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3月21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香港旅業醒醒 撰文: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政府正就香港可承受多少旅客作研究,不論研究成果如何,時間上已遲了很多。
其實在香港旅客人數逼近3,000萬人次時,便應該盡快地展開研究。現在時間不多,啟德郵輪6月將會啟用,離現在只有3個月不夠。
試想當一艘可以載數千人的郵輪來到香港時,我們如何把這數千名旅客,帶到香港的景點?又以後當有數艘郵輪到港時,香港可以很好地招待他們嗎?還是帶客人去尖沙咀、旺角或是銅鑼灣?而再過3年,港珠澳大橋落成,大量的跨境車輛來到香港,帶來更多的旅客,香港承受得了嗎?
要看清楚香港的承受能力,且看一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數字。在2012年,全球的到埗國際旅客(international arrivals)首次超過10億,達10.35億人次,比起2012年上升了4%,2011年的到埗國際旅客為9.96億人次,當中以法國的數字最高,有7,950萬人,美國6,230萬人,中國5,760萬人。後二者的旅客人數比起本身的人口少得多。
勿只關注增長 應考慮配套
香港又如何?原來當年曾有2,232萬人抵港,在亞洲排行第三,在世界上十大不入。但要留意的,是法國的到埗國際旅客比起其人口(約6,500萬人)只是多一點,十大中排行第四的西班牙有旅客5,670萬人次,其人口為4,700萬,也是旅客比人口為多;排第五的意大利有旅客4,610萬人次,少於人口的6,100萬;第六的土耳其有旅客3,330萬人次,人口4,700萬。亞洲的馬來西亞有旅客2,470萬人次,其人口為2,800多萬人。由此可見,著名的旅遊國家的旅客數目是相當接近人口的。
香港的情況較為特別,香港與內地是國內的旅客進出,而不是國際旅客,此情況在機場甚為明顯,在香港飛往內地的城市,在外地叫國內綫,在香港卻叫國際綫。香港的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無論以國際到埗的旅客數目或是整體的旅客數目,都是人口的數倍以上。此點政府應該會留意到,但似乎沒有甚麼行動。
去年訪港旅客 約人口7倍
在一些著名的旅遊城市如希臘的小島、日本的溫泉,在旺季的時候有很多人前來,是司空見慣的事。只是如香港的情況:有大量的旅客每天由內地乘巴士及港鐵而來,卻是一個項奇觀。
去年訪港旅客達4,862萬人次,約香港人口的7倍。長期以來,有關方面只是關注每年旅客的增長是多少,沒有考慮到相關的配套,是後知後覺。
要衡量香港可承受多少旅客,可以有多方面的指標。例如在口岸等候的時間,港鐵的負載率,旅遊區的擠迫程度等。
不少乘搭港鐵的人也會感覺到即使在非繁忙時間,港鐵上也是人潮湧湧,長者或有需要的人要找座位並不容易,去到哪裏也是人。酒店長期爆滿,遇有大型國際考試或展覽更是不得了。一個地區不可能長期的酒店入住率接近百分之九十,在旺季時更是一房難求,令旅客要即日來回,或是睡在郊外、巴士。最近便有內地的旅客在中環向我問如何去長洲,他們剛下機,要乘船往長洲的酒店。
盼承受力報告 認真而專業
內地的中產興起,將會有更多的內地旅客前往世界各地,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期望政府有關承受力的報告是認真而專業的,也有及時的應對措施,否則中港矛盾,服務水平下降將會持續。
記起在小時候有一個電子遊戲是利用一艘船來接正在跳降落傘的人。香港的承受力如那艘船,而大量的旅客如跳降落傘的人。不是有大量的金錢從天而降便多多都要,自己力有不逮時,有些跳降落傘的人(旅客)會掛在樹上,或跌下海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