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2月14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4年前,香港導演陳可辛以真實尋子故事為題材的電影《親愛的》公映,將內地甚為嚴峻的兒童拐賣問題帶到民眾眼前。然而這一切或隨著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團圓系統」的有效運營而成為歷史,其中系統發布的2500餘名走失兒童信息,找回率達97%。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公安部今年將依靠「DNA打拐數據庫」,重點處理1990年代發生的拐騙「積案」(見另稿)。「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被拐的孩子,最終都能回到家中。」
今年重點﹕偵破1990年代積案
2007年12月,公安部成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擔任部領導秘書逾4年的陳士渠被任命為辦公室主任。打拐10年,全國共拘捕5萬多名疑犯,解救被拐婦女兒童超過10萬人。常年在打拐一線奔波的陳士渠,也在10年的專職打拐經歷中,見證了很多家庭的撕裂之痛,經歷了很多家長因孩子失而復得時,包含自責與牽掛的哭嚎。
談及相關故事時,陳仍難免動情,「看到人販子給孩子灌服安眠藥,我的心如刀絞」。「每一次將解救後的孩子送還親生父母時,父母抱著孩子的感覺就好像恨不能將其融到自己的身體裏一樣,或抱頭痛哭、或不知所措地流淚,這些場景都讓我難以釋懷。」陳士渠表示,過往因局限於偵查手段及徵集線索的方式落後,想及時找回失蹤兒童,並非易事。
團圓系統逾5億用戶 連接21 Apps
為改變現狀,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技術支持下,公安部開發的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布平台「團圓系統」於2016年5月15日上線運行,至去年5月17日,「團圓系統」三期正式上線。這個旨在通過讓全國各地打拐民警第一時間上傳失蹤兒童資訊,並通過新媒體及時同步向周邊民眾推送的方式,成為警民聯動快速尋人和偵破案件的平台。
啟用逾年 救45被拐童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有超過5.3億人使用的「團圓系統」,共發布2508名失蹤兒童信息,找回兒童2422名,找回率為96.57%,其中屬被拐兒童為45人。陳士渠解釋,剩餘還未尋獲的失蹤兒童,絕大多數屬於走失,屬盜搶騙被拐賣兒童應在個位數。
目前「團圓系統」已連接高德地圖、手機淘寶、支付寶、百度搜索、騰訊用戶端、360衛士、錢盾、新浪、UC頭條等19個互聯網企業、共21個Apps。陳士渠認為,「團圓系統」的推出,在徵集線索和震懾犯罪都起到重要作用,以至近年來歸類為拐賣兒童的刑事案件大幅減少。
消息逐步外傳 免騷擾受眾
陳又表示,「團圓系統」與美國的Amber系統有些類似,但其精準的定點推送功能較後者優勝。「Amber系統是利用廣播、電視,在全國範圍內無差別密集播報,但這樣實際上對受眾的騷擾蠻大的,而『團圓系統』則是有的放矢地以失蹤地為圓心,根據走失時間不斷擴大推送範圍,可以將對受眾的騷擾降至最低。」
根據公安部要求,在孩子丟失1小時內,接入的App即以孩子丟失地為中心,覆蓋半徑100公里範圍推送;2小時內,覆蓋半徑200公里;3小時內,覆蓋半徑300公里;3小時以上的,覆蓋半徑500公里。一旦失蹤孩童被尋回,結案說明也會即時推送,令民眾放心。
打拐民警4000 設群組互通報
陳士渠說,平台數據的建立,也離不開全國各地約4000名專職打拐民警的努力工作,他們在「釘釘群」(類似微信的即時通訊App)中互相通聯,一旦接獲報案轄區有兒童走失,而到場卻發現現場無目擊者及監控、利用傳統偵查方法難以查找蹤跡時,民警可根據家屬提供的圖像資料及描述,將案件上傳群中。「一旦發到群裏,消息會自動推送到相關Apps中,進而提示用戶(其他打拐民警)。」
在談及開設「團圓系統」的初衷時,陳士渠表示,在偵查技術相對落後的年代,內地警方在偵辦拐騙案件時若無有效線索,往往會選擇張貼通告蒐集線索。「但是擬通告需要時間、印刷需要時間、張貼需要時間、群眾閱讀也需要時間,等到大家都知道了拐騙案了,人販子早已帶著孩子潛逃千里之外。」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表示,今年工作重點將是偵破1990年代以來的拐童積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