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歐盟新立場強硬 始終競爭有合作

<轉載自2019331 明報 社評>

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問意大利、摩納哥和法國,取得第一個G7國家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第一個全國使用華為5G技術的協議,歐洲則獲得幾百億歐元的訂單,皆大歡喜。然而,習近平首次遇到希望以更加團結一致對待中國的歐盟,僅是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頭,49日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歐盟會否表現得更加團結,以及隨後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歐盟國家派什麼級別的官員出席,都值得觀察。

習近平歐洲行訪問的最後一站是法國,最令人詫異的是,本應是中法兩國的雙邊外交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卻邀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歐盟主席容克一道,與習近平舉行多邊會談,這是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安排。這種特別的做法,應是法國和歐盟精心安排的,當然也必須得到中國的首肯。

接待禮貌周周 行動十分強硬

習近平訪問法國的第一站是尼斯,馬克龍專程趕到跟習近平共進晚餐,如此殷勤並非為了中國帶來幾百億歐元的訂單,而是要面對面解釋他幾天前在歐盟大會上的一番「驚人」言論。馬克龍說歐盟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已經「覺醒」,今後應對中國,必須更加謹慎。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馬克龍會邀請容克和默克爾助陣的做法。

容克對習近平說:「中國與歐洲必會而且能夠並肩做出偉大的事情,因為我們是戰略伙伴,必須同時指出,我們是對手,但我們之間的競爭是一件好事。」歐盟首次視中國為對手,是有共識的,312日歐盟發表與《中國關係展望》,形容跟中國的關係有四個方面:中國是合作伙伴,在不同的政策層面跟歐盟的目標緊密一致;中國是談判伙伴,歐盟需要平衡各種利益;中國在謀求技術領先方面是經濟競爭者;中國在推進另一種管治模式方面是體制對手。

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比德國與美國的貿易額多出114億歐元,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中國向來十分友好,但在行動上也十分強硬,最近收緊了中國併購德國公司的門檻,從原來中國公司佔股25%,降低到10%的併購申請,都要審查一番。

馬克龍更加直截了當地對習近平說,希望中國尊重歐盟的整體性和價值觀。馬克龍如此高調捍衛歐盟地位,有一種猜測認為,一直在歐盟擔任「盟主」地位的默克爾將於兩年後退出政壇,馬克龍希望接班成為歐盟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耶非耶,是歐盟內部政治的問題,但槍口對外必須團結一致,歐盟的共識是要求中國在貿易與市場准入方面平等對待。

一個更加團結的歐盟,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當前正值美國要鞏固其「全球老大」地位,處處打出單邊主義的牌子,中國要獨力抗衡美國感到吃力,一個強大的歐盟是實現多邊主義的力量,所以中國在總結這次訪問時說:「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針對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發出一致聲音。」

適當放慢腳步 按情况再加速

中國與歐盟,的確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總的來說沒有結構性的矛盾,中國之於歐洲,從地緣政治來說是十分遙遠,也沒有安全威脅,即使是經濟競爭或者技術領先的競爭,只要仍然處於向前發展的階段,那是屬於「茶杯裏的風波」,可以調和,歐盟提高叫價,更加說明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希望分到「更大的一杯羹」而已。

現今歐盟認為對中國應該覺醒,可是,國際政治風雲變幻,28個成員國的領導人更迭,英國退出歐盟可能產生的影響,美國對歐盟的態度是否會急轉彎,俄國是否也會急速擴張等等複雜因素,都會影響歐盟對中國的立場與行動,不必過於拘泥於一朝一夕的態度。

歐盟「不再天真」的感覺,多多少少是因為中國的「擴張」來勢洶洶,企業併購,承包港口,甚至連足球俱樂部也買了20多個。誠然,這些真金白銀的投資,歐洲國家應該張開雙臂歡迎而不是感到威脅,但政治氣氛的塑造,是十分主觀的,中國先是承包希臘的港口,及後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港口,而今是意大利的港口,好像形成了一個包圍圈,下一步是否就是法國和德國的港口?中國跟前東歐16國單獨形成了對話機制,而今得到意大利和盧森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還直面歐盟的核心成員法國和德國,由此而讓歐洲人感到威脅,是因為一切都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地進行。

中國跟歐盟的關係對雙方來說都是戰略性的,是長遠而且應該是全面的,促進更大的合作猶如馬拉松長跑,不大可能在全程都以全速進行,按照實際情况調整速度既是策略,也是戰術。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蔡英文危機 流失年輕選票

<轉載自2019329 明報 加東版 >

最近韓國瑜訪問中國大陸的種種行程安排,引爆台灣社會爭議,同時也讓韓國瑜成為無人可比的人氣王,無論是剛剛訪美歸來的柯文哲還是依然在太平洋三小國訪問的蔡英文,都在韓國瑜的光芒照耀之下變得毫無存在感,為了賺得一些新聞版面,蔡英文也必須連番向韓國瑜喊話,然而效果依然有限。

一些太陽花學運的要角,開始走出低調,密集接受媒體專訪,暢談對台灣前途的憂心,當然,必須緊跟時事對韓國瑜批判一番。這些年輕人渴望曝光的政治嗅覺不可謂不靈敏,但看了他們的發言就會發現,內容空洞且了無新意,只會重複「矮化台灣」、「黑箱作業」這種過時的論述。

這些年輕議員在還未正式參政之前,一般都在許多進步議題上扮演意見領袖角色,在各種抗爭場合也能展現領導力,因而成為一些進步議題的指標人物,然而,當這些人真正進入體制之後,卻只能跟著蔡英文確立的抗中主調亦步亦趨,自己卻提不出有創見的主張,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代表台灣新民意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同齡人的兩岸主張。當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兩岸問題時,這些年輕議員卻如同他們的上一代乃至上上一代那樣,只能逢中必反,這也注定了他們無法幫助蔡英文繼續開拓年輕的選票。

事實證明,這些人過去的成功,也不過是因為善於緊跟時事熱點,同時也得到了民進黨的政治奧援,而當他們進入體制之後,也意味失去了原有的能量,難以回饋給民進黨,因為他們不能輕鬆轉移立場,更不能跟上已經改變的社會氛圍。但問題在於,這些人才是蔡英文真正能夠賴以獲得提名的支持力量,如果他們都如此不堪,那麼蔡英文真的可以提前宣布退選了。

賴清德宣布參與民進黨黨內初選之後,民進黨內權力格局已經迅速出現變動,蔡英文和賴清德的一場對決在所難免。一般而言,賴清德支持者主要是獨派和對蔡英文施政不滿的基層綠營選民,蔡英文可以得到的支持力量主要包括所謂的當權派以及社會上的進步勢力,特別是年輕選票。

相較之下,韓國瑜其實更能代表新時代的朝氣,更能爭取年輕選民的支持,因為他用兩岸經濟牌站穩了立場,跟綠營內部那些暮氣沉沉的年輕面孔比起來,韓國瑜反而更想衝破台灣政治的有形枷鎖和無形桎梏。韓國瑜這次訪陸之旅,輕鬆突破了很多台灣政治人物的行為禁忌,其實就是要用行動告訴台灣社會,所謂的抹紅指控是多麼廉價,而那些批判者更是多麼不知長進。

蔡英文:台灣是印太地區的台灣


<轉載自2019329 明報 加東版 >

蔡英文25日表示,以前談到台灣,大家都會想到與中國的關係,但現在已是「印太地區的台灣」,並稱讚諾魯50年前獨立,當時的領導者「很有志氣」。她強調,台灣資通訊產業一旦被控制,生產的產品人家都不敢用,因此台灣要保持自由民主不要讓中國控制我們。

蔡英文當晚參加諾魯總統的國宴,趕在國宴前以手機越洋接受閩南語廣播節目「台灣人俱樂部」的專訪。

蔡英文以不輪轉的台語夾雜國語表示,這次拜訪的三個國家對台灣都相當友好,帛琉為了挺台灣,不惜影響其大陸觀光客,諾魯總統公開嗆過對岸,馬紹爾也在各種組織替台灣說話,這些國家都不大,但都堅持自己的主體性。

諾魯19世紀末被德意志帝國吞併成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澳洲、紐西蘭和英國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戰諾魯被日本佔領,作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戰後諾魯再被託管,直至1968年才獲得獨立。

她說,她到諾魯國會演講,大家也相當關切中國強推一國兩制,諾魯在50年前獨立,為了要有自己的主體性,當時的領導者很有志氣。

蔡英文表示,以前談到台灣,都會談到與中國的關係,但現在是「印太地區的台灣」「世界的台灣」,很多國際社會對我們都愈來愈肯定,因為很多國家都了解,我們是有能力幫助國際社會,像是環保等各層面都可以貢獻,為了增加這個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也都會主動想到台灣。

主持人詢問台灣在印太戰略扮演何種角色? 她說,台灣的角色很重要,我們掌握從太平洋到中國,以及中國出太平洋、北亞到南亞的地理上最關鍵位置。

蔡英文強調,很多經濟上的關鍵性零組件也是台灣在做,因為這些產品如果來自於不安全的國家生產,大家不會放心,尤其是資通訊產業領域涉及資通訊安全,一旦被控制,生產的 產品人家都不敢用。

她強調,我們最重要的角色是維持地區平衡安全的重要關鍵,如果台灣發生事情,周邊國家也會很擔心,台灣好,就會覺得這個區域的安全也可確保,因此台灣要保持自己的自由民主不要讓中國控制我們。




















蔡英文表示,談到台灣,現在已是「印太地區的台灣」。圖為蔡英文總統參加諾魯正式歡迎儀式暨頒贈瓦卡總統「采玉大勳章」。

兩岸政治協議 政院築3高牆

<轉載自2019329 明報 加東版 >

行政院會28日通過兩岸關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兩岸政治協議都要經過「國會雙審議、人民公投」才能完成。政院版昨將「開啟協商」的門檻再次提高,由原先三分之二立委出席、三分之二同意提高為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這項修法是因應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習五條」而提出,是高門檻的防護機制,「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體制碰都不要給我碰!」

陳明通還在記者會上表示,韓國瑜訪問中聯辦,我不曉得你是無知還是故意的,現在又有人要拱韓國瑜當國家領導人,真的有一天他當上了,「國家危如累卵」,令人擔憂。

政院表示,「雙審議一公投」的內涵,就是如果要進行政治議題協議,在協商開始前90天,政院要向立法院提出協議締結計劃及對憲政衝擊影響評估,並經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四分之三立委同意,才可以進行協商。在協商過程中負責協議機關,要在協議過程中,向立法院適時報告,若立法院召集要求政院報告時,政院也要提出報告;協商後若形成協議草案,政院要把協議送到立院審議,也要向立院報告憲政及政治衝擊影響評估;並在立院審查前立院要對協議有關憲政及政治衝擊舉行聽證;再由四分之三立委出席四分之三立委同意,兩岸協商版本才算定案,在立院審議後,政院需將協議版本連同公投主文、理由書交由中選會進行全國公投。

陳明通28日下午更親自主持例行記者會,解釋何謂政治性協議的禁區,「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毀棄或變更」,不得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碰都不要給我碰」!

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總統選戰——初選決定命運

<轉載自201932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短期學者>

前行政院長、民進黨的賴清德宣布參選2020年總統選舉,台灣媒體形容為「投下震撼彈」,為蔡英文爭取連任帶來第一個挑戰。去年8月,賴清德曾公開說過支持蔡英文,不會選總統。當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給予賴清德最好的機會(或藉口)推翻自己,決定要「捍衛台灣、承擔責任」參選總統。賴清德參選聲明一出,引起不少民進黨人擔心,立即傳出「呼籲團結」、「沒有分裂空間」等說法。

另一邊廂,國民黨也不見得有多團結。朱立倫、王金平已開腔參選,也有背後操盤老謀深算的吳敦義、蠢蠢欲動的前總統馬英九,還要加上口說不選(但很多人想他選)的韓國瑜,幾個「太陽」(國民黨的老大們)的互鬥,比民進黨的「蔡賴對決」還要激烈。從戲碼、娛樂程度來看,兩黨黨內廝殺不比兩黨對撼遜色。所以兩黨最後派誰人參選、如何選出候選人、候選人是否令黨內的人心服口服,這對明年真正的總統大選將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比較政治學的理論中,政黨如何選出候選人(candidate selection)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題目,當中牽涉(1)什麼人可以代表黨成為候選人、(2)誰可以有份決定和選出黨的候選人、(3)候選人的代表性,及(4)政黨選出候選人的方法。當民進黨和國民黨都需通過初選選出總統選舉候選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兩黨過去的初選方法,分析兩黨如何準備明年總統大選。

民進黨更早引入初選

無論是選出立法委員候選人或總統候選人,民進黨都比國民黨更早引入初選制度(本文將集中討論總統初選)。從1996年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開始,民進黨就以初選方法選出總統候選人(分兩輪,在第一輪後剩下彭明敏及許信良繼續競逐)。在第二輪的時候,兩名候選人更走遍全台灣各縣市,讓所有公民(只需以身分證登記)都可投票選出民進黨候選人。

這樣的初選方法包容性極高,讓所有人都可參與。但這種方法所選出來的候選人,卻未必真的合乎黨利益,黨中央近乎失去影響力,而且公民參與的態度不一,導致某些特別投入初選的團體聲音放大(當時參與初選投票的主要都是「深綠」台獨支持者,他們因而支持更「獨」的彭明敏)。因此在之後的初選,民進黨都收緊了初選選民的資格和方法。

民調跟投票相比 參與者更有代表性

20002004年總統選舉中,民進黨都只有陳水扁一人參選總統,因此不需啟動初選程序,直至2008年的一屆才再有需要舉行初選。當時有4人參加初選,初選方法改為只有黨員可以投票,最後選出謝長廷為民進黨2008年總統候選人。然而這種將參與資格收窄的方法,規定只有黨員才能投票,又會加深黨內派系之間的不和。所以在2012年總統選舉的時候,民進黨再次將初選方法改為「全民調式」決定候選人,這意味着能夠參與初選者的資格,又一次開放至所有公民,但不再以投票方式,而是以民調方法選出候選人。

民調跟投票相比,參與的人將更有代表性,不會出現只有特定團體的人參與。這種方法,如無意外也會在今次民進黨初選使用(黨會先在蔡英文和賴清德之間協調;如未能協調,就會進入「全民調式初選」)。

國民黨至今沒進行過像樣初選

相比之下,國民黨幾乎從未用過初選方法決定總統候選人。1996年的時候,李登輝否決以初選方法選出國民黨候選人(他自己就成為候選人),導致黨內的林洋港、郝柏村轉投新黨參加總統選舉(同時,國民黨的陳履安也一樣脫黨參選)。這種以黨內老大哥「說了算」、從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選出候選人,排除了大部分人的參與,很容易令黨內其他有意參選但不獲支持的人另起爐灶。

國民黨最接近以初選方法選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一次,是2005年的時候,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馬英九大勝王金平,成為國民黨主席,間接導致王金平主動放棄參與2008年總統選舉。

國民黨是到了上一屆即2016年總統選舉,才首次就總統候選人舉行初選,但因為一眾「太陽們」怕輸的關係,最終只有洪秀柱宣布參選。雖然只得一個候選人,國民黨還是要求洪秀柱需在民調中取得30%的支持度,才能代表黨參選。洪秀柱最後雖能成為黨的候選人,但臨時又被黨中央廢除提名,由朱立倫頂上,釀成有名的「換柱事件」。這件事揭示出國民黨缺乏初選機制,當不再像以往一樣有一言九鼎的話事人之後(或沒有一枝獨秀的人選),就很容易會鬧出荒謬笑話。

單看化解內鬥 民進黨似較值得相信

賴清德參選,民進黨有足夠經驗和機制選出候選人,至少可以令雙方對黨的初選制度信服。即使蔡、賴難免在初選過程(如辯論中)針鋒相對,民進黨的制度可以令落敗一方願意支持勝出的候選人,團結起來參選。至目前來看,蔡英文和賴清德都是做到君子之爭。

相反,國民黨至今也沒有過一次像樣的初選,即使黨訂立了初選機制為七成民調、三成黨員投票決定候選人,黨主席吳敦義卻已多次放話,不排除「萬分之一徵召」,而徵召的對象當然就是韓國瑜了。是哪個階段徵召韓國瑜?徵召是否真的能得到朱、王同意?如果缺乏一個令人心悅誠服的初選機制,黨內「太陽們」(特別是一些年事已高的「太陽」)會否孤注一擲,脫黨參選?

民進黨有蔡賴黨爭,國民黨也有「太陽」亂鬥。賴清德說:「大家要相信民主進步黨,也要相信蔡英文總統,也要相信我。」單在如何化解內鬥選出候選人這一關,回看歷史,民進黨似乎比國民黨值得相信。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保障台商合法權益 中國最高法院:慎用查封扣押

<轉載自2019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宣布,為保障台商、台企合法權益,最高法院制定一系列司法舉措,例如加強對台商產權的司法保護,要求各級法院依法慎用強制、查封扣押凍結、限制出境等措施。

香港中通社報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26日發布。

報道稱,這是中國最高法院首次發布的依法全面平等保護台灣民眾合法權益的系統性、綜合性措施,也是首次發布的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規範性、實效性措施。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表示,特別是對於台灣民眾、台灣企業,基於「對台31條」措施享受中國各項政策優惠、補貼、獎勵、激勵、准入等同等待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與糾紛,法院有責任、有義務通過發揮審判職能,予以依法妥善化解。

親屬探視明文保障 台商期盼已久

<轉載自2019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大陸最高法院昨日公布司法惠台36條措施,引起大陸台胞關注。上海台協副會長、高朋(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蔡世明昨日受訪表示,過去呼籲已久的被告親屬探視,終於落諸最高法院文字,值得關注;24小時通報機制擴大適用全體台胞,也加強保障台胞的權益;再者,措施落實居住證的同等待遇,使其更加便利,提升了使用價值。

蔡世明昨日指出,較為突出的措施包括「人民法院決定對台灣當事人採取拘留、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或者逮捕措施的,應當在24小時以內通知其家屬」、「受審在押的台灣被告人,其監護人、近親屬申請會見,經審查認為不妨礙案件審判的,應當准許」等。

他說,台灣家屬探視是過去呼籲很久的,因為按照大陸刑事訴訟法規定,嫌疑人一旦被限制人身自由,只能跟律師會見,家屬無法探視。此次最高法院首度明文在法院「受審在押」期間可允許家屬探視,特別值得關注。

蔡世明表示,而「24小時通報機制」從兩岸口頭共識、僅限台商等,擴大適用全體台胞,並落諸文字,加強保障了台胞權益。不過,必須注意這是最高法院公布的措施,涉及公安等機構的話,可能會有技術性的問題。外界不應擴大解讀。


他表示,雖然這36條措施很多已見諸福建高等法院2月出台的59條,但最高法院落諸文字、帶頭要求,代表對於台胞的便利、保障,又向前走了一步。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候選人、台青楊明勳則表示,持有居住證委託律師等代理訴訟的授權委託書無需公證、申請司法救助等可直接承認居住證頒發地的證明資料,對於兩岸交流是一個突破,再也不用耗日費時在兩岸文書往來,提高了居住證的便利程度,也讓在大陸長期生活的台灣民眾更有意願領取居住證。

此外,他認為,開放台胞參與司法工作,可提供另一種角度的意見給法官作判決參考,對於台胞更加公平公正、更有保障。不過,也有觸及兩岸條例的風險,值得注意。

最高法院推新措施 「保障台胞訴訟權」

<轉載自2019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昨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共有36條措施,包括便利台胞使用居住證作為訴訟的身分證明、積極開放台胞參與中國司法工作、依法保障台胞在中國的投資安全等。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要求法院在對台胞採取人身限制時,應在24小時內通報家屬,這比過去兩岸投保協議的口頭共識更進一步,範圍從台商拓展到全體台胞,也不限制任何罪名,是不小的突破。

中國中新社26日報道指出,這是中國最高法院首次發布的依法全面平等保護台胞合法權益的系統性、綜合性措施。其中有32條內容均為首次規定在最高法制定的司法檔中。

居住證可當身分證

報道顯示,措施有三大特點,一是從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各領域,規定保護台胞合法權益的具體措施。例如「人民法院決定對台灣當事人採取拘留、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或者逮捕措施的,應當在24小時以內通知其家屬。」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際效果。例如台胞可用居住證作為身分證明參與訴訟和旁聽審判;持有居住證的台灣當事人委託中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其授權委託書無需公證或其他證明;申請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若戶籍地難以或不予提供,可直接承認居住證頒發地的證明資料。

三是努力擴大台胞的受益面。特別是參與司法工作方面,積極為台胞創造條件,努力做到基本向全體台胞開放。

台胞可擔任陪審員

例如台胞可任涉台案件的陪審員及人民法院書記員、特邀調解員、法庭義工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4小時通報機制」,過去在兩岸司法互助、投保協議中,被限制人身自由的24小時通報機制,僅限台商、台幹,及其隨行家屬,且為避免矮化問題,僅口頭取得共識。此次中國最高法院明文將其擴大適用到全部台胞,且不寫適用中國刑法等字眼,沒有矮化問題。對加強保障台胞權益,可算不小的突破。

韓倡高深「雙城論壇」 柯文哲:非壞事

<轉載自2019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深期間,提到如有可能,非常樂意與深圳舉辦雙城論壇。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兩岸城市交流「不是壞事」,又稱目前已邀上海討論今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事宜。

被問「韓劉會」 柯:我也見過張志軍

中央社引述柯文哲表示,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下月將來台討論今年雙城論壇相關事宜,並透露將在6月至8月舉辦。對於韓國瑜仿效要辦「高深雙城論壇」,柯文哲表示「兩岸城市有交流都不是壞事,各自認養幾個城市也正常」。對於外界稱韓國瑜在深圳期間曾會見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讓「高深雙城論壇」政治意味濃厚,柯文哲稱「不一定啦,我去上海也有見到張志軍(前國台辦主任)」,強調自己對雙城論壇的定調,是兩岸之間的城市交流。

昨天韓國瑜到廈門後,回應有關高雄與廈門兩市舉辦「雙城論壇」的可能時,韓國瑜又表示,他本人很樂意看到未來能舉辦高雄廈門「雙城論壇」,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亦表示有強烈興趣。

韓國瑜訪廈門簽2億訂單 笑言「賣菜郎終見莊稼漢」

<轉載自20193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高雄市長韓國瑜昨天上午結束深圳的訪問,乘高鐵赴廈門,展開此次港澳大陸「經濟之旅」最後一個城市的行程。除了與廈門企業簽下價值9億元(新台幣,下同,約2.3億港元)的農漁產品採購大單,傍晚還會見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與市長莊稼漢,並稱「賣菜郎終於見到了莊稼漢」。

廈門書記:韓理念契合儒家思想

綜合台媒報道,韓國瑜傍晚於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與胡昌升、莊稼漢會面,雙方見面熱情握手寒暄。胡昌升致辭時表示,非常認同韓國瑜「貨出去、人進來」的理念,「就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歡喜愉悅,真正的讓遠方的朋友來投資興業,旅遊觀光。我覺得你這個理念很契合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

他又提到,會談和簽約「只是一個開始」,只要雙方堅持「九二共識」,互利互贏,雙方的合作成果會愈來愈豐富。

廈門市長莊稼漢因名字特殊,自稱有暱稱「農民兄」,在今年兩會期間曾笑說,可跟自稱「賣菜郎」的韓國瑜「一拍即合」,並表示期待韓訪問廈門。他當時說,一個種菜的和一個賣菜的湊到一起,就成為了「產銷一體化」,有利兩岸農業發展。韓國瑜昨致辭時亦笑言「賣菜郎終於見到了莊稼漢。」他又對福建各級官員表示謝意,稱對方非常辛苦促成這次貿易洽談。他表示,此行就是為高雄尋找商機,同時更重要的是交朋友,希望未來高雄市民能接納各方好友、更開放。

4地累計簽單13億勝預期

韓國瑜昨約12時許抵達廈門,隨後分別參觀廈門國際郵輪中心、廈門規劃展覽館,之後出席廈門高雄兩地企業農漁產品採購簽約儀式,並與廈門企業再簽5筆為期4年的訂單,涉及總值9億元新台幣的9000噸水果與6000噸水產品。自22日訪港開始,韓國瑜在港澳深3地已簽下總計約44億元新台幣(11億港元)的訂單,加上昨日的「進帳」,累計達53億元(13.5億港元),突破預期的50億元(12.7億港元)。韓在簽約儀式後表示,感謝願意採購高雄產品的企業與廠商,以及4個城市所有協助此行的政府部門與官員,並說「未來一定一樣不會懈怠」。按規劃行程,韓國瑜今天將赴南普陀寺,與廈門台商投資協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各舉行座談等。

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韓准扣押日企資產 賠償二戰苦工

<轉載自2019326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韓國大田法院上周五裁決,批准扣押日本三菱重工在韓兩項商標權及6項特許權,供轉賣折現,予賠償二戰年代遭日本強徵奴役者之用。韓國大法院去年裁定88歲梁金德等4人及相關一名遺屬勝訴,命三菱重工須賠償每名原告人1億韓圜(12萬加元)1.5億韓圜(18萬加元),但三菱重工不予理會;代表原告的民間團體和律師遂提請扣押該公司在韓的8.04億韓圜(96萬加元)債券,衍生今次裁決。這是繼1月大邱法院決定扣押日本新日鐵住金資產的第二次同類事件,料致日韓關係更差。

韓國瑜:「堅持九二共識」 蔡英文隔海表態:主權獨立

<轉載自20193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繼先後進入港澳中聯辦後,25日午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正訪問南太平洋島國諾魯的蔡英文,在facebook發文呼籲韓國瑜趁此機會,「告訴對方,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請中國停止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形容「這也就是我們出訪的意義所在」。

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友邦諾魯拚外交,在諾魯國會發表演說,感謝諾魯挺台灣一向不遺餘力,蔡英文25日在臉書稱讚諾魯國會發表決議文的舉動,更稱「諾魯是台灣的超級好朋友」。針對高雄市長韓國瑜到港澳參訪,蔡英文在臉書向韓國瑜喊話,請他告訴中國大陸「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蔡英文於臉書發文「小英的『海洋民主』出訪快訊5」,她稱諾魯國會發表決議文的舉動除了歡迎台灣到訪,更表明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的意志,更是力挺台灣拒絕中國的一國兩制和軍事威脅,並支持台灣以主權國家的身分參與各種國際組織。

接著針對韓國瑜這趟港澳行不斷變更行程,而且下午將與劉結一會面的事發表意見,蔡英文強調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不易,透過不同層次的國際訪問,無論是總統的國事訪問或地方首長的城市交流,都有助於台灣和其他國家交朋友、拚外交。

蔡英文的臉書也提醒韓國瑜:「台灣願意和全世界交朋友,但我們期待,這些朋友也願意支持台灣參與國際事務,促進台灣的國際地位,而不是一個什麼都反對、什麼都想打壓我們的『朋友』。」

韓國瑜到中聯辦訪問,這個機構是中國設在港澳的聯絡辦公室,香港特首只要當選,也都會進中聯辦報告,韓國瑜這個舉動,外界批評韓國瑜是將台灣港澳化,甚至連香港媒體都登頭版批評,韓國瑜默認一國兩制,賣掉台灣。蔡英文更向韓國瑜喊話,他在選舉時很在意中華民國,現在出訪港澳、中國就是一個機會,請他向中國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請中國停止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文末更指出:「這也就是我們出訪的意義所在。」

蔡英文此次為期8天的「海洋民主之旅」,出訪帕勞(又稱帛琉)、諾魯、馬紹爾群島等位在太平洋的友邦,並將過境美國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