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轉載自20171011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事前備受各方關注的蔡英文「雙十演說」,正如筆者所預料的一樣,在論述涉及兩岸關係方面,嚴守了「三不原則」:一、不觸及「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問題;二、不就兩岸關係的定位發表新的論述;三、不就如何打開目前兩岸的「冷和平」僵局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議。因此,無論是評論家評以「了無新意」,又或者對岸慣性地斥為「在台獨的道路上愈走愈遠」等等,都是意料中事。
蔡英文「雙十演說」嚴守「三不原則」
其實,「三不」所觸及的內容,均是敏感度高、目前在兩岸之間最沒有共識的部分。因而要處理如此高難度的棘手問題,「雙十演說」無論時間上還是場合上,都不是最佳選擇。
首先,在時間上目前並不存在不可不處理的迫切性。儘管去年「520」之後兩岸官方對話已全部停止,加上對岸以「推動文化台獨」及「去中國化」冠於蔡英文頭上,蔡自然感受到一定的壓力。但是,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在舉國上下絕對維穩的最高原則下,大陸一切作為都必須讓路給即將於本月18日登場的「十九大」。在此期間,北京既沒有推出新的對台政策,也沒有任何對台灣「地動山搖」的軍事舉措,蔡英文自然沒有必要在此時就難度最高的兩岸議題發表具實質意義的新論述或新建議。
其次,在兩岸停止對話的時空下,蔡英文也不會單方面在公開場合包括「雙十慶典」這樣的慶典儀式就兩岸議題發表新政策論述。除非蔡發表新提議之前已事先獲得對岸相當程度的善意回應,否則招致北京「潑冷水」,不僅徒勞,還引來藍營「無能」的冷嘲熱諷,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北京會有步驟地推出新對台政策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各方都在關注「十九大」之後北京的對台政策會如何調整。雖然筆者並不將兩岸關係與「十九大」直接掛鈎,但是基於兩大因素,北京還是會有步驟地推出新的對台政策。
其一,中南海的歷任領導人都有代表自己主政時期的新對台政策出爐,習近平是一名「有作為」的領導人,更不會例外。江澤民時期有「江八點」,胡錦濤時期有「胡六點」,那麼習近平時期呢?儘管取代胡錦濤「兩岸和平發展」的習近平「兩岸融合發展」對台政策思想已經呼之欲出,但是也仍有必要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突顯概括習時期對台政策的特色,儘管未必使用老套的「習×點」。當然更重要的是,該概括性對台政策新概念不會停留在目前的「思想」階段,而是包含清晰具體的政策方向主軸。
其二,正因為習近平是「有作為」的領導人,不會容許目前兩岸的「冷和平」一直持續到習任期結束,否則只會留下習近平時代在兩岸關係上「無所作為」的歷史評價。因此,未來出爐的習近平新對台政策,不會淪為掛在嘴邊的空洞口號,而是包含打破目前兩岸「冷和平」僵局的有效政策。
如何提供北京下台階 考驗蔡英文智慧
重點是如何結束目前的「冷和平」狀態?自去年「520」之後,大陸部分輿論的「2020武統論」甚囂塵上。不過只要了解對中南海而言的「重中之重」是政權穩定,自然會對這些近似大陸「憤青」網民的論調與思維不屑一顧。
然而,排除了「武統論」後,如何讓現在兩岸的「冷和平」軟着陸,是目前北京對台政策的智囊們都在絞盡腦汁的難題。其實,誠如蔡英文所說,兩岸問題不是單方面的問題。換言之,要終止兩岸僵局,也不能靠北京的單方面作為。對北京而言,要讓習近平的新對台政策成為有效的政策,必須得到台北的合作與配合,因此雙方「2軌」(非官方)乃至「1.5軌」(半官方)對話將無可迴避。

當然,牢牢掌握了兩岸關係主導權的北京,斷不會輕易在「九二共識」妥協。因此如何提供北京的下台階,也考驗蔡英文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