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3年2月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余柏全前輕工業部廣州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近日,霧霾天氣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持續蔓延,範圍廣、時間長、強度大。中科院於3日發布「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研究報告,指機車採暖及餐飲排放對強霾污染貢獻超過50%,生產高污染汽油的煉油業實難辭其咎。
「北京咳」逃不了 GDP難補償
「街頭牽着你的手,卻看不清模糊的你」,這種「詩般浪漫」成為近期北京、石家莊等城市人行道上的真實寫照。北京各醫院呼吸道疾病門診量猛增,使網絡上誕生了新詞「北京咳」。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因為被「非典」病毒感染的畢竟還是極少數人,但大氣污染則是誰都跑不掉。每立方米空氣只要增加10微克的懸浮顆粒物,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
舉頭見霧,張目睹霾,生活在霧霾天氣中的國人都成了「人肉吸塵器」,他們感到無處逃遁的恐慌,無奈和焦慮,深受困擾。事實上沒有健康,再多的GDP也難以補償。
造成這種霧霾天氣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主要是污染排放問題。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機動車數量激增以及工業的迅速擴張,導致空氣品質嚴重惡化,超過三分之一的監測城市的PM10(指大氣中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克的懸浮顆粒物)的指標濃度已超過Ⅱ級標準。
全球十大污染城市 中國佔7
不久前,由國內外環境領域專家組成的一個工作小組發布了中國國家環境分析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每年因大氣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2%。報告指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了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空氣品質標準;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有7個在中國。
毫無疑問,大面積霧霾天氣是自然界對人類環保意識淡漠的一次警示和懲戒。雖然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也經歷過「先污染後治,先破壞後恢復」的模式,中國亦正在重蹈其覆轍,但這是要付出巨大經濟成本,甚至以百姓生命作代價的,不可以繼續下去。
對於最近全國大範圍出現的霧霾天氣,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副總理近日均強調要採取措施加強治理,要有所作為,逐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讓人民看到希望」。
治理環境問題必須「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入手,立足長遠,着眼未來,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手段,採取行之有效的行動去治理環境污染,認真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
治霾要治本 立法減廢氣污染
最近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北京表示,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他承認並非油企品質不達標,而是中國現有排放標準偏低,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歐Ⅴ標準,但全國則普遍採用含硫量為150ppm的歐Ⅲ標準。如果標準提高,煉油企業就會設備改造,提高油品質量。
中石化董事長的說法一語道破天機,霧霾天氣的直接的主要責任者之一就是中國的煉油企業,這說明瞭霧霾天氣的原因是「人禍」多於「天災」。既然中石化可以在北京地區提供含硫量僅為全國1/15的高標準成品油,那麼為甚麼不能夠全國統一標準,煉製和提供高標準成品油?中石油和中海油也應煉製和提供高標準成品油,事實上,治理霧霾,不是不能為,而是這些石油巨頭不想為而已。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把責任推給了國家標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中石化是大型國有企業財富世界500強居第5位,應該必須對環境負起責任,主動提高產品品質,這是義務。
政府必須予以干預。一是制定更嚴格的石油產品品質標準,將中國的石油產品技術品質標準與國際接軌,提高石油產品品質,減少汽車廢氣污染;二是及早出台大氣防治法律,從法律高度治理包括汽車廢氣排放在內的各種大氣污染。只有以法律來約束企業,才能保障企業嚴格遵守品質標準。可惜,從2008年我國就開始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但至今仍沒頒布。
通過政府持續採取有力的治理措施,以及每一位公眾從自身做起,宣導理性、綠色、環保消費,愛護環境,這樣,止霾、治霾將可大見成效,霧霾陰霾天氣才會消失,我們的生活才會陽光燦爛,才可以造福於子孫後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