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11月28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陳景祥 資深傳媒人>
當記者的時候對台灣選舉很感興趣,也十分關注,因每次選舉都有峰迴路轉的情節,也有明星級戰將掀動選情,加上台灣的政黨擅長宣傳造勢,台上的人緊張,台下的選民也投入,造勢晚會參加者動輒以萬計,真是緊張刺激兼而有之。每次都吸引大批香港新聞界、政界、評論界等赴台觀選,自己去過的次數也多得記不清了。後來台灣選舉逐漸「常態化」,新鮮感大不如前,香港媒體關注的熱度也大減,我也退下了採訪前線,有近10年沒有到當地觀選了。
民主政治逐漸成熟,人民對政治的熱情也會慢慢降溫。台灣從黨禁到開放容許組黨,國民黨從一黨專政到敗選下台,民進黨則由過去在街頭違法抗爭變成合法並且成功上台執政,每一步都是重大突破。然而經過逾30年民主選舉洗禮,所謂「政黨輪替」在台灣已成常態,國民黨失去政權後可以重新執政,民進黨也經過同一歷程,大家都不再大驚小怪。
剛過去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大翻天」,綠營民進黨大敗,2014年輸得一塌糊塗的國民黨則大翻身,除力保原來執政的6個縣市,更一舉拿下另外9個,包括綠營盤踞了20年的高雄市、4年前失落的台中市及向來是國民黨佔優的新北市。
我特別留意台灣媒體的評論,它們很少用「變天」形容這次結果,因真正的「變天」已出現過,就是國民黨下台,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國民黨捲土重來(馬英九上台),之後又到民進黨蔡英文。換言之這次國民黨大勝,如果交不出成績,難保4年後的九合一又再敗於民進黨!民主的真諦就是由選民決定誰可上台執政,當政黨輪換變得「正常」,就不會再有「變天」的震撼。
九合一選舉藍綠版圖大洗牌,最樂見此一結果的肯定是北京,大陸國台辦回應表示選舉結果「反映廣大台灣民眾希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台灣經濟自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持續惡化,令民心思變,相信稍後北京將會向當選的國民黨地方官員伸出橄欖枝,向他們輸出「紅利」。
事實上大陸、台灣關係好轉,有利北京在中美貿易戰形勢下「減壓」,因特朗普政府拉攏蔡英文「聯手抗中」意圖相當明顯(特朗普當選之初就跟打電話來致賀的蔡英文直接對話);如今蔡因敗選而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政治能量大降,令美國這張「台灣牌」失效。對北京來說,這肯定是利好消息。
國民黨訴諸經濟議題在九合一選舉大翻身,相信兩岸關係尤其經貿發展將會因此而得改善。然而大家也許還記得,馬英九年代大陸、台灣關係緩和,經貿往來頻密,但國民黨卻在2014年選舉大敗,兩岸關係正是原因之一。當時國民黨就被民進黨形容為跟大陸走得太近,是出賣台灣利益的政黨……
國民黨須審慎處理與大陸關係
可以說,經貿關係是兩岸間的雙刃劍。一旦因經貿往還而令國民黨跟大陸過分親密,民意隨時都會逆轉,認為大陸會掏空台灣、藉經貿關係干預台灣政治!如何拿揑跟大陸的經貿關係,是大勝之後的國民黨必須審慎處理的議題。
台灣選舉其中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不時會冒出些新明星,在競選過程中不斷凝聚人氣,最後成為選舉的焦點人物。九合一選舉開始之初,媒體焦點都放在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選情,關注點是他沒有民進黨支持能否再度當選。然而事態發展,這次九合一選舉卻冒出另一個明星,就是新當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政壇現在流行口直心快、直言不諱的政治人物,特朗普是樣板,韓國瑜也屬這一類。他在競選時說高雄「又老又窮」,他希望未來「東西賣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打造高雄成為全台首富」……說得坦白,也打動了高雄人的心。他的政見包括在10年內要讓高雄人口由277萬升至500萬,又提出開發太平島石油、可燃冰,並發行「太平島股票」;又說要在高雄愛河河畔建「愛情摩天輪」,發展「愛情產業鏈」。誇誇其談,能否實現誰也說不準,反正他能大幅拋離對手勝出,反映選民對他的許諾都相當受落。
內地「中評社」在選後發表了一篇〈韓國瑜其人〉文章,稱「因為他,這場選舉變得好看」,「他的61年人生軌迹,想到的只有三個字:反套路」,意思是不按牌理出牌。他去年角逐國民黨主席慘敗,但並未灰心,今年5月決定深入虎穴正式參選高雄市長,開始時沒有人看好,評論人認為陳其邁「躺着選」也會勝出。豈料半年時間不到,形勢完全逆轉,陳其邁最後失去了綠營大本營高雄。韓國瑜直言承認「九二共識」,卻無礙他勝選。這種事這種人,只有在民主選舉中才有機會出現。人民的選票,才能令「奇蹟」發生!
台灣經濟衰敗,這兩年在蔡英文治下情况惡化。但到底台灣經濟出了什麼問題?台灣中央研究院兩名年輕副研究員過去幾年邀請了26位社會學和經濟學者,檢視台灣為何由過去的「經濟奇蹟」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去年發表了《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報告。
他們的發現頗具啟發性,包括財團壟斷——台灣鴻海一家企業,營收就佔了全台GDP(本地生產總值)22%。1987年台灣78%是中小企,到2004、2005年中小企只佔18%。企業變大後,可以藉全球化在各地生產,台灣500大集團目前在海外的員工達250萬人,在島內則僅僱用了150萬人。
台灣政府給大企業各種優惠例如減稅,但研究發現減稅對經濟沒效,愈減稅,資金外流速度就愈快,結果是台灣整體工資水平下降,過去大批中小企廠家消失,中產階級減少(從45%萎縮至27%),自認是工人階級的愈來愈多。報告揭示的是台灣經濟過去20年積累的深層問題,國民黨在未來4年能否做出成績,其實絕不容易!
政冷經熱 或是下階段兩岸關係現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