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11月29日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G20峰會的其一重要議題,是如何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美近期就改革世貿激烈交鋒,中國其中一個焦點是要避免改變其發展中國家地位。美國前代理副貿易代表卡特勒向本報稱,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時候宣布放棄「發展中國家」及其相應有的特殊待遇。有中美關係學者則認為,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肯定未達已發展國家水平,可能需要在「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間增加一個類別。
中國經過15年談判,2001年加入世貿,當時中國作出一系列承諾,包括開放新市場、增加外資企業對合資企業的佔有比例等。中國在1990年代的關稅是全球最高之一,但大幅逐步調低關稅。據世銀數據,中國2016年的加權平均關稅率為3.6%,低於印度及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
美前部長質疑中國經濟外交定位矛盾
歐美近年一直質疑中國未完全履行開放市場承諾,亦質疑中國2011年取代日本進佔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應還被視為「發展中國家」,進而享受世貿法規容許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D)。白宮今年1月在提交給國會的報告稱,中國當年加入世貿的條件未足以令該國擁抱市場主導經濟,而世貿規則亦不足處理中國。報告甚至稱,美國當年支持中國加入世貿是錯誤。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本月批評世貿罰則太輕,變相縱容中國不守規則,繼8月後再次拋出「逐走中國」的建議。
奧巴馬時代的商務部長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今年8月撰文批評,中國多年來一直對著美國自稱是「發展中國家」,不應必須履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相同標準,她質疑中國一邊自認是發展中國家,又要跟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自相矛盾。
目前,世貿協定並無定義何謂「發展中成員」和「發達成員」,只依賴各成員自己宣布,但其他成員可以就部分成員動用S&D條款提出申訴。
美國前代理副貿易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向本報稱,世貿成員愈來愈多,需要新的規則以應對國家主導經濟帶來的挑戰,包括國有企業、補貼和產能過剩等,貿易爭端的調解機制亦需要調整。她稱,中國及個別世貿成員國是時候宣布自己是「發達國家」。她認為,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應以身作則。她認為,世貿若要繼續有效,各成員要同意就發展中國家的定義採取嚴謹和客觀的標準,而非繼續依賴現有的自我選擇程序。
中國近期反覆重申,仍是發展中國家。總理李克強本月在新加坡演說時便解釋,中國經濟總量雖大,但人均GDP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雖然近年新產業及新模式等發展快,但產業整體仍處於全球中低端。他又指中國城鄉發展尚不平衡,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等社會保障和發達國差距很大。他亦強調,中國加入世貿時,部分領域承擔的義務遠超發展中成員,甚至接近發達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