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8月19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10月將於峇里島舉行。1991年兩岸三地分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台北」、「香港」加入該組織。不過,20年來所有加盟的經濟體都能派出自己的領袖出席,包括香港,唯獨台灣只能派出「領袖代理」,對此馬英九強烈表示「不公平」。
馬英九能否親自與會,誰都知道重點不在APEC的做法,而是取決於北京的態度。
5年前馬英九主政後,兩岸關係全面改善,實現了經貿(ECFA)與人員往來(三通)的大躍進,下一步兩岸走向的焦點是政治對話何時啟動。北京已透過多方管道促請台北坐到談判桌上來,然而馬英九卻因條件不成熟,而展示「不急」的姿態。
所謂的「條件不成熟」,指的是在應對「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台灣在國際空間議題上北京的「善意不足」,此外也有台灣社會內部政治生態的牽制。
筆者以為在APEC自然地實現「習馬會」是創造兩岸對話難得的可行契機,不可錯失。
其一, APEC的加盟會員身分不是國家,而是經濟體,馬英九不是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而是以經濟體「中華台北」的領袖出席,與目前北京對國家主權的思維並不矛盾,因為連香港特首都可以參加。
其二,對北京而言,今年讓馬英九出席APEC是最好的時機。明年的主辦方是大陸,變數更多。明年底是台灣七合一選舉,如果馬英九「登陸」時被「矮化」,對國民黨選情不利,後年則遇上總統大選,問題更為複雜。
習近平上台後,強調繼續推進「兩岸和平發展」,並期待兩岸政治對話能順利啓動,在「習馬會」議題與APEC台灣出席者人選上能否突破,考驗習近平的魄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