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1月8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 秦宏 (作者為內地國際問題研究專家、評論家)>
日本經濟連續失落20多年,但居然能將一個低增長、低通脹、高財赤、高債務的局面維持下來也算得上是個奇蹟。但是凡事總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合理的事情不可能永遠持續。在內憂外患面前,現在的日本似乎有點hold不住了。
日本的當前危局
一是經濟衰退。由於日圓升值、內需不足及核電停運、電力緊張、用電成本上升等原因,日本企業舉步維艱。覆蓋日本經濟的27個行業中有20個行業下調了經常利潤預期。日企加速海外生產轉移,國內重現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0%。今年二、三兩個季度日本經濟連續負增長,按經濟學定義,日本經濟已陷入衰退。多名經濟學家估計,四季度日本經濟將繼續萎縮。
二是受世界經濟低迷、美歐量寬、進口燃料增多及「購島」事件影響,近來日本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大幅減少,10月份順差額不到去年平均水平的40%。佔經常項目最大權重的貿易部分,其赤字更是創32年新高,超過1980年石油危機後歷史最高紀錄的2.5倍。
三是債務風險進一步增大。近4年日財政赤字均為GDP的10%,日本國債規模接近GDP的240%,約為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時的兩倍。現在日本每年要用財政收入的15%還本付息,接近20%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國內經濟不振、企業外移等原因引發的稅基減少及經常項目順差的收窄,使日本消化和控制債務的能力大幅削弱。有些經濟界人士甚至認為日本有陷入希臘式債務危機的風險。
四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內生動力進一步減少。1947年後的嬰兒潮一代已年過65歲,開始退休。日本成年尿片的銷量已超過嬰兒的銷量。
日本貨幣寬鬆政策的風險
面對當前危局,剛剛上台的自民黨不顧來自央行的強烈反對,拿出了自己的辦法,即採取大膽的貨幣寬鬆和經濟刺激政策,擺脫通縮和日圓升值困境,實現經濟復蘇。安倍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名義GDP增長率3%、通貨膨脹率2%、實際GDP增長率1%和日圓貶值到1美元兌換90日圓以上。用安倍的話說就是,美元兌日圓不超過85日圓,日本企業就無利可圖。
自民黨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大選前後的一個月內,受政策指向的鼓舞,日本股市上漲約10%,日圓對美元貶值超過4%。可從長遠看,自民黨的政策還存在相當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
首先就是金融動盪的風險上升。日本之所以沒有爆發債務危機,與日本國民和機構購買國債的習慣、日國債長期維持超低收益率有莫大關係。但應看到日本國民和機構對低收益率的日本國債能保持信心是和日本經濟長期處於通縮狀態密切相關的。但是如果日圓貶值,勢必引發日國民和機構尤其是指望其養老的銀髮一族,對資產縮水的擔憂。日國債收益率不上升就難以保持日國民和機構購買國債的意願。事實上,受安倍政策影響,近期日各類國債收益率均攀升至2個月以來的高位。一旦市場形成日圓單邊貶值的預期,勢必不斷推高國債收益率。應該看到,日本國債收益率雖然起點低,但基數大,日財政又入不敷出,一旦滾起來,其膨脹速度肯定要比希臘快得多,日本陷入希臘式債務危機的說法並非危言聳聽。有關日本出現債務問題,機構海外資產會回流救市的說法似乎也不那麽妥貼。機構雖和政府關係密切,但是畢竟不是一家人,講政治只能是有限度的,而且海外資產大幅單向回流,勢必引發日圓市場的大幅波動,只會使形勢變得更加複雜。
其次,安倍政策的效果存在頗多疑問。考慮到日本國民和機構的儲蓄習慣及工資和價格的黏性特徵,短期內通過增發貨幣來實現通脹目標並不容易。且從歷史上看,日數次採用寬鬆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使政府積累了大量債務,造成當前的被動局面。安倍的政策會不會重蹈覆轍,還真的難說。
解鈴還須繫鈴人
面對困局,不無所作為,應該說作為政治家,無論是當前出台的刺激經濟措施,還是2006年的破冰之旅,安倍還是有些膽識的。但要看到,當前日本面臨的局面遠比2006年複雜,尤其是其前任上演的「購島」鬧劇,不僅使中國這個日本經濟最大外部引擎的輸出功率大幅下降,其衍生出來的各種負面效應更是不可低估。解鈴還須繫鈴人,將重振經濟為第一要務的安倍政權,還要審時度勢,拿出更大的勇氣來化解當前的危機。只有內外兼修,安倍政權和日本經濟才真正有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