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2月5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為成為第二個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台灣正在奮起直追,甚至有和香港「摩拳擦掌」之勢。
1月底,一直傳言不斷的郭樹清訪台終於成行,郭先生也奉上「千億大禮」。相較香港在數年試點後,才打通人民幣雙向流通機制,台灣在開放初期即獲得1000億元人民幣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速度大大快於市場預期。對此,台灣金管會也「投桃報李」,打算放寬大陸QDII到台灣地區投資,加快開放大陸企業到台灣上市(T股)。台灣業界亦紛紛追捧,多家銀行表示要在農曆年前開放人民幣業務。
事實上,此前一年中,大陸和台灣金融合作可謂順風順水。去年8月簽訂的《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標誌着兩岸貨幣清算不必再繞道香港,台灣正式開始走向離岸人民幣中心。
台灣的經濟總量約為香港兩倍,還有大量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基於兩岸貿易特徵,台灣人民幣資金池未來可能超過香港。因此有評論人士認為,台北成為新的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將後來居上。對於這樣的樂觀情緒,筆者認為,兩岸金融合作的難點與階段性,不能由於過去一年的成績斐然而忽略。在未來5到10年,香港還是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的首選,台北的目標是以輔助兩岸經貿為主,至多與倫敦、新加坡爭奪次席。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台灣金融政策中外匯干預與管制更多,無法與經濟自由度世界第一的香港相比。對人民幣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的管理將更加嚴格,導致赴台發行人民幣計價產品成本更高,吸引力小。
台灣存在政治不利因素
台灣要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還存在政治不利因素。金融合作容易涉事敏感,兩岸理論上甚至未解除戰爭狀態,台灣相關事務當局之間更存在分歧,「小幅開放、嚴加管控」的思維還是主流。例如台灣發行T股的預期範圍只包括在台灣掛牌的陸資企業,不包括純陸資,這樣就嚴重限制了T股的發行對象。事實上,遙遙無期的台灣T股和香港H股相比,甚至已經落後20年。
而自香港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已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今年兩會以後,為刺激經濟,內地金融行業預計將加大開放力度,香港也將成為首要政策獲益者。台灣正是看到這一機遇,所以奮起直追,但由於前期磨合時間太短,所以至少需要5到10年才有望形成可行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