而自動啟動。後者包括合併現有的社保和有資產審查的退休保障計劃。而且亦提議將現在隨付隨支的社保改為名義固定供款計劃(Notional-Defined-Contribution pension scheme)或建立另一個最低收入保障計劃。不過這些改革都會需要動用巨額公帑,需小心行事。
特首早前承諾扶貧委員會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會仔細探討香港退休保障改革的問題。首要任務當然為改革訂下目標。建議參考南韓第三次改革所訂下的目標。即改革不能單單着眼退休金計劃財政上的可持續性,而亦要訂定退休金的足夠水平,以消除長者貧窮、增加退休金計劃覆蓋率,以及確保不同計劃能互補不足。
以香港的情況,3,0004,000元已經是退休金的最低水平了。提高長者綜援、生果金、長津和强積金的覆蓋率亦應列為目標之一。筆者認為最重要是有全面及長遠的改革計劃,以顯示政府對長者的承擔。
合併福利 MPF名義固定供款
至於具體改革措施,亦可分為參數性的和結構性的。參數性的包括增加生果金或長津的金額、提高長者綜援和長津的資產及入息上限、及增加強積金的供款率等。可以效法南韓,設立退休保障改革委員會,定期為退休保障系統「把脈」,並提出建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上年10月稱中央政策組正進行一項涉及1萬名長者的全港性住戶調查,目的是評估現有制度的可持續性及提供可靠資料,讓我們釐定未來的方向。張局長並預計到上年年底或今年初會有初步結果,但到現在仍末聽聞該研究的進展。政府應盡快公開有關數據,以供社會討論。
而結構性改革則如將生果金、長津及長者綜援合併,將強積金變成一個名義固定供款計劃亦可考慮。最後,經過長津拉布一役,恐怕政府已經沒有勇氣推行大力闊斧的改革。筆者希望真的以開放態與議員、社會人士深入討論,達成共識。以至不至像南韓改革方案一樣在議會中爭論四年之久。如是者,實屬香港之福。(系列之六)

南韓退保計劃改革4大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