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2月18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國際棋盤撰文: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2月1日,希拉莉在確認克里將成為繼任人的情況下,終於卸任國務卿一職。
這位美國第67任國務卿在任期間曾出訪112個國家,飛行里數幾近100萬英里。在卸任前,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希拉莉民望高企,支持率高達69%,是當前全美所有政治人物中排名最高之一,令支持她於2016年再度參選總統的呼聲高唱入雲。
評論界對於希拉莉作為國務卿的評價,大多只是針對希拉莉沒有好像喬治‧凱南或基辛格等人的重大建樹,以及在她的眾多項工作中,隨便找些未能達標的出來批評一下,視作希拉莉的敗筆。
但試問拿她與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來比較及找錯處,又有甚麼難度和意義?即使希拉莉任內沒有留下所謂的「奧巴馬主義」或「希拉莉主義」,這亦只能代表人們對美國外交的一種傳統看法,根本未能反映出希拉莉在任內已勾劃出美國的新外交視野及藍圖。
藉伊戰困局 國務院重奪主導
盡管希拉莉曾隨夫克林頓「東征西討」,但在2009年上任時,希拉莉與奧巴馬應同屬外交新手無疑。事後看來,奧巴馬在其第一任期首年便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上任初期已力主多邊外交及使用巧實力(smart power),再加上希拉莉自己的女性身份,其實已大致上可看出他們的外交政策雛型。
之不過,希拉莉在上任初期的最大課題,卻是怎樣從國防部手中奪回外交主導權。事關雖然大家都清楚伊拉克及阿富汗「模式」已沒有將來,但從小布殊時代起,外交主導權已一直由國防部所把持,國務院長期淪為配角。所以奧巴馬當初要希拉莉執掌國務院,就很可能有由國務院重掌外交主導權的意思。
然而真正幫助希拉莉重奪外交主導權的,卻是美國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後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以上的兩大危機正可以概括為二「窮」——「技窮」與「財窮」——既然又缺錢又無計可施,那麼國防部想不將外交主導權拱手相讓也不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
海嘯後以中國威脅 團結盟友
希拉莉在奪回外交主導權的同時,亦要着手改革美國外交。她選擇在美國國力衰退的時刻,毅然進行外交變革。在卸任國務卿的前一天,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演說中,希拉莉屢次提到,美國須用盡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來達成她的外交目標——這與之前共和黨那一套軍事主導的外交政策截然不同,亦曲綫闡明了之前一套已不合時宜。
須知道希拉莉採用自己稱為「21世紀治國術」(21-century statecraft)的外交運用,不單只是將所有手段都用上,更重要的是手段之間的有效整合,但迷信武力的美國人卻早已把這些原則忘記得一乾二淨。幸虧希拉莉靠着其才能,以及巧實力與創造性外交這些指導原則,將美國外交由一向只擅長打仗及使用威嚇外交,蛻變成開始懂得打「超限戰」式總體戰,漸漸與「超限戰」本宗的中國看齊。
此外,希拉莉在其外交政策中,大力推動婦女及同性戀權益、網絡自由等主張。這些倡議不僅令美國外交能夠直接與外國民眾接軌,亦變相令美國有權干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事務,特別是與美國價值觀不同的專制國家。這固然對美國維持其全球影響力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金融海嘯後美國一些自由意志論者(libertarian)大力鼓吹美國須回歸孤立主義,希拉莉此舉令美國再難以遠離國際事務,並將這種孤立主義主張消滅於無形。
故此,若要論及希拉莉的功績,我們需先把她定性為改革者,不能單看她有否豐功偉績,反而須從她所帶動的外交變革着眼。希拉莉初上任的時候,美國外交實際上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是希拉莉逐步將情況扭轉過來,為美國的外交機器注入新的動力與元素。
希拉莉的「21世紀治國術」很快就有小試牛刀的機會。金融海嘯後,中國誤以為美國的衰落已成定局,遂變得咄咄逼人,毫無顧忌,在區內有大肆擴張的趨勢。希拉莉立刻把握住這個機會,積極回應地區盟友對中國威脅的憂慮,將中國的威脅化為在亞洲形成新同盟體系的契機。這與希拉莉利用金融海嘯重奪外交主導權,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可見希拉莉轉危為機與任勢的能耐。
以緬甸迫華困獸鬥 華難招架
不過希拉莉真正的神來之筆,卻是出其不意地令緬甸調轉槍頭投向美方,殺中國一個措手不及。事關在此之前中國已預定在緬甸興建油氣管道、高速公路、鐵路及港口等設施,作為解決其「馬六甲困局」,以及將力量投射到印度洋區域的重要部署。換言之,中國本來認為已「吃定了」緬甸,可是緬甸調轉槍頭不僅將中國的「珍珠鏈」戰略擊得粉碎,更對中國在南海造成關門打狗之勢,迫使中國須與南海諸國作「困獸鬥」。美國還促成印度的「向東走」政策,讓印度也在南海參上一腳。
由於希拉莉是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大熱,假如她一旦當選,其外交主張勢必捲土重來,所以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演說中,希拉莉表明她會鍥而不捨地追擊阿爾蓋達,並以一切方法阻止伊朗製造核武。當中一段甚為值得玩味的講話,可能反映出希拉莉的內心想法及意圖:她說她在位愈久,就愈發感到可以將冷戰時期的教訓應用於目前,並指出冷戰後美國暫緩輸出理念與價值觀是一嚴重錯誤。
由此可見,希拉莉認為今後的鬥爭還會是一場意識形態之爭,甚至可以說她毫不介意打一場「新冷戰」。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將繼續尋找第二個「緬甸」,務必要同時在外交與意識形態兩方面,令中國及其他專制國家焦頭爛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