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中日關係進入冬天了嗎?

<轉載自20121213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外交透視 撰文: 宋榮華 中國外交學院客座教授(作者為內地資深外交智囊)>
近日,日本北海道遇暴風雪襲擊,數百架次的航班無法起飛,預示嚴冬已經降臨。而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則比自然界更早進入了冬天。
釣島國有化 猶擲原子彈
日本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單方面撕毀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方的君子協定,強行、高調推進釣魚島「國有化」進程,企圖固化對中國領土的竊據,激起了中國官民強烈反彈,被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形容為「在中國人民的頭頂上扔了一顆原子彈」,中日關係因此驟然降溫︰關係正常化40周年的大型紀念活動取消、兩國總理在東盟峰會和亞歐首腦會議期間行如陌生人、兩國民間敵對情緒高漲、經貿合作大受影響。
釣魚島事件兩個多月過去了,雙方的纏鬥還在繼續。
日方沒有進行認真的反思,也談不上採取實質性措施為中日關係療傷,僅僅是奢望「在不影響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前提下」平息事態,使日中關係恢復正常。
從中方反應及反制措施來看,指望中國能夠「接受」日本對釣魚島的「國有化」,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連釣魚島都不可能再回到「國有化」之前的狀況。
中方已開始恢復對釣魚島行使管轄權︰中國公務船、軍艦和漁船已多次進入釣魚島海域(領海、比鄰區等)宣示主權,向日方船隻喊話,讓他們離開中國領海,中國海監、漁政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航檢查已經機制化。
日政壇右傾 矛頭直指中國
中方已不僅在文字上不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單方面管轄,而且用實際行動來結束自1895年以來釣魚島被日本竊踞的歷史。
隨着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維護釣魚島主權的措施將更加多元和堅定。
日本國內雖出現了一些有識之士批評野田政府挑起事端,指摘其為「禍國政府」,但尚未形成主流共識,而日本的主要政黨和政客卻幾乎一致地鼓譟「在釣魚島問題上應更加強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的大選政治秀裏,執政黨、在野黨都在比着「誰更右、誰更硬」。
自民黨總裁安倍主張修改和平憲法,在釣魚島上修建設施,設置「政府機構」,加強「有效管理」。
由鐵杆右派石原與新生代右翼代表、大板市市長橋下徹領導的右翼維新會則主張發展核武器來拯救日本。據日本《共同社》與《讀賣新聞》上個月發布的民調顯示,右翼維新會則已超越執政民主黨成為支援度排名第二的政團,或將成為各方拉攏的對象。
一個日益右傾的日本,將更加鼓吹民粹主義,對外將更具攻擊性。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不久前撰文稱,日本的右傾化將對日本與鄰國的關係帶來新的緊張,而中國則最容易成為日本右翼分子的攻擊目標。
無論日本國內政局如何演變,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隨着自身國力的不斷增強,絕不會為迎合日本的「奢望」而在核心利益問題上做出絲毫的讓步。
「四十不惑」 中方堅拒讓步
中國有諺語「四十不惑」,說人經過了四十年的折騰和歷練到了看透世間萬象的境界,對今後要走的路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兩國關係照理也應如此。
新中國與美國、日本、德國等西方主要大國的關係基本上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四十年的風雨歷程,使大家形成一個共識,誰都吃不了誰,誰也離不開誰,合作才是共同的利益。
綜觀中國與這些大國的關係,總體上還是不錯的,與美國和德國都確立了今後雙邊關係的戰略框架,合作的基調堅實而鮮明。而唯獨與中國「一衣帶水」的緊鄰日本卻似乎與中國較上了勁。
回顧近十年的中日關係,盡管經貿合作成果頗豐,但政治關係總是跌宕不定,或因參拜靖國神社之類的歷史問題,或因釣魚島領土主權糾紛,或因日本在西藏、台灣等問題上耍奸,數度「融冰」,又數次回到冬天。
殊不知,在這些反覆的揉搓中,兩國的利益都受到損害,兩國人民間的情感更加疏遠甚至敵對。
正如即將赴北京上任的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近日在接受朝日新聞採訪時所說,日中兩國就像一對無法選擇的親兄弟,是命運中的鄰居,必須加強相互理解與合作。但願冬天早點過去,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