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習近平10年 部署抗美備戰

<轉載自20132月6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日前習近平關於中國國際事務的講話,發出了重要的地緣戰略信息,確定了在日益激化的國際鬥爭(尤其中美間)中的政策取向。這對於了解中國今後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洲」策略,和中日釣魚島等海域主權爭議均將有所啟示,故宜加探討。
習為華設底綫 必要時須一戰
習近平指出中國很渴望能維持和平發展勢頭,但卻不能以犧牲核心利益來作交換。這其實是設下了底綫:中國雖十分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機遇,但必要時仍會不惜暫緩發展進行戰爭。若為勢所迫必須奮起應戰,緩靖忍讓往往未必可以避過戰爭,對方踏過底綫時實再難以維持和平。
事實上,近期習近平及軍隊領導都發出了要作好戰爭準備的指示,更重要的是要求強化打仗思想,不能因誤以為不會開戰而麻痺大意,只有真覺得要打才會認真備戰。
習講話的重要性在於澄清了國內外的一些偏歪思想,近年西方輿論興起一股「中國惡霸論」,認為隨着經濟及軍力日強,中國對外尤其周邊地區已更為強硬及具侵略性。有的評論還拉鄧小平說事,指中國已背離了鄧的「韜光養晦」教導云。
顯然這些都是歪理,賊人來偷搶予以制止與「韜光養晦」無關:「韜光養晦」是對國際事務而言,更不是要開門揖盜。中國把話清楚表明底綫很有必要,過去一味忍讓反易引起「誤會」,提高外交透明度從長遠看只有好處,雖然在最初或會引起一些國際反應,但過幾年大家適應了後便會回復常態。
從長遠看中國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及其他聯繫必日深,且是無可替代者。批評中國也反映了西方輿論的雙重標準:美國可跑到老遠炸別國,英國可跑到老遠保衞福克蘭群島主權,但中國就不可保衞周邊的領海主權。
美政經敗壞軍力大 危險組合
當然,習講話也是說給一些國內人聽的。就此《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任衞東研究員所作,見118日),便說明了箇中底蘊。文章認為和平發展是中國的良好願望,但不能一廂情願而必須保持清醒。問題來自美國的霸權主義,在蘇聯瓦解後不斷發動連場戰爭,且每到資本主義世界內部矛盾激化時,戰爭危險便增大。特別是美國必不甘心衰落,必欲使用戰爭手段打擊對手以保霸權,且不會等中國崛起後才動手,而會日益以為現在就是最佳也是最後的機遇期。文章還批評了一些「一廂情願」式觀點,如以為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和進行政治改革便可消除戰爭危險,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間首先爆發的。
很不幸地,這篇文章的內容絕非危言聳聽,甚至西方的一些論者亦早有類似觀點,例如美國投資家索羅斯便曾指出:美國政經敗壞卻軍力強大,是個十分危險的組合,意即須防美國狗急跳牆。此外,英國皇家國際事務所的埃默森,最近便在《外交政策》雜誌上以「災難前夕」為題,撰文指出2013年的世界似正重現1913年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情勢,當年新興德國崛起,挑戰相對衰落的大國英國,而今天的中美關係便恍如當年的德英關係。
的確,目前的地緣政局所暗藏的兇險正與日俱增,金融風暴所暴露的西方資本主義問題十分深重,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發展,已走到非進行大變革不可的地步。同樣,幾百年來由西方主導世界的格局正瀕臨結束(英國歷史學家弗格遜已感到如此),美國在這種時刻必會更具攻擊性,令危險更不容忽視。
鴿派克里坐陣 未致一觸即發
對美國來說最為嚴重的威脅是中國的坐大:2000年小布殊上台後便想對付中國,卻為反恐戰分了心,故到了他將離任時開始部署,把外事重點放回中國,並構想「重返亞洲」策略。奧巴馬上台後不單沒有改變此種策略,還加緊執行。
本世紀自2000年起的頭十年,是中國開始崛起的十年,之後是崛起進一步全面開展的第二個十年,在此時期美國必須出手不能再等,「重返亞洲」說白了就是為此作出的全面部署。因此,習近平上台掌政的十年,必然是備戰的十年,而從習上任後兩個月來的言行看,他對此點十分清楚絕不含糊,實乃中國之幸。
當然,目前中美間也未致劍拔弩張很快開打。關鍵是奧巴馬次任的「新政」:他的重點是放在內政上,也起用了較為溫和的「鴿派」人物克里作國務卿,和「反戰派」哈格爾作防長,因此情勢還未致一觸即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