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蘇謝合作破局 綠營尋兩岸路

<轉載自2012123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陳淞山 台灣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  
隨着謝長廷、游錫堃兩位黨內天王婉拒參加蘇貞昌親任召集人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呂秀蓮前副總統更直指這原是一張能影響台灣前途的牌「打壞了」。
顯然,蘇主席原本期望該委員會能夠發揮整合、溝通黨內中國政策的政治功能已難以發揮作用,「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蘇主席是應該重新審視該委員會的職掌、定位與功能,找到民進黨內可以凝聚共識、發揮功能並突破民進黨兩岸政治困局的出路,否則擅長把「好牌打到輸」的蘇主席恐怕就會像國民黨的馬英九主席一樣,領導威信盡失,成為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
好牌打壞 黨蘇謝三敗
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設置,其政治價值除了整合黨內兩岸政策的不同意見外,更必須具有與中國大陸溝通、對話的政治功能。這是今年5月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當中,參選人許信良與蘇貞昌提出設置該委員會構想原有的目的,因為這是要證明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以爭取台灣人民的認同與信賴。
然而,事過境遷、物換星移,當選黨主席的蘇貞昌卻一拖再拖,幾近半年時期的原地打轉,最後勉強端上桌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卻變成「四不像」的政治計算調色盤,擠掉謝長廷擔任主委角色,又將該委員會運作為拉游、卡謝、堵蔡、忘呂的「新中常會」,想要藉此塑造蘇主席「唯我獨尊」的政治領導地位,導致黨內人士「看破手腳」紛紛發難加以炮轟。
前立委郭正亮直言,蘇讓「好棋變壞棋,盟友變對手」,已使委員會未舉先衰,徹底空洞,而前立委林濁水則更坦言,蘇的着眼點顯然不是為了兩岸政策,而是要「喬人事」,但結果卻證明這是「政策、箍人兩頭空」的「黨、蘇、謝三敗之局」!
其實,從謝長廷10月初的登陸訪中政治效應,打開了民、共對話往來的政治機會之窗,對於民進黨而言,是個相當不錯的絕佳機會,可以因為設置「兩岸或大陸事務委員會」來開創民進黨兩岸路綫務實轉型的新政治格局,這也是黨內具高度共識的政治脈動與方向。
機關算盡太聰明 蘇總統夢碎
但因為謝長廷的「功高震主」,讓蘇貞昌認為謝是要搶佔黨內兩岸政策的主導權,更可能進一步在2014年與蘇的連任黨主席相競逐。因此,情勢便急轉直下,蘇主席則必須採取「卡謝」的政治策略,讓謝知難而退。但卻料想不到原本不支持設置該委員會且與謝公開對抗喊話的蘇貞昌盟友游錫堃,竟然在此也表達婉拒加入該委員會的政治立場,導致蘇主席「騎虎難下」進退失據,裏外不是人。
這是蘇貞昌主席充滿權謀算計的政治運作,不僅謝系、游系趕緊跳離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政治泥淖與是非圈,就連其他派系的黨內同志也看不下去了,紛紛站出來抨擊該委員會的設計失靈、定位錯亂,坐實了蘇主席「排除異己」的政治罪名,中國事務委員會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反共害人委員會」,不僅無法藉此對中國大陸展現善意,發揮民、共交流對話的政治價值與功能,就連整合、溝通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共識的基本價值也無法做到。
總之,終將陷入空轉、內耗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最後證明蘇主席政治算計的結果是把自己「堵掉」了,是讓民進黨難以突破兩岸政治困局重返執政,也把蘇主席2016的「總統大夢」徹徹底底消滅了!
蘇、謝合作破局,謝長廷應該趁此機會東山再起,另尋可以開啟民、共政治對話往來的新契機,主導民進黨的兩岸路綫務實轉型;蔡英文更應該積極布局兩岸新路綫的「台灣共識」形成契機,加大力度推動與社會菁英共結「兩岸對話新聯盟」的新方向。寄望蘇主席已經沒有希望了,謝、蔡的分進合擊才是王道,才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關鍵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