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2年6月2日 明報 中國版 作者:金柚子>
最近台灣股市與政壇被證券交易所得稅搞得烏煙瘴氣,總統馬英九成眾矢之的。證所稅雖符合租稅正義,但因對股市影響巨大,令歷屆政府避之則吉,不敢輕易課徵。馬英九想在歷史留名,卻無足夠決心與政治手腕推動稅制改革,在立法的最後關頭媚俗地改變理念與初衷,其歷史功過如何,已不待後人評說。
證所稅是指對買賣股票後的交易收入課稅,長年來台灣只有股票賣出時按交易額徵收0.3%的證券交易稅,盈利收入不必課稅,因此為人詬病違反租稅公平原則。證所稅在1988年首次提案時,遭遇股市崩盤19天而被撤回,馬政府為展現稅制改革決心,選擇從最困難項目著手,立意雖好,卻犯了輕敵大忌。
官員輕敵 忽視意見
馬英九的輕敵其來有自。滿朝大員都是博士碩士,且多是響叮噹的國外名牌大學,專業雖不成問題,卻缺乏政治手腕。哈佛的法律博士(總統馬英九)指揮芝加哥大學金融博士(甫辭職的財長劉憶如),政策規劃時就未想到讓大多數學位沒有那麼響亮的專家們置喙,推動國會立法時亦未與立委先行溝通,相關業者意見再多也不見主事者有令人滿意的回應。
馬政府倚恃專業而傲慢的性格在證所稅上顯露無遺,以「事涉敏感」為由,既不理會他人意見,也不舉辦說明會或在媒體上向民眾宣傳,如此忽視意見領袖及輿論的做法,若能把爭議性的案子推動成功,才是奇蹟。
屈服修訂版本違初衷
台灣股市從這次證所稅案提出之初就受到信心衝擊,隨後衝擊減緩,反對聲浪也漸趨溫和。但在即將進入立法程序前,馬英九決定屈服於國民黨立法委員在短短數日內拼裝而成修訂版本,新版本僅有證所稅之名,卻不符租稅正義初衷,所為只是要盡快逃脫這個已長達數十天的「煎熬期」。
台灣民眾終於再次看清,馬英九宣示的理念最大作用是為其道德形象增添光環,想要青史留名卻無鐵肩承擔責難。現在所有代價都付出了,完成租稅正義的初衷卻擦身而過,不禁令人扼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