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馬英九時代」與兩岸和平新局——馬總統最後一場國慶演說有感

<轉載自2015101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0月的台北街頭,和往年一樣,掛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郵局及許多公共設施也都有「雙十國慶」的裝飾,而重頭戲自然是1010日上午在總統府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4年國慶大會」。筆者今年與數千特地從海外回國的僑胞出席了此次慶典。
今年慶典的特殊意義
儘管會場的籌備與安排與往年無異,今年卻也多了幾番特殊的意義。
其一,今年是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出席並以總統身分致辭。
其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首次出席,朝野各政黨的領袖聯袂同時出現。
其三,台灣大選在即,國民黨選情低迷,又遇上「換柱」風波。媒體的焦點之一自然放在洪秀柱、朱立倫、蔡英文在主席台上微妙的互動神情。不過筆者關心的仍是馬英九最後一份國慶演說的內容。
馬英九此次發表的國慶演說以〈和平繁榮,永續台灣〉為題,全文洋洋灑灑4000多字,既回顧7年多以來的政績,也對將於明年致辭的下一任總統寄予厚望。演說內容花了較大篇幅闡述過去7年多政府在民生方面的建樹,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重點。
一、突顯對「中華民國」的認同,並期許未來的台灣社會延續下去。馬英九特意提及蔡英文出席國慶典禮,從而強調台灣社會及海外僑胞都一致認同「中華民國」。儘管國家認同是台灣社會1990年代以來爭議不斷的議題,然而「中華民國」也被台灣社會視為「最大公約數」,蔡英文也主張遵循「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因此此一論述四平八穩,在社會觀感上並不會引發爭議。
二、重溫任內先後提出應對領土爭議的「東海和平倡議」與「南海和平倡議」,其中視與日本簽訂《台日漁業協議》為隨之而來的一大突破,有效解決40年的釣魚台漁業糾紛,達成「主權未讓步,漁權大進步」的目標。眾所周知,馬英九對維護東海與南海主權意志堅定,然而當下南海局勢日趨詭譎,明年新政府是否有能力在中美日3國的新競逐遊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和平角色,備受矚目。
三、強調任內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卓有成效,突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張是穩定兩岸關係必不可少的基礎。誠然,馬英九任內各項建樹中,兩岸關係無疑是一大亮點。恢復「兩會」(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協商機制,實現「三通」,開放「陸生」、「陸客」來台,的確使兩岸出現自1949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祥和氣氛。
台灣社會非憂慮兩岸交流本身
無可否認,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遇到挑戰。然而,台灣社會所憂慮的重點,並非對兩岸交流本身,而是對北京透過經濟力量,逐漸侵蝕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性及自由民主價值的憂慮。

3個月後,台灣將選出新的總統,明年的國慶也不再由馬英九來致辭。儘管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然筆者深信,「開啓兩岸和平新局,提升台海和平指數」,將成為後世對「馬英九時代」最中肯的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