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困境中的台灣第三勢力

<轉載自201510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張鐵志 台灣評論家、《號外》雜誌前總編輯>
台灣人常說厭惡藍綠惡鬥,但藍綠之外,選民會選擇什麼呢?
這一次台灣大選,除了總統大選,還有立委選舉,而此次立委選舉最重要的現象之一就是所謂第三勢力的崛起。
第三勢力名義上指的是傳統上泛藍(包括國民黨、新黨、親民黨)和泛綠(民進黨和台聯)之外的政治力量,此次選舉確實也有很多新生小黨參選,但討論度最高的是「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這兩個新生的,且和這幾年公民運動關係密切的政黨,以及另一個資深社運型政黨:綠黨。
長久以來,台灣的選票被主要藍綠政黨所瓜分,且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其他小黨如綠的台聯或藍的親民黨,偶爾有不錯的席次斬獲,但都沒有能夠形成穩定的政治力量。按照現行制度,台灣立委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區域立委,以及由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選民也有區域立委和不分區政黨票兩票。任何一個政黨要在全國提名10席區域立委,才能拿到不分區政黨票的參賽門檻;而一個政黨的不分區政黨票要超過5%的門檻,才有機會進入國會,參與席次的分配。
對小黨來說,主要希望是放在不分區的政黨票,因為區域立委涉及到立委和選民長久之間的關係,以及人際網絡和服務,一個沒有資源、沒有知名度的新人很難挑戰長期在地區服務的候選人,但是一個新政黨若有好的形象,比較有可能讓選民投下政黨票。
不過,台灣一直沒有形象鮮明的新政黨可以成為藍綠之外的有力第三政黨。而所謂藍綠,其區分主要和國家認同或者兩岸政策有關,而在社會經濟議題上並未差別太大(在許多價值上如人權、環境保護、性別平等議題上,民進黨確實比國民黨或泛藍進步,或是說他們有比較多進步價值的立委們)。
2008 新時代開始
2008年曾出現過一個名為「第三社會黨」的新興政黨。當時的社會氣氛是陳水扁政府在第二任期間轉向深綠路線,造成國民黨的激烈反彈,因此藍綠鬥爭激烈。出身於野百合學運世代,曾經多年任職於民進黨的周奕成號召一批以社運為主的人士成立這個新政黨,希望超越藍綠對抗的政治,號召中間選民支持,但最終得票不多,宣告失敗。
但這一年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2008年之後,由於馬政府的政策引起很多反彈與抗爭,也因為社交媒體的時代來臨更有利於資訊傳播,因此以青年為主的社會運動風潮再起,一波比一波巨大。而新世代的青年見到的是貪腐的阿扁政權與無能的馬政府,因此政黨認同也比較弱。終於2014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象徵着青年世代對於代議體制的不滿與憤怒,年底選出非藍綠政黨的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更代表台灣的政治地景有被大大撼動的可能。
今年3月,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中心做的民調,有46.4%的選民表示會支持第三勢力,但到了7月,同樣是這個智庫做的民調顯示有8.6%會支持第三勢力。這個數字的差別或許在於之前的政治形勢還很模糊,現在新興政黨容貌更清楚,另方面小英選舉也帶動民進黨氣勢提升,所以支持第三勢力人數下降,但仍然是不容忽視。
有可敬理念 欠政治魅力
新興的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兩個政黨都源自於一個在太陽花之前就出現的團體「公民組合」,這個組織是比較偏綠,但與社運部門更接近的團體,希望組成新政黨。太陽花之後後來分裂為兩個政黨:社民黨如黨名顯示,更強調社會平等與性別平等的理念,目前是和綠黨結盟希望一起爭取政黨票,時代力量則有較多新一代的政治明星。
許多人對兩個政黨的期待是來自於太陽花的社會能量,有無可能在政治領域中被轉化成一種新政治的可能,不論是理念價值或者風格。例如最近英國工黨黨魁選舉的結果,或者美國總統大選初選中共和黨和民主黨各有民粹型的候選人成為黑馬(共和黨是富人特朗普成為領先者,民主黨是社會主義者桑德斯捲起不小的風潮),都顯示選民厭倦體制內政治精英,渴望新的力量。但在台灣,從此前民調看來,第三勢力雖然有一定空間,但一方面從去年底開始,小英與民進黨吸收了大部分的反國民黨情緒(尤其是國民黨太弱讓民進黨可以不做什麼就看起來比較好),另方面第三勢力固然有可敬的理念,但因為資源所限,並沒有提出足以攫取新的想像力的競選策略,也欠缺政治魅力,所以發展並不如預期(時代力量高於社會民主黨加上綠黨的聯盟)。
不過,政治是一條漫長的,需要扎根的路。民進黨現在的氣旺,不代表明年執政後不會光芒散去,而真正有理念、有價值的第三勢力政黨,這次就算選的不理想,但還是有機會在未來爭取更多支持,讓台灣可以出現更不一樣的政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