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2月26日 明報 社評>
近期,傳媒透過不同消息人士所了解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情况,基調是「回應派糖訴求,做好預期管理」。若梁振英政府首份預算案僅止於此,則到2017/18年度預算案之時,人們又會給曾蔭權政府算帳一樣,計算梁振英政府5年內派糖耗費了多少,然後得出浪費公帑、虛耗光陰的結論。政府應該思考走出派糖、一次過開支等短視操作,引入一套善用盈餘以推動社會發展,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公共理財哲學,落實各項長遠改革。
巨額盈餘未能善用解決問題 誘發派糖壓力浪費資源
財政司長曾俊華在曾蔭權政府任內5年,每份預算案都有派糖,合共派了大約1800億元,事實證明,這種一次過開支紓解民困,對於解決長遠問題,沒有絲毫幫助,反而社會矛盾愈益深重,抗爭行動愈演愈烈。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的研究顯示,2011年政府破紀錄派了608億元,但是這一年社會抗爭行動卻見78次的歷史高位,可見效果適得其反。
雖然派糖浪費資源,但是議會政客為了選票和政治利益,要求政府派糖,樂此不疲。政府面對訴求和壓力,又提不出巨額盈餘如何合理使用,於是以「順應民意」為藉口派糖。過去幾年所見,政府派糖甚至派錢,旨在收買人心,減輕政治壓力,根本沒有善用盈餘,透過規劃解決長遠問題。例如,人口老化是必然趨勢,院舍宿位嚴重不足,不少長者等到死,仍然在輪候名單,政府寧願派糖,卻不肯投入更多資源增加院舍和相關服務設施。
本年度政府首9個月盈餘已經錄得400億元,踏入1月才是收稅「旺季」,相信本年度又會是巨額盈餘的一年,從消息人士披露的信息來看,政府一定會派糖,而且離不開公屋免租、綜援出雙糧、電費補貼、退稅、寬免差餉、增加子女免稅額等耳熟能詳等項目,情况只是政府打開「快速派糖資料庫」,照辦煮碗,應付訴求而已。此外,消息人士刻意降低對派糖的預期,表示今年要有收「藍罐曲奇」或水果籃的心理準備,即是措施與往年差不多,「分別只是多蘋果或多香蕉」而已。若消息人士正確傳遞預算案的派糖精神,則很難想像梁振英政府的派糖措施會有什麼創意,說不定電費補貼維持一筆過,連許多人認為藉此鼓勵省電的做法也欠奉。
曾蔭權年代迷戀「一次過」、「鋪鋪清」的理財哲學,美其名為謹慎理財,避免長期承擔,實質反映政府缺乏長遠視野的思維,深層次矛盾並未因為派糖紓緩,反而愈益深重,反映政府失職,浪費公帑和虛耗光陰。然則,若梁振英政府蕭規曹隨,則變革云云,從何說起。
「曾治7年」派糖成癮,固然與個人性格、作風、才具有關,但是政府連年有巨額盈餘,卻無提出需要龐大資源應付的政策和規劃。政府善用資源與否,與公共理財原則有關。新力量網絡的研究,發現過去6年政府共低估了3300億元收入,平均每年度約550億元,認為情况不但影響政府預算案的公信力,更直接左右政府開支的規劃和力度。
需有科學客觀理財準則 使盈餘儲備為社會所用
政府大幅低估收入,與財政收入結構有關,主要是來自地產、金融、賣地、印花稅等波動收入,難以準確預測,這是事實,新力量網絡建議政府成立「財政穩定基金」,以調節反覆不定的波動收入,把經濟好景時多賺的波動收入,撥入基金,以填補經濟下滑時少收的波動收入。新力量網絡計算過去20年波動收入佔本地GDP的百分比,認為波動收入的計算和處理符合財政收入的實際情况,屆時財政穩定基金每年有以百億元計「非經常收入」轉化為「經常收入」,政府就可以把資源持續用於各項社會投資,擺脫「一次過措施」之弊。
新力量網絡提議的「財政穩定基金」是否如理論般可行,可以研議,然而,這個建議點出了政府沒有一套科學、客觀和可供量度的財政管理制度,才出現坐擁巨額盈餘與財政儲備,卻無法用以解決社會問題的荒謬局面。事實上,曾俊華說過「財政儲備愈多愈好」,這個說法並非公共理財的最佳做法,明日他在預算案宣布派糖之後,估計財政儲備仍然超過7000億元,這筆錢如何造福社會、造福市民,不但是曾俊華的問題,也是政府的責任。試想想,若財政收入基本不變,到2017/18年之時,財政儲備或許接近或超過1萬億元,而深層次矛盾並未得到明顯紓緩,屆時梁振英政府怎樣向市民交代。
曾俊華在梁振英政府的首份預算案,怎樣派糖並非重點,檢視這份預算案是否因應社會發展需要,我們認為有兩個準則:
(1)預算案在符合《基本法》憲制精神的同時,是否服膺特首梁振英的施政理念,撥出資源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
(2)預算案就公共理財原則,會否提出新思維,達至善用盈餘和儲備以解決社會問題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