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內地增長模式要變 今年難變

<轉載自2013226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中國經緯 撰文: 易憲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春節後,人大與政協兩會即將召開。今年人大與政協會議與往年有很大不同,因為是新政府重大換屆,整個經濟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調整。
對於政府換屆,如兩任政府政策理念比較接近,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小,那麼這種政府換屆會比較容易過渡。但今年與往常不同,不僅兩任政府主要領導人經濟治理理念差別很大,且當前國內外整個市場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較大,整個市場對新政府的要求較多。
新班上任 刺激政策預期升溫
2013年是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年,因此市場早預期新中央政府同樣會把經濟增長放在第一位,而要保證今年的經濟增長,就得通過有效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無論是財政,還是貨幣政策都會如此。
因此,市場預期今年貨幣政策同樣出現2009年那樣不斷地寬鬆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因為這有兩個國內外因素作為重要推力:一是內地城鎮化的需求,政府需要大量信貸增長來保證中國城鎮化實現;二是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發達國都在推行量化寬鬆,中國沒理由收緊貨幣政策而不順應國際之大勢。
盡管十八大報告要求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到有質量有效益持續的經濟增長上來,但由於上述理由,這種轉型並非容易的事情。在黨的十八大到新政府上任幾個月的政策真空期(從201211月至20133月),真實市場走勢與報告所要求的還是相關較遠。
信貸過度擴 中央漸難管理
1月數據看,內地融資水平又回到2009年快速上移的高潮。1月內地金融機構新增信貸規模達到1.07萬億元,是20101月以來單月新高,年初信貸快速擴張的態勢十分明顯。不僅各商業銀行年初搶信貸搶額度態勢明顯,新一輪地方投資熱潮也正在興起。特別是從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達到2.5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及M2增長達到16%以上,是近年增長較快的一個月。這些數據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中國信貸過度擴張已經成了一種常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企業還是家庭,都以不同方式來擴張信貸或保證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讓政府業績上升,或讓個人財富增長。但這種過度信貸擴張,是否與實體經濟相配合是不確定的。
二是內地信用過度擴張的方式已多元化了,銀行信貸在這種擴張的比重快速下降(由200392%下降至當前42%,下降50個百分點,即使與2012年比較也下降10%以上)。這表明央行的貨幣政策無論是價格管制,還是數量管制的力度全面弱化,即央行很難通過貨幣政策,來管理好市場流動性。
三是社會融資規模創歷史紀錄,它向市場發出一個十分強烈的訊號,即新一輪的地方投資熱潮可能又在興起,早就吹得很大的資產價格泡沫亦正在進一步吹大。社會融資規模的創紀錄不僅說明市場的流動性十分多,也表明了大量的流動性正在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及房地產市場;因為只有這兩方面才可承載如此過高的流動性。如果這樣,中國金融市場潛在風險正在快速聚集。
面對這種情況,央行更是頻繁地透過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並把這種政策工具常態化。這滿足了市場所需要的流動性,保證金融市場的利率穩定,也讓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管理發展大幅度變化:即從以往的信貸直接價格管制和數量控制,轉到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這向市場表明,央行根本不需要運用利率及數量工具,來應對市場短期流動性需求(因為央行已經汲取2012年的教訓,降準或降息很容易向市場發出錯誤的訊號,以為政府的整個貨幣政策又寬鬆)。管理預期成為當前貨幣政策的核心。不過,央行能否守住這條底綫,同樣是不確定的。
房價快速上漲 金融風險趨增
還有,在這數月政策真空期,內地房地產市場價格又出現持續幾個月快速上漲,特別是一綫城市。對於此,估計中央更多的是看到房價上漲對整個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但沒有看到這種房價上漲是甚麼因素所決定。如是投資投機者重新入市,內地樓市泡沫就會進一步吹大,中國金融市場潛在風險聚集。
當然,在政策真空期用這些政策來判斷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能否轉換,還為時過早,可能節點有兩個。一是新政府全面上任後,經濟政策會有哪些方面實質上的改進;二是十八大三中全會能否把十八大報告具體化,讓其精神轉化為經濟制度重大改革。
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全面轉型或重大改革要用平常心來看待,要降低我們的期望值,即今年想發生突變性事件的機會不會太大。關鍵要看十八大三中全會有沒有重大制度改革決議推出,是否對當前「房地產化」經濟重新界定及用政策來改變等。如果這樣,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變化將於2014年之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