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此南巡不同彼南巡 改革開放更深更廣


<轉載自20181028 明報 社評>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月2225日到了廣東,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同時巡視了4個城市。事前事後,外界都有很多猜測和討論。究竟這次「南巡」對廣東以至香港未來發展有何啟示?這次巡視對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國策透視了什麼信息?

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國人關注,在今天起伏不定的國際形勢,外界更會細心察看。習近平從北京飛到廣東巡視,從地理方向看當然是南巡,然而「南巡」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特定含義的。

鄧小平南巡定調改革 習近平堅定路線信心

1992年,最具政治影響力的鄧小平到廣東和上海等地一個多月,針對改革開放議題發表了一系列講話。當時中共領導層推動開放改革的方針和做法較為保守,甚至有倒退的危險,在政府官僚體制內,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呼籲,就無法推動改革。所以鄧小平的講話經常被引用的說話是:「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是一錘定音的調子,對此後中國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

這是鄧小平在特定時代背景下推動改革的「南巡」。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常委,每年都會去地方省市巡視,習近平在過去6年平均一年去6個省市,有幾個省是去兩次的,海南省在地理位置上比廣東還要南,也分別在2013年和今年去了兩次。廣東當然有特別的地方,它是改革開放的發祥地,目前最成功的經濟特區在深圳,也是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的主要地方。

2012年習近平剛上任總書記後第一個巡視的地方是廣東,首站是到深圳蓮花山鄧小平銅像前獻花,官方媒體也說:再走鄧小平20年前的南巡之路。習近平6年前這樣做,不但有象徵意義,甚至可以被理解為刻意營造一種印象,他在宣示對改革開放路線的堅定信心。習近平說過:「我十八大以後第一站就是到了深圳,到了廣東。十九大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還是要再到廣東來,再到深圳來。」

6年過後,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再來廣東巡視,提到改革開放不停步,而從巡視的項目看來,都是國家目前面對的特殊議題,比如扶貧,是因為扶貧目標在明年將是最後攻堅的日子;特意挑選會見中小企,因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目前在國家經濟有下行壓力的時候,面對的困難是空前的,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其餘的巡視項目,包括教育、社區建設以及當地駐軍等等,都是習近平地方巡視經常去的項目。

大橋用好連繫大灣區 自貿區發展區域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巡視了橫琴和前海兩個自貿區,自貿區並非廣東獨有,即使是參觀展覽館,也是着重改革開放40年今昔對比的成就顯示。眾所周知,這次巡視的重頭戲是為港珠澳大橋開幕,習近平傳達的信息,是用好管好大橋對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連接大灣區的大橋和自貿區均是國家政策,是全國整體發展的重要一環,巡視這兩處釋出的信息,並不是要不要開放改革,而是要進一步深化,發揮自貿區對外優勢和利用大橋連繫灣區,發展區域經濟。

紀念開放改革的系列活動年底舉行,可以預料,有關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方針與措施,將會在12月北京舉行的紀念大會上宣布。上海、北京等省市已經陸續公布的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措施,其中包括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步伐與幅度,是比較大和快的。廣東和香港將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很大程度端賴廣東和香港的主動謀劃和商議,但國家整體的改革開放措施,比如稅制改革、國企改革以及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等等,都由中央統籌策劃,習近平巡視廣東,無疑起到打氣的作用。

習近平巡視廣東,跟鄧小平「南巡」的歷史含義不同,中國改革開放的程度和步伐,已經完全超越上世紀,更關鍵的是,面對國際新格局,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會更深更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