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美對華新冷戰 中國抗衡須棄4迷信

<轉載自201822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中美博弈 撰文:凌鵾 經濟分析員>

世界政經局勢在2018年將有大調整,最關鍵者是此乃美國全面落實對中俄新冷戰的首年,新政策不斷出台來勢洶洶。在新形勢下,中國對美外交策略必須急作檢討,並盡快作應變。

新冷戰由去年底發表的國家安全報告定調,今年伊始便即雷厲風行全方位急推,擺出了軍事施壓、外交攻訐、經濟制裁、輿論妖魔化及政治抹黑等全面進迫姿態,可謂盛氣凌人。

美全方位 落實遏中俄新政策

首先是出台國防戰略報告,把中俄取代恐怖主義成為美國頭號敵人(見作者本版123日「美新冷戰遏中俄.反加速沒落」文)。接着出台核武報告(Nuclear Posture Report),此乃2010年後首份,為配合新冷戰大肆宣揚中俄核武現代化及擴量的威脅,故要提升核武質量以加強震懾作用。這便逆轉了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縮減核武數量及降低其在軍力中地位的取向。

當然,要落實上述兩大報告無財不行,故新年度財政預算便大增國防軍費開支逾一成,至2011年來最高的6,500多億美元,同時又增撥300億美元給能源部提升核武。美國總統特朗普指,這將令美國重新強大,足可對抗中俄。他早在競選時便明言,要大舉擴軍和進行軍備競賽,並預言美國將勝出。為增軍費,特朗普不惜減少其他開支,包括外交及社會福利等方面支出。

華經貿投資受制 勢阻留學交流

日前在參議院舉行的美國六大情報機構年度「全球威脅」(Worldwide Threat)聽證會,成了在輿論上妖魔化中俄的典範。除猛攻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外,又強調中俄的核武及網絡威脅。中情局(CIA)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更是攻訐中國的急先鋒,指中國威脅已如俄國般大,且因經濟實力更大,影響更深。他又指,中國間諜無處不在,滲透了美國企業、學校及醫院等,盜取商業信息及技術,並通過經濟施壓左右企業決策。

近期美國政客熱炒中國學生間諜、偷盜知識產權及產品影響國安等話題,有人更揚言應禁止中國IT產品入口。看來在中美的貿易投資交往受制外,留學及文化學術交流等也將遭遇阻撓。

無疑限制經貿合作已成了重頭戲,除華為及阿里巴巴等遭封殺禁入美國市場外,還有各種衝擊中國的保護主義措施將出台,包括232調查(涉鋁材、鋼材入口)和對與美國有大額貿易逆差的國家(如中日韓)開徵「對等稅」等,今後此類措施料將層出不窮。

美拉攏日印澳 4國聯盟反華

美國對華冷戰的基本架構是「印太戰略」,當中的基本體系則是美日印澳四國聯盟,以美日安保條約的軍盟為基礎拉攏澳洲、印度加入。澳洲在美國強大壓力下,近期一改常態積極反華,美國給予的新任務是介入南海及監控南太平洋島國。美澳間也早有ANZAC(澳紐軍團)條約軍盟。

印度去年通過洞朗事件向美表忠,加入反華聯盟,美國立即大舉向印售武及轉移軍工技術,並助其軍力現代化,以增強牽制中國能力。印度的任務是加強對印度洋地區的監控和支援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

日本也要擔負更多任務,除深化美日軍事合作外,還要強化與澳印的軍經合作,在形成「準聯盟」關係後再向聯盟關係演化。為此日本將要在南海及印度洋更多活動,並增加與澳印聯合軍演。

這三國正積極執行美國交付任務;澳洲威嚇南太平洋島國勿在經濟上太依賴中國,印度則投資阿富汗並準備以軍力干預馬爾代夫(印度洋島國)內部政爭。日本則大演兩面派把戲:一面由安倍向中國表達修好意圖,並建議把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另一面則處處反華,包括插手南海、台海事態等。

美不止擺姿態 大定單難安撫

面對這種形勢,中國必須在理論、輿論及行動上對新冷戰有足夠重視及回應,特別是要對處理中美關係有新思維,並丟棄一些舊迷信:

(一)以為特朗普只是為政治需要擺姿態,遏華動作將雷聲大雨點小。事實是反華冷戰是兩黨共同國策,在美國「一哥」地位受威脅下必全力反擊。

(二)以為通過峰會搞好領導間聯絡便可穩定中美關係。事實是總統權力受限,難改對華國策,何況特朗普班子內也有不少反華鷹派。前車可鑑,奧巴馬在與習近平莊園會後曾對中方提出的建立「大國新型關係」動心,但不敵反華勢力而要全面推行「重返亞洲」策略遏制中國。

(三)以為通過對話及大額經貿合作協議便可安撫美國。這在過去還有點希望,但現已無可能,習特會定下的2,500億美元協作仍難阻新冷戰出台。

(四)以為可由當局獨力應對美國。事實上,不能脫離民眾,更有責任告知國人形勢嚴峻,更要發動及依靠民眾來進行冷戰對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