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10月5日 經濟日報 社評>
政務司司長等昨到立法會交代政府如何應對超強颱風山竹,並指將檢討處理超強颱風的方法。由於全球暖化令極端天氣日漸頻繁,港府不單要檢討如何改善善後,更要提升防範的準備。
超強颱風趨增 城市規劃着手
山竹對本港造成相當程度破壞,有458名市民受傷,幸無人命傷亡。菲律賓則不幸地因山竹吹襲釀68人死亡、逾150人傷。港府在山竹吹襲前已高度警惕,如在3號強風訊號懸掛時已啟動緊急事故監援中心,各方人員包括消防、警方等亦緊守崗位,贏得市民稱讚。可惜善後工作包括掌握交通情況,應否停工等,招來如山批評,更被指虎頭蛇尾。
政府檢討山竹的應對工作是應有之義,但更重要的是全球暖化正不斷惡化,不同地區都面對着極端天氣的衝擊,專家估計各種嚴重天災將愈益加劇、頻密,百年一遇的天災可能變成十年甚或每年一遇。
今次山竹對本港沒造成人命傷亡,相當程度是因沒正面吹襲本港,最接近時亦距離約100公里。未來當超強颱風襲港更密,恐將有更接近甚至正面吹襲情況。港府應趁今次山竹作全面的超強颱風應對檢討,此最少有3方面。
其一,防備。此不是說10天半月前的高度戒備,而是從長遠的防災角度作城市規劃。其實今次上環和旺角等地區沒嚴重水浸,地下蓄洪池的建成居功至偉。在應對更頻繁的超強颱風,香港應如何提升城市規劃?如是否在海水經常倒灌的地區加建防堤?是否應在港鐵露天路段加建上蓋,令港鐵可全天候通車?將露天電纜改鋪地下,減少停電事故?減少用玻璃幕牆以增防禦等各方面。
其二,今次香港能做好即時應對,確與港府在打風前數天做好警惕市民並作準備有關。未來可如何再加強,例如通過手機短訊、社交平台發放消息;消防與警方等有更好相關訓練與裝備等。
加強溝通警惕 改進善後準備
其三,今次徹底暴露對善後的準備不足,包括在制度、裝備和心態上的不夠,例如對交通實況的即時掌握和研判、大規模清理路面的工具與人手、動員社區協助、判斷是否停工的考量與承擔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