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美外交硬拼中國 顯力不從心

<轉載自201212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勝選連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美關係上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繼續從多方面向中國施壓。面對這種形勢,就看中共新一代領導能否調整策略作出有力回應,斷不能仍沉迷於維持中美合作大局,並採取放軟反制的自欺不欺人「鴕鳥政策」。這樣將難以有效保衞本國合理、合法權益。
美日安保包釣島 美志在表態
最近美國除了親由總統走訪東亞國家,從而發動新一輪外交攻勢外,國務卿希拉莉又繼續展開輿論攻勢,指中國在宣示領土主權上極大化,故為了維持和平穩定,美國必須站出來表態云云。當然這是荒謬的邏輯,中國為維護主權行動極大化,乃天經地義之事,等如資本家追求利潤要極大化一樣。而美國站出來的實際效果是破壞和平與穩定。
在美國全力推行重返亞洲策略之前,東海南海雖非風平浪靜,但矛盾遠未如今天的尖銳,其實當時中國還是較忍耐而未有把宣示行動極大化,極大化乃美國迫出來的︰如釣魚島巡航常態化,和在南海建立三沙市等舉措,都是為了回應美國的煽風點火。從長遠看這對中國未必不是好事,既然撕破了臉,便堂而皇之地把宣示主權極大化好了。
與此同時,美國還繼續站出來表態,一是由參議院通過法案,確定了釣魚島屬《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並按日本沿用的「尖閣群島」稱呼該島。此外,國務院又就中國印有南海主權的新護照,及新宣布的南海維權執行方針表示關注,雖然又聲稱該護照符合國際法且有效。無疑,美國這些行動都志在「表態」,而且是真的「表態」,連不少美國智囊也承認不會因幾個小島為日本出頭與中國開戰,東海、南海問題並不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
這些事態若惡化下去,其發展路向或將與美蘇冷戰時期的古巴飛彈事件相似。當時在美國強硬壓力下,蘇聯終同意不在古巴部署飛彈︰這觸及了美方安全底綫,但蘇聯則可進可退。同樣,美國煽動東海、南海事端志在騷擾中國,但在正常、理性情況下,絕不會要硬拼中國。
美角色須更新 不應搞事樹敵
最近希拉莉在一次講話中,詳述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前景,認為其國際事務正面臨五大挑戰,中國崛起自是其中之一,其餘四項為盟友經濟差軍力收縮,阿拉伯之春導致中東等地政局重組,國際化全球化進程受壓,和美國的全球領導角色需要更新等。
這種分析特別是認同世界格局大變及美國要更新領導角色等看法還算是客觀及清醒的,但可惜者是,一面說要更新一面卻守舊不變,如應對中國崛起時仍沿用冷戰時代的圍堵辦法,在中東以至全球各地仍在搞事樹敵,對其他國家仍是指手劃腳說三道四。這樣的外交路向,必與世局現實日益脫節。
在其他場合希拉莉還提出「就業外交」的新策略,聲稱在阿伊反恐戰走向完結之際,美國外交政策要更注重促進國家的經濟利益,支持美國的出口和協助美國企業開拓海外業務。在外交上強調經濟目的本是合理及正常之舉,這也正是中國外交力推和平與發展的根本意義所在。但隨着中國實力及國際影響力上升,中美在經濟外交上的角力必將激化,而且贏面也將更多地傾向中國。
根據美聯社報道,中美在全球貿易的地位正發生逆轉,美國貿易總量仍較大(主要是入口大),且競爭優勢檔次較高(主要出口高科及高端產品),但其國際化角色正下降︰在200620115年間出現了大逆轉,中美相比2006時美國是127國的較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只有70國,但到去年美國的減至76國,中國的則增至124國。
縱拉攏緬甸 美難動搖中緬
隨着經貿交往的壯大,中國的政治影響力亦在上升,甚至深入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有美國評論已擔心在拉攏埃及上會輸給中國,去年中埃貿易逾80億美元而超過美埃貿易,且新總統的外訪便先到中國。
更大的問題是近八成埃人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滿,逾六成八則不喜歡美國。在東盟內,中美的經貿影響力優勢差別更大︰如據美媒報道,在柬埔寨由2006年至今中國投資逾80億美元,約為美國的9倍,而過去20年來中國對柬提供了逾20億美元的農業資金,和修建了2,000公里的路橋。此外,國際評論也多指即使美國拉攏緬甸,亦難以動搖中國在該國的地位。
周前美總統訪緬時,也只給了1.7億美元援助,還對其領導就人權等問題訓話,自難與中國的財大氣粗但不干涉內政的態度相比。總之,美國要在國際關係上就軍事及經貿等方面硬拼中國,將愈來愈力不從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