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安倍對台外交思維

<轉載自2019315 明報 加東 撰文: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養學部副教授>

32日,立場偏右的日本《產經新聞》刊登了該報駐台記者對蔡英文的專訪。在訪談中,蔡希望與日本直接作「台日安保對話」,包括共用解放軍動向等即時情報。消息一出,隨即引來台灣島內各陣營乃至海峽兩岸的爭論。

為內政需要曾疏離台灣

台北意圖提升台日關係,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陳水扁政府就曾成立「對日工作專案小組」,意圖加強對日外交和台日安保合作;2004年,有日媒更發現,日方曾派遣退役陸上自衛隊將領駐台,以協調撤僑預案,日台情報交流和周邊軍事掌控。本次風波,被外界視為對台友好的安倍政府會不會理睬蔡英文?日台提升安保合作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安倍對台外交的規律,首先必須從其國內政治脈絡來分析。20069月,立場親台的安倍晉三出任日本首相。這個自民黨內貨真價實的鷹派曾主張對華強硬,上任伊始引起北京警惕,恐其繼續參拜靖國神社,煽動日本反中情緒。然而,正是這名被中方視為極端危險的政治家,在任期間停止參拜靖國神社,並實現了中斷以久的日中首腦會談。

據日本政治記者清水真人在《首相的挫折》(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09)一書引述前官房副長官下村博文回憶,安倍當時緩和小泉時代緊張的日中關係,是2007年參議院選舉策略的一部分。據稱,當時安倍的目標是連任首相兩期,執政6年。2006年安倍上任初期決定暫不參拜靖國神社,是希望利用其訪華外交成果爭取黨內及民間支持和反對參拜兩邊的勢力,備戰參議院選舉。

因此,當年日本的對台政策,也隨安倍調整對華戰略而轉向。筆者在撰寫《政治生存與日本對華關係中的靖國神社問題》(Political Survival and Yasukuni in Japan's relations with China)一書過程中,曾有幸直接採訪曾在第一次安倍政府期間負責中國事務的外務省高官。該退休高官對筆者透露,早在20063月安倍當選首相前,外務省即開始構思和北京改善關係。這一過程由安倍的盟友、時任外務省外務次官谷內正太郎(現為國安局局長)主導。據稱,安倍陣營為了改善和北京關係,曾刻意迴避和台灣方面的外交接觸,甚至謝絕台灣高官來日訪問,以免觸怒北京。由此可見,日本對台外交,完全從屬於安倍的國內政治,台灣沒有主導權。

中美日大三角制約中日台小三角

此外,日本對台外交也受到國際層面「中美日大三角關係」的支配。一個可見的規律是:在日美同盟關係良好,兩國目標一致防範中國的情下,日台關係會趨向緊密;反之,如果日美關係不穩或出現繞過日本的中美「越頂外交」趨勢,日本會傾向通過對華接近來平衡美國的不確定性,日台關係就會因此出現疏離。

2019年的國際形勢是後者。自20174月以來,面對強調「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權的高度不確定性,日美關係出現不穩,因此,安倍轉向實施現實主義思路的避險戰略(hedging),尋求中美之間的平衡點,保持日本外交的靈活度,以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面對中國崛起,日本一方面為圖自保而強化國防,通過拉攏美國防範可能來自中國的擴張。另一方面,安倍也了解到中國國力崛起,不可忽視。和中國加強經濟交往,有利與日本經濟復蘇,也可防止萬一美國力有未逮,仍可和北京言和。在這樣的戰略判斷下,為免觸怒北京,目前日本的對台政策不可能超越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處理台灣問題的底線。38日,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日本將堅持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和台灣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證明日本目前無意提升台外交關係的意向。2019年初,日本NHK電視台播出一套講述美中科技爭霸的紀錄片。電視台方面分別派出兩隊人馬分赴中美兩國採訪,意圖了解當前中美兩強高科技競爭的最新狀。隨中美兩強競爭加劇,連一直以來對中國抱有極強戒心的日本也開始認識到國際形勢正向中美兩極結構轉變,迅速務實地調整其對華外交方針。事事崇日親日的蔡英文,是不是也應考慮好好向安倍學習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