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中美政治交鋒 凌駕經濟對話

<轉載自2012430日 經濟日報 社評>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本周召開,美財長蓋特納早前向中國拋出經貿利誘,圖提升與華關係,惟中美關係最大考驗在政治議題而非經貿,眼前即有兩大難關急須跨越。中國若未能有新應對之策制衡美國,中美對話恐無功而返。
陳光誠與菲律賓 衝擊中美
蓋特納上周四拋出經貿利誘,表示只要中國在美關注問題有進展,願向中國輸出高科技,惟中國當前最關注中美關係中的政治議題,眼下兩大政治難關若中美處理不當,恐衝擊兩國關係。
中美即時要面對的,是維權律師陳光誠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事件。這對中美都是燙手山芋。對美國而言,這與重慶前副市長王立軍年初闖美駐成都領事館不同,王立軍涉刑事犯罪,美國可不收留,但陳光誠是良心犯,若美國將他交給北京,難向西方交代。美國要將他送出境亦難,一是陳光誠不願離國;二是中國不會同意,隨國力增強,北京難容美國循「方勵之模式」將陳送走。
此對北京亦兩難,若強硬逼美國交人,勢惹國際反彈,但又不能置之不理,此可能為政局、社會添亂。相信中美在此事上皆不願搞大,以影響兩國關係,終能達成折衷方案的機會極高,但需時間解決。
陳光誠此關雖不易過,但更難解決的是美國由對中國圍堵,已變成直接侵害中國利益問題。菲律賓近日強佔黃岩島與中國對峙,背後就是獲美國撑腰,美菲今天更舉行安保會議,劍指中國。美國要重返亞洲,要圍堵中國,故不單力撑菲律賓、越南等在南海問題挑釁中國,更撑日本在東海擴張。美國的撑腰令上述國家由過去動口改為動手搶佔,菲越要將強佔南海島嶼變成事實擁有,日本則據沖之島礁等,挑戰中國核心利益,中國要保利益就要擒賊先擒王,針對美國出手。中國如何出招,極考驗領導層。若中國採軟招,如在今次中美對話上讓利,如加快人民幣升值、開放市場,多買美債等,以換美國讓步,但美國獲利後,很可能仍強壓、圍堵中國;若中國採硬招,如大手沽美債,驅使美債利率上升,打擊美國經濟,但此能否逼其讓步,抑惹來反擊,亦難預料。
中國要訂新對策 制衡美國
這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最值得看的焦點,是中國是否已有制衡美國策略,對美用軟還是用硬,或軟硬交替?但以最近迹象而言,中國還未訂出可行新策略,故極可能續採拖字訣,令中美戰略對話難有實際成果。

35歲前買樓 5招不可不知

<轉載自2012430 經濟日報 天下版 欄名:專家樓論 撰文: 唐榮>

上周本報地產版,利嘉閣總裁廖偉強寫了一個故事:一位80後朋友,大學畢業月薪1.1萬元,他努力投入工作,犧牲娛樂及享受,除交通伙食等日常開支,將其餘薪金全部儲蓄起來,他每月省下的6,000元,一年便可以儲7.2萬元。晉升、薪金按年遞增,約10年後,他終於成功買下人生第一個物業。

從細單位入手 選熟悉區域

這樣唐榮想到早前網上看到一篇的文章,雖然是台灣情況(兩岸三地都有年輕人置業難的問題),唐榮節錄了一些基本概念,其實世界都是一樣的:

文章找出5招買樓絕活,如何在35歲前晉升有殼一族——

1.先求「小有」再求「大好」

若不想當屋奴,又抱着「付房租不如付房貸」的想法,不妨先從「低總價」的小屋下手,待經濟能力提升,再換成大屋。

2.
挑熟悉區域,不盲追

很多人說買樓首重「區位」、「地段」,然而熱門地點多半價格也高,老遠跑到生活範圍外的地方看房子,不了解當地生活機能,也易受賣方片面之詞影響。

選地段可簡單分成:「你家原來住在哪裏」、「你熟悉哪裏」、「你在哪工作」3個角度思考。

3.
設想未來5年生活需求

30
歲左右的上班族正處在迎接人生變動的階段,結婚生仔或換工作,都可能在幾年內發生。這時候買樓,最好先想像未來5年生活怎麼改變,讓房子配合需求。另外,排出需求的優先順序,才容易取捨。例如有小孩的話,或許學區就是第一位,而非交通。

嚴守財策紀律 置業非難事

4.
買樓學問多,提早修學分

看屋時所面對的賣方,通常是受過話術訓練的房仲業者,在你來我往的攻防戰中,買方多半落在下風。首購族不求佔便宜,但至少不能吃虧。別等到有能力買房子,才開始學習,愈早開始做功課,日後就愈能為自己的權益把關。

5.
擬定5年存錢大計

30
歲立定買樓志願後,竭力節制日常消費,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吃喝玩樂的費用,「要快樂地存錢,不要覺得是犧牲。」買屋前5年就要展開存錢計劃;但開始存自備款前,首先抓出至少半年的生活費用作為緊急準備金。累積自備款,節流比開源更重要且實際,「不建議因此投入不熟的投資工具,操作不當只會得不償失。」

文章強調,房屋雖然是高單價商品,但只要透過適當的財務規劃與紀律,加上勤勞的比價挑選,35歲前買到好屋並不難,就看你願不願意下工夫了!

(備註:上述文章標題:35歲前首購族買房GET!日期:2012-02,出處:Cheers雜誌137期)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陳光誠公開控訴惡行 中共依法治國受考驗

<轉載自2012年4月28日 明報 社評>
 
內地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擺脫監視人員,逃離山東臨沂市東師古村的家,目前未確知他身在何方,陳光誠透過視頻控訴當局,按他的指控,當局對他和其家人的軟禁,剝奪人身自由,不僅違憲,監視人員更傷害他們的身體,已經構成犯罪行為,陳光誠公開要求總理溫家寶處理事件。事態十分複雜,且看包括溫家寶在內、一直強調依法治國的中共當局,如何應對陳光誠事件,這個也是檢視中國法治進退的觀察點。

長期軟禁陳光誠一家 手段殘酷天理難容

陳光誠由1996年開始,憑藉自學法律知識,幫助殘疾人士和村民維護權益,先後終止東師古村實行兩田制,減輕了村民負擔,使臨沂地方政府停止向殘疾人士徵稅;2003年9月,陳光誠在北京乘坐地鐵,檢票員以他沒有當地的盲人免費乘車證為由,要求他購買車票。陳光誠其後控告北京市地鐵運營公司,獲得勝訴,使外地盲人在北京也可以免費乘坐地鐵。這一役,使陳光誠聲名大噪。

與許多維權人士一樣,當陳光誠能量日大,被當局納入「維穩」名單之後,噩夢就接踵而來。2005年,陳光誠向媒體揭露臨沂政府野蠻執行計劃生育、強迫婦女墮胎等不當做法,先後被帶走兩次,2006年3月第二次被帶走之後,同年8月被控告「故意破壞財物罪」和「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兩項罪名,判囚4年3個月,到2010年9月刑滿出獄。

陳光誠與其他維權人士一樣,被當局以莫須有罪名投獄,例如,為三鹿毒奶粉受害嬰兒爭取權益的趙連海如是、「維權媽媽」王荔蕻如是,一些維權律師在壓力下低頭噤聲,現今,中華大地這類假法治之名而行惡的事例,罄竹難書。陳光誠在芸芸遭打壓人士之中,聲明遠播,失明人士得人同情,是一個因素;不過,他不屈服,相信是更重要原因,而當局迫害手段之有違天理,使人憤慨。

2010年9月,陳光誠出獄,乘坐警車回家之後,一直被軟禁在家。陳光誠的家被安裝了監控攝影機、手機屏蔽器、強光燈,他和妻子被禁止外出,陳家周圍由數十人輪流把守,禁止與外人來往,生活用戶只能由陳母帶入,鄰居若提供幫助即被威脅警告。另外,昨日他在視頻透露,家中曾經被停電多月,他被當局人員毆打,母親被粗暴對待,孩子上學被搜查書包等。

為了阻止陳光誠維權,當局羅織罪名,雖然牽強無比、荒謬無比,卻也不敢偏離「法治」程序,但是陳光誠刑滿出獄,則當局憑什麼長期軟禁他一家,剝奪他們的個人基本自由,這是公然違反憲法的做法;另外,按陳光誠在視頻的指控,當局人員對他們一家的毆打和粗暴行為,是犯罪行為,已觸犯刑法。

陳光誠質問當局人員的所為,究竟是地方政府、基層政府自把自為,抑或秉承上級的意旨。其實,所謂維穩,根本就是國家政策,由上而下各級政府都要執行,問題只是執行會否過當甚或罔顧法紀,陳光誠一家的遭遇,或許屬於最惡劣類別而已。另外,陳光誠被軟禁以來,先後有不少外國記者曾經嘗試到臨沂採訪,都被攔截和粗暴對待,外國記者曾就此事在定期新聞發布會詢問外交部發言人。還有,去年10月,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文章評論陳光誠事件,認為「臨沂市的有關部門應當向外界提供足夠的信息,使各種議論找到與事實一致的方向」;並稱西方媒體和人權組織的介入將該事件誇大成了「中國人權的一面鏡子」;應「將陳光誠事件去意識形態化,讓它從媒體和人權組織的高度關注下走出來」才更有助於順利解決事件。

因此,有理由相信,陳光誠的事,北京當局應該知之,然而卻未見採取行動措施匡正,現在,陳光誠藏身秘密地方,公開向溫家寶提出「依法懲治罪犯」、「依法保障家人安全」、「依法懲治腐敗」三個請求,溫家寶和中共當局一直強調的依法治國,會否體現在陳光誠身上,大家拭目以待。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過,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的同時,中國人權狀不但未與時俱進,反而愈益收緊,偌大的國家政權,掌握全部資源,卻容不下絲毫異音,打壓維權人士變本加厲。今年,內地公共安全費用預算達7071億元,較去年也增加了11%。「公共安全支出」,外界解讀為中國的維穩經費,以這樣大經費維持社會穩定,或許眼前可以收到震懾效果,但是深層次矛盾不解決,社會暫時的表面穩定,只是更大矛盾衝突爆發的前奏。維穩態勢表面強大,實質虛弱,中共若不主動領導改革,必嘗惡果,屆時不知道這個民族、國家要付出多大代價而已。

事態或涉外交層面 須盱衡大局理性應對
 
陳光誠身在何方?到截稿之時,未有正式信息,按他在視頻表示已經獲得了自由,而在美國的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負責人傅希秋表示,「陳光誠目前在北京一處百分之百安全的地點」,所以,有理由相信,陳光誠可能處身有外交豁免權的地方,例如外國駐華大使館,或許他已經尋求政治庇護,這樣的話,事態就十分複雜。

此事的發展,可能牽動日後內地維權情,試想想,若陳光誠藉外國庇護而維權成功,則日後怎麼辦,相信是北京當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不過,無論如何,首先,期望北京當局要確保陳光誠家人的人身安全,若他們有什麼三長兩短,事態就更難處理了;其次,北京當局切勿意氣用事,應該理智應對,盱衡大局,視危機為契機,進一步展示依法治國的決心,也向世人展示中國的改革開放,真的不會走回頭路。

It belongs to China

<Posted April 28th, 2012 by Manila Standard Today & filed under Opinion. By Victor N. Arches II (Mr. Arches is from San Juan City. He is a retired investment and merchant banker, a retire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nd a retired economist who loves to dabble in 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mong many other interests)>

The Scarborough Shoal does belong to China which discovered it and drew it in a map as early as 1279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Chinese fishermen, from both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have since used it. As a matter of fact, Guo Shoujing, (the Chinese astronomer, engineer and mathematician who worked under the Mongol ruler, Kublai Khan) performed survey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urveying point was the Scarborough Shoal which is considered part of the Zhongsha Islands (renamed Huangyan Island in 1983).

By contrast, the “old maps” being relied upon by our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in its spurious claim on the same territory were drawn up only in 1820, or 541 years after China’s. I am surprised that Senator Edgardo Angara—supposedly a renowned lawyer—can claim that a map drawn 5 centuries and 4 decades after,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much earlier map of China.

But I am all the more astonished that Fr. Joaquin Bernas, in his April 22 article in another newspaper, being one of the main framers of the 1987 Constitution, uses the 1982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s his basis to defend the Philippine claim. This, despite and after acknowledging the fact that, indeed, “the Scarborough Shoal is OUTSIDE THE LIMITS set by the Treaty of Paris for Philippine territory.” What kind of double-speak is that?

So, what exactly was the territory we declared independence from the US in 1946? Why is it that NONE of our constitutions, past and present, from 1899, 1935, 1943, 1973, 1986 and 1987, include either the Spratlys or the Scarborough Shoal within our declared national territory? Where, or from whom, did we, all of a sudden, acquire title to these? Out of thin air?

In the late 1970s, China organized many scientific expeditions in the Shoal and around that area. In fact, in 1980, a stone marker reading “South China Sea Scientific Expedition” was installed by China on the South Rock. This Chinese marker was removed, without authority, by the Philippines in 1997.

All official maps published by the Philippines until the 1990s excluded both the Spratlys and Scarborough Shoal from its territorial boundaries. Our own Republic Act No. 3046, passed by our Congress and approved in 1961, stopped us from our claim. Yet, we had the temerity to amend this law on March 10, 2009, after 48 long years, to unilaterally include the disputed territories.

But what takes the cake is the fact that China holds thre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in support of its claim over the territories in question—namely, the 1898 Treaty of Paris between the US and Spain, the 1900 Treaty of Washington between Spain and the US, and the 1930 Treaty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S, all limiting Philippine territorial limits to the 118th degree meridian of longitude east of Greenwich.

On the other hand, the basis of the Philippine claim is restricted to proximity, relying solely on the 1982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s far as I know, a mere “convention” cannot overturn or supersede a treaty or an agreement reached between colonial powers. And even if it were considered a “law”, it cannot be made to take effect retroactively.

Whom are we fooling?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中國被美圍堵 港人勿鴉雀無聲

<轉載自201242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馮煒光 中產動力主席及南區區議員>
印度剛成功試射「烈火五型」導彈,射程達5,000公里,覆蓋整個中國包括香港、菲律賓剛和美國在南海聯合軍演、過去兩星期又一直在黄岩島和解放軍對峙、日本就釣魚台島不斷糾纏了我們30年、美國不久前宣布要重回亞洲,旋即宣布在澳洲駐軍。
待中美雙重標準 情況不健康
一系列事件說明一個現象:中國正被周邊國家圍堵,而背後有很強烈的美國影子。但在香港這個言論自由的國際城市兼中國特區,社會大眾、媒體以至政圈卻水不揚波,鴉雀無聲。
這或許是和香港本來便是英國殖民地有關,在英國人多年的誘導下,香港本來不太談政治,更遑論國際政治觸覺;但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香港不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一個特區,香港人可以對自己國家和中央政府多加批評,這是香港特區特色之處,但香港人對自己國家被圍堵卻毫無感覺,以至不屑一顧,這可不是一個「健康和積極」的一國和兩制的關係。
香港政圈以至媒體對國際事件也相當淡然。香港是示威之都,但回歸以來,香港政圈人士卻極少到美國領事館示威。當香港政圈人士看見自己國家草菅人命,因而義憤填膺時,卻對美國政府以謊言來推翻伊拉克原來的政權,造成生靈塗炭,淡然處之。香港政圈人士不會因為捍衞公義和普世價值(以謊言來作為開戰的口實,肯定不符合普世價值)來譴責美國政府。
或許香港政圈覺得伊拉克的原政權不值得同情,但伊拉克因為美軍2003320日的開戰而致數以十萬計平民死亡或殘廢,伊拉克平民總應得到捍衞公義的政圈人士同情吧。但每年320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前一切如常,因為從來沒有政圈人士發動或組織示威,甚至記起這個日子。
倘若說伊拉克戰爭是近10年前的事,但香港政圈朋友的記憶又不似這麼短暫。或許記憶真的很短暫,那麼近一個月前發生的美軍士兵在阿富汗無故殺死17位阿富汗平民的事件,香港政圈同樣是鴉雀無聲。筆者忽發奇想,倘若是一位派駐海外維和的解放軍士兵做出類似的屠殺平民事件,香港政圈又會否這麼平靜呢?
美國遏華發展 港莫當馬前卒
從國際大環境回看香港,當香港政圈和媒體只着眼香港和中國事務,而對美國政府的批判又較為寬鬆時,客觀上會成為美國遏抑中國發展的馬前卒。筆者相信這絕不是香港政圈朋友的主觀意願,但國際政治風雲詭譎,當大家不能用同一把尺看待中國和美國政府時,可能真的在不知不覺間當了馬前卒。
至少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當中國被圍堵,領土被無理霸佔又出現兩軍對峙時,香港政圈朋友是否應該表示一下態度呢?須知道,政治很多時最着重的是一個態度表示,以便立此存照,垂示後來。
既被英美關注 港應知己知彼
香港政圈和媒體不習慣從國際政治回看香港,但英美政府卻相當關注香港發展。剛過去的特首選舉,梁振英先生一當選,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便代表美國政府表態。香港在2010年要就政改方案投票,根據維基解密披露,美國駐港領事早在2009年年底便向香港政圈人士查詢會否通過政改方案,可見美國政府對香港的政治發展相當關注。
當人家關注我們時,我們卻不懂得從國際視野回望香港,這或許會造成判斷的盲點,以至造成中央政府的誤解。
現今社會講究的是與時俱進,緊貼發展潮流。回歸15年香港政圈看問題只從香港角度出發,但是對國際局勢以至內地被圍堵不屑一顧,或許是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解決黃岩島對峙在中美談判桌上

<轉載自2012426日 都市日報 欄名:都市博客 作者:郭一鳴 資深傳媒人>

國防部長梁光烈昨日回答有關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時表示:軍方的行動要根據外交的需要。這是黃岩島對峙半個月以來,中國軍方就事態作出最高層次的發言,意思很明確,軍方已準備好隨時採取行動配合外交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中方證實,日前到達對峙海域的最先進漁政310號船,留停兩天後已於22日和84號海監船離開黃岩島海域,只留一艘海監船繼續執法任務。究竟黃岩島會否打響中菲交戰第一槍?
 
中國撤出漁政船,是向菲律賓示弱嗎?黃岩島對峙表面看是「不期而遇」,其實牽涉複雜的背景,所謂牽一髮動全身,中國不可能再讓菲律賓在黃岩島橫行,但也要把握大局,亦無須操之過急。漁政船撤離和國防部長表態,一張一弛,這不是做給菲律賓看,而是給下月初到北京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希拉莉和她的老闆奧巴馬看,中國明白,解決黃岩島對峙的地點不在黃岩島,而在中美談判桌上。
 
菲律賓聲稱擁有黃岩島主權,始於90年代初,最初指黃岩島海域屬菲律賓200海里經濟專屬區範圍,後來稱對黃岩島擁有主權,是該國的領土。1997年菲律賓炸毀島上中國主權的標誌,1999年一艘中國漁船在黃岩島海域遭菲律賓軍艦撞沉,11名漁民落水,其後菲律賓多次抓捕在黃岩島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甚至曾槍殺一名中國船長。
 
這次黃岩島對峙事件,起因是菲律賓軍艦企圖抓捕在該海域捕魚的多艘中國漁船和漁民,正在該海域巡邏的兩艘中國海監船立即趕到現場,一方面保護中國漁船漁民全部安全撤離,另一方面要求菲律賓軍艦船隻全部撤出中國海域,雙方互不退讓,形成對峙局面。中國當年未有把握時機果斷反擊菲律賓對中國擁有黃岩島主權的挑釁,以致養「犬」為患,無形中助長菲律賓當局的狂妄,這點應該汲取教訓。時移世易,今時今日南海局勢因美國重返亞洲而變得更加複雜,中國大國崛起,但處理南海問題難度反而大大增加。
黃岩島對峙危機,正好發生在美菲聯合軍演和中俄聯合軍演之前,因此引發中俄聯手對付美菲的聯想,加上日本躍躍欲試,大有冷戰兩大陣營復活之勢。實際上這種聯想只是一場誤會。美國在92年撤出蘇碧灣基地,而美菲軍事同盟關係仍在,但中俄關係既非軍事同盟,俄羅斯在南海問題更是從未在口頭上行動上對中國施以援手。南海有事,中國只能靠自己,根本不可能指望俄羅斯會出手幫助。另一邊廂,美菲雖有軍事同盟關係,阿基諾正是倚仗這一點拉大旗做虎皮敢於向中國叫囂,但美國真有決心為黃岩島之爭替菲律賓出頭與中國開戰嗎?
 
阿基諾日前呼籲各國在黃岩島事件中選邊站,美國「睬你都傻」,這就是答案。沒有美國支持,阿基諾不敢在南海問題如此放肆,不把中國這個大國鄰居放在眼裏,但至少奧巴馬不會選擇現在與中國翻臉,更遑論要為菲律賓與中國開戰,這道理國際社會人所皆知,偏偏阿基諾不懂。沒有辦法,中國只能和下月來訪希拉莉談,除了一張一弛,還要準備好其他籌碼,看希拉莉如何接招。

飛機6A位最受歡迎 靠窗近出口 不近洗手間

<轉載自2012426日 明報 國際版>
 
航空網站Skyscanner一項調查發現,位於機艙前排的靠窗座位6A原來最受旅客歡迎。

網站向1000名旅客做問卷調查,撇除座位的寬敞程度後,請旅客選擇坐在機艙哪一部分,包括喜歡坐近通道、窗戶還是整列座位中間的位置。

六成愛窗邊 四成喜靠通道

結果發現,旅客最喜歡坐在機艙的首6排座位,其中60%喜愛坐在窗邊,40%選擇坐近通道,分析得出6A座位最受歡迎。

31E
最不受歡迎

至於在機艙較後排、位於整列座位中間的31E則是最不受歡迎的座位。

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人都傾向坐在機艙前方左邊,位於機身左側窗邊的6A座位接近出入口,乘客可以迅速上下機,但又不會太接近人來人往的洗手間,對旅客而言是最佳的座位;而31E既不近出入口,又距洗手間甚遠,而且被夾在其他旅客之間,令人感尷尬不便。



應讓年輕人申請公屋嗎?

<轉載自2012426 AM730 欄名:C觀點作者:施永青>

申請公屋的輪候人數創歷史新高,至接近十八萬宗。其中18歲至29歲的單身申請者有四萬多宗,有不少年輕人,在求學期間,就利用他未有收入的境況,乘機申請公屋。
 
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這種做法都有點看不過眼,覺得年輕人將來還有很多發展機會,不應這樣快就「打定輸數」,去輪候要用公帑資助的福利性住屋。事實上,青年人,出社會工作的初段時間,通常工資都會增長得很快。


現時,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是每月8,740元;相信大部分青年人工作幾年後,都可能超過這個收入。可惜,按現時房委會的做法,一旦入住公屋,就要等十年後,才會再做入息審查。因此,這些入住了公屋的青年人,即使後來入息增加,仍可以長期佔住公屋,導致社會資源錯配,對真正有需要的人不公平。

不過,社會上亦不乏同情年輕申請者的人,他們覺得:現時樓價這麼貴,年輕人都置業無望,才會出此下策。他們又認為:年輕人想獨立,想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這不難理解;加上現在大部分家庭都空間狹窄,居住環境不理想,年輕人想搬出來自己住很正常。

不過,我並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樓價高,是政府土地供應不足的結果。我們應對症下藥,要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而不是任由年輕人濫用房屋福利的資源。

至於年輕人希望不用與父母同住,這並不算迫切性的需要,不應用公帑去協助。尤其是當公屋輪候冊上尚有逾十萬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的時候,年輕人理應讓一讓。

年輕人要過獨立生活,首先應令自己有經濟上的獨立,但住公屋仍是一種依賴,只不過是從依賴父母,變為依賴社會。年輕人一旦養成依賴社會的習慣,以後就容易放棄自力更生,寧花精神去要求政府增加福利,也不花精神去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當這樣的人在社會裡變得愈來愈多的時候,社會就很難有進步,希臘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最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照我所知,有不少父母其實不想子女太早搬出去住。他們覺得子女尚未定性,未必懂得獨處,在外面很容易闖禍。他們這種擔心,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現時對年輕人申請公屋持肯定態度的,主要是一些政客。因為18歲就開始有權投票,年輕人是政客主要的爭取對象,政客都不願意講一些年輕人不喜歡聽的話。2017年將舉行香港首次特首普選,有意競逐者將想盡一切方法去討好選民,相信不會有政客會要求收緊年輕人入住公屋的要求。他們最可能會做的,是承諾建更多的公屋,難道真的要全港市民都入住公屋,這些政客才感到功德圓滿嗎?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警登機放蛇擒「航班老鼠」

<轉載自2012424日 明報 港聞版>  
 
香港國際機場昨日揭發航班盜竊案,一名「機場老鼠」疑在航班上偷取其他旅客財物時,被登機反偷竊行動的便衣警員發現,一舉人贓並獲,當場拘捕疑犯及全數起回2600元現金。

被捕43歲姓張男子,中國籍,被控一項盜竊罪名,今於荃灣法院提堂。案件交機場警區刑事調查隊第3隊跟進,正追緝有否在逃同黨。

現場為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昨午144分,機場警區特遣隊便衣人員登上準備離港航班進行反偷竊行動時,發現一名中國籍男子形迹可疑,便裝人員遂不動聲息暗中監視,其間發現男子疑悄悄打開一名45歲日本籍男旅客的行李搜掠,並從銀包內偷取2000多元現金,警員見時機成熟上前截查,一舉人贓並獲。

搜掠旅客行李 人贓並獲

根據警方資料,2011年在香港國際機場範圍內共發生46宗行李盜竊案、8宗扒竊案;今年12月則錄得5宗行李盜竊案、3宗扒竊案。

過五關斬六將衝上雲霄 國泰招 80名本地機師學員

<轉載自2012424日 蘋果日報 港聞版>
 
國泰今年會招聘逾 80位本地機師學員,其實 24年來本港已有 500名本地機師,不少羽翼已豐,攀至高層職位,更負起培育下一代重任, 8月成立青年航空學會,助本地青年認識航空知識,有利日後面試當機師,衝上雲霄。

 

本地機師有 500

 
國泰目前有 2,600位機師, 500位是 1988年起培訓的本地機師,本地機長約有 60人。高級培訓機長劉伯智說,學員畢業後可獲聘為二副機長,起薪點為 48,000元,約十年可升至機長。他說培訓一名學員需逾 120萬,幸絕少學員未能畢業,「因為最少有五次面試,過五關斬六將先做到學員」。

機師學員投考資格為 18歲及獲中學文憑考試或認可文憑及學士學位持有人等,「最重要係性格」,他說學員須 13個月內完成課程,「多嘢學到好似考兩個學位咁,所以吸收能力要高。」早前國泰航班上,發生蒙古籍青年以摔跤摔倒疑人挽救空難事件。他說,機師需冷靜及具領導能力,並獲准授權機組人員,以手扣應付或危害乘客安全的人。
 
他說本地青年「輸在起跑點」,因本港沒空軍,未能從小接觸航空知識,故他與其他機師、民航處人員、直升機師等,組成非牟利的青年航空學會,工餘教授航空知識,又安排參觀及講座等,「對日後想做飛機師、直升機師,或者控制塔員都有幫助。」他說課程八月開始,周六進行,為期 18個月,初步對象是大學生,學費約 1,000元,名額則視乎贊助而定。詳情可瀏覽 http://www.hkyaa.hk

黃岩島對峙升級 菲派艦機增援

<轉載自2012424日 明報 中國版>  
 
國與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海域對峙升級,菲律賓海軍兩艘戰艦和一架反潛機正趕往增援。菲律賓外長更呼籲南海周邊國家「團結對抗中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外交部反駁稱,讓其他國家「選邊站隊」只會讓問題複雜化。

中國漁政船前日撤走

菲律賓ABS-CBN電視台上周六訪問菲律賓海軍司令巴瑪(Alexander Pama),他說另外兩艘戰艦和一架反潛機,正重新趕往黃岩島海域,增援那裏的海岸警衛隊搜救艦「乙沙」(BRP Edsa)號。

此外,菲律賓外長羅沙里歐(Albert del Rosario)前日鼓勵南海周邊國家「團結對抗中國的咄咄逼人」。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發言人張華稱,中國漁政310船和海監84船已在周日(22日)下午離開黃岩島海域,目前只有一艘中國海監船繼續停留執法。張華稱,這表明中方願通過友好外交磋商解決事件,正努力緩解事態。

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昨日在記者會上稱:「讓其他國家在主權問題上選邊站隊,只會將問題複雜化、將事態擴大化,絲毫無助於當前事態的妥善解決。」

「造反」有理 推倒置安心無往不利

<轉載自2012424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置安心計劃自提出以來一直備受批評,先後有房協主席及房委會委員建議把政策推倒,改為夾屋。
其實推翻置安心及新居屋沒有成本,即使轉回做夾屋或舊居屋,也只是順應民意、造反有理,唯一剩下的問題,只是現屆政府的面子掛不住。
特首曾蔭權昨雖表示置安心計劃不會有變,可是,他的任期將於6月底完結,他提出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及新居屋計劃,已成為雞肋,不過保留還是推倒,不應拘泥於曾特首的面子,而是審視計劃能否幫到想置業的小中產。
樓價近年飈升,政黨提出復建居屋多年,但特首曾蔭權在2010年施政報告裏依然拒絕復建居屋,反提出置安心計劃(見下文),協助家庭月入不足4萬元的中產置業。
簡單又易明 夾屋受歡迎
置安心計劃與過往的居屋、夾屋模式不同,有其好處(見表),包括︰一、申請者毋須儲首期,協助小中產上樓;二、計劃經優化後,單位可租可買,讓申請者有更大彈性;三、單身人士成獨立隊伍,加快單身者上樓。
置安心為香港中產提供另類購屋選擇,可是亦引來不少批評,房協主席楊家聲及房委會委員黃國健更先後倡導以夾屋取代置安心,也不無道理︰
1. 夾屋行之有效 Vs 置安心爭議大
夾屋與舊居屋已存在多年,一直行之有效,甚受中產支持,20103月房協推出838個夾屋貨尾單位,結果接獲約3.4萬份申請,即40人爭1單位。
但是,置安心由提出至今,一直備受質疑,更被指其設封頂價的制度,等同賣大包送大禮,助長炒風。
2. 夾屋簡單直接 Vs 置安心複雜難明
過往的夾屋程序簡單易明,以夾屋貨尾單位為例,單位售價是市價約7折,白表及綠色申請者,分別只須支付1成及5%首期,購屋後5年不得轉售,日後轉售要補地價,相等於供較高收入人士入住的居屋。
置安心則複雜得多,從最初的先租後買,變成計劃優化後的可租可買,又設封頂價,市民聽得一頭霧水。雖然置安心可協助市民儲首期,可是夾屋只需1成首期,若然申請者連1成首期也無力支付,又是否有足夠能力買樓供樓?
置安心除了可轉為夾屋,也有建議把置安心改為舊居屋計劃,然後政府可考慮放寬居屋的入息限額,讓小中產受惠。這個建議同樣可以保持本港房屋政策一致。既然置安心首批申請日期設於今年年底,在梁振英上任後,尚有時間考慮,把置安心推倒也無妨。
新居屋不公 何不用舊制
曾蔭權去年亦提出新居屋計劃,是把資助房屋種類複雜化的另一例子。一手煞停居屋的曾蔭權,去年提出復建居屋,但為了跟以前的不同,弄了一個新居屋出來,但新居屋在補地價或貸款問題上,也較舊居屋複雜難明,並對現有居屋戶不公平。不少市民早已批評,何不沿用舊制?
公屋、居屋、夾屋,再加上不湯不水的置安心及新居屋,審批條款又不盡相同,只會令公眾眼花繚亂。因此,無論是置安心還是新居屋,把它們推倒,並非是要掌摑跛腳鴨政府,只是還原基本步。況且,這兩個計劃根本未付諸實行,推倒重來也不存在浪費資源問題。
---------------------------------
曾蔭權拒建居屋 衍生置安心
私樓樓價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失控飛升,但曾蔭權一直拒復建居屋,退而求其次在201010月的施政報告,提出置安心計劃,單位約5,000個,5個選址地點包括青衣、鑽石山、沙田、大埔及屯門。
置安心首個項目位於青衣青綠街,可提供1,000個單位,料今年尾可接受申請,項目交由房屋協會負責。青衣項目會包含338層高的大廈,其中77%2房單位。不過,曾蔭權一年後不敵公眾壓力,在201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復建居屋。

借首期助上車 慎防青年變房奴

<轉載自2012424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港是港非 撰文: 沈帥青>

梁振英7月就任特首,市場靜看他會否兌現政綱承諾,推出低息或免息置業貸款。
對未上車人士,特別是年輕人,貸款能助實現置業夢,但貸款可能間接推高樓價,而借錢予原本未夠錢買樓的市民,也有道德風險,要慎防他們陷一身樓債,變成房奴。
兌現政綱 讓市民圓買樓夢
特首曾蔭權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及新居屋計劃,隨時可能因政府換屆而胎死腹中,市場引頸以待梁振英的房策。梁振英參選時主打房屋議題,梁的政綱中,除了提出增建公屋、增加土地供應等外,也建議在市場有充足的樓宇供應時,政府會用公帑,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協助中產買樓。
年輕人慨歎買不到樓,未必因為供不起,而是付不起首期!以一個250萬元的上車盤為例,若造7成按揭,要付3成即75萬元首期,更要預留一筆裝修及手續費用,故或要有100萬元現金。
無殼蝸牛努力儲首期,但過去5年樓價升了近9成,薪金及首期儲蓄怎追得上?如有政府貸款,市民便有資金盡早置業,早買早享受。
再以250萬元的上車盤為例,取得政府貸款及銀行按揭者,按目前利率計算,兩筆供款每月合共約1萬元,屬年輕中產家庭勉強可負擔水平(見表1)。
政府借錢市民買樓並非新鮮事,過往也曾出現3項類近的貸款措施,即自置居所貸款、首次置業貸款及置業資助貸款計劃(見表2),但這些項目已於04年完結。
不過,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現時有「按揭保險計劃」,銀行可向合資格人士承造9成按揭,比現時金融管理局指引的7成高。
梁振英重提置業貸款,對年輕人來說吸引,但針無兩頭利,要慎防引起的副作用:
以往爛帳5.5億 納稅人埋單
1)推高樓價 市民受苦
有政府貸款,有能力買樓者增多,或會刺激需求。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導師丘梓勤分析,縱然梁振英提出增加房屋及土地供應,但也很難做到天衣無縫,令樓價不升。因此,有評論質疑,貸款計劃是為地產商托市!
申請得貸款者可實現置業夢,對不合資格者,更有可能繼續「望樓興歎」,看着上升的樓價乾着急!
2)德風險 社會承擔
政府如果提供貸款,讓原本財政能力未夠置業的市民買樓,哪麼在樓價大跌,物業變成負資產,虧損的責任由誰來負?況且,有意見指首期也欠奉的人士,談何有能力買樓供樓?
確保充足供應 免推高樓價
無論如何,最終吃虧的還是納稅人。根據運輸及房屋局資料,截至2011年,首次置業貸款計劃下約33,000個案中,當中有近一半曾經拖欠還款,更有1,200多個破產個案。借貸人無力供樓,納稅人已為3項貸款計劃承擔逾5.5億元的爛帳。
政府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有利有弊。要落實計劃,先要確定市場有充足的樓宇供應,避免推高樓價。替梁振英助選,有「居屋之父」之稱的鄔滿海,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何謂「充足」會參考多項數據,如樓宇供應量、吸納量、空置率,以及樓價變動。
政府在批出貸款個案時,要確保做好把關,如美國08年的金融海嘯,觸發點便是因為銀行濫批次級按揭貸款。因此,梁振英要助市民貸款,要做好調研,避免好心做壞事。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兩成航機停泊不「熄匙」 年耗燃油值4560萬

<轉載自2012423日 明報 港聞版>
 
停車空轉引擎污染路邊空氣,公民黨發現,機管局沒有規定飛機「停機熄匙」,估計至少兩成飛機停泊後使用輔助動力系統,以飛機燃料發電產生大量廢氣。公民黨推算,如有兩成飛機不熄匙,每年浪費5365公噸燃油,總值4560萬元。機管局昨表示考慮於2014年,強制航機除特別需要外必須「熄匙」改由地面供電。
 
機管局考慮後年強制航機「熄匙」

機管局表示,現時除了部分航機因運作需要,如停留很短時間或個別航空公司規定沒有使用地面供電系統外,已有接近八成停泊機場的航機使用,減少碳排放量。

民航機師譚文豪表示,目前未有強制航機停泊必須使用地面供電,不少機師均以地面系統推動冷氣效能較低為由不願使用,認為航機使用地面系統的比例較機管局公布的八成為低。

公民黨指出,東京成田機場及意大利羅馬國際機場均限制飛機在離閘時間前1530分鐘,才可啟動飛機的輔助動力系統,否則屬於違規,會被罰款。

該黨以2010年的飛機升降量達30.6萬架次推算,每架飛機停留約80分鐘,若每架飛機在離閘前半小時才開動輔助引擎,即可節省175公斤燃油。

新移民

<轉載自2012423日 頭條日報 欄名: 好好過日子  撰文: 李純恩>
 
在報上看見有新移民投訴政府對新移民照顧不周,幫助不夠。
 
這也就是說,政府對新移民還是有照顧和幫助的,只是新移民覺得不周和不夠。
 
於是就想,當年我做新移民的時候,香港政府可曾有過甚麼照顧和幫助嗎?沒有。
 
那時候,像我這樣的新移民來到香港,政府根本不管,所以也從來沒有對此有過指望;因為沒有指望,一切也都只有靠自己。從找生活到學語言,從未想過向誰伸手,是好是壞,都由自己承擔,從來沒有埋怨,沒有投訴,因為埋怨沒有用,投訴也多餘,與其等天救等政府救,不如自救。
 
這就是八十年代的新移民,不管是合法來的,還是偷渡的,一腳踏上這片土地,便踏踏實實在這裏生活。拿着一張臨時身份證到工廠應徵,到夜校學習,看電視學廣東話,全身投入適應新環境,在人生的字典裏,學會了許多新名詞,就是沒有「埋怨」和「投訴」。
 
那是多麼令人懷念的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