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2月28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曾被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表示「他對我非常重要」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理論的操作者,亦有「中國新經濟計劃的總設計師」之稱,足見他在習近平治下推動財金經濟工作的重要地位。
雖然劉鶴是在2013年升任中財辦主任,不過要到2015年底,他的經濟思想核心才真正廣為人知,那就是習近平於當年11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公開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供給側改革,亦自此以後成為中國經濟政策的總方針、大方向。
供給側改革之所以重要,因過去中國的經濟改革,強調需求側的管理,換句話說,由需求改革轉為供給改革,體現了中央於經濟治理思路的180度大轉變。舉例說,過去的樓市政策,主要是以遏抑需求為重心,而在供給側改革之下,則從供應上著手,包括推出租賃房。
至於如何去執行及體現供給側改革,就是以「三去一降一補」為切入點,也是2016年及之後一個時期的5項重要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過去兩年像鋼鐵、煤炭去產能、政府簡政放權,減少雜費、推動稅改、鼓勵消費升級,以及今年特別強調的化解金融風險等等,其實都屬於「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之內。
主張「國進民退」 提升國企回報率
此外,劉鶴雖然屬於市場派,但對於過去「國退民進」卻持另一看法,國企改革應該是加強,而非削弱國企在經濟中的作用。不過,劉鶴並非單純要求「國進民退」,而是認為國有企業需要注入更多市場紀律,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表明國企雖是經濟發展關鍵,但也必須像任何商業實體一樣,需要提高回報水平。
劉鶴和同事撰寫《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論文,獲得2014年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最高獎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