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中國曾分5時區 台灣曾撥快1小時

<轉載自201710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華民國在1912成立時,當時中央氣象局位於江蘇南京,於是當局便將中國分成5個時區,從東至西分別名為長白、中原、隴蜀、新藏及崑崙,其中中原時間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8小時。至1949年中共建政,為求統一故放棄國民政府沿用的多時區制,全改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8小時的一個時區。

台灣在1895年被日本統治,當時沿用日本的「西部標準時間」,同樣時區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8小時,與大陸地區一樣,不過在1937101日至1945年,因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當時台灣的時鐘要撥快1小時,跟隨日本的時間。然而,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台灣便採用國民政府的中原時間。當時台灣當局曾經在夏天實施日光節約時間,因民眾反應不佳,至1980便取消。

台灣在2000年實施政黨輪替,民進黨的陳水扁上台執政,由於「中原標準時間」的名稱「隱含中國中心主義」,於是愈來愈少被使用,或被改成「國家標準時間」,至2007年公營的中國廣播公司才改用「現在時間」取代「中原標準時間」作為整點報時。

改時區其實不時會出現,其中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決定從2015815日起使用新的「平壤時間」,從原來與日本、韓國一樣的時區撥遲30分鐘,令到標準時間變為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8.5小時;太平洋島國薩摩亞群島則在2011年,決定將時區從國際換日線的西搬到東面,令這島國的時間從比澳洲悉尼慢21小時,變成比悉尼快3小時。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則為讓學生能多睡半小時,在20079月將時間調慢半小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