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7年6月14日 明報 筆陣版 撰文: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在特首選舉期間,林鄭月娥曾經被泛民冠以「CY 2.0」的稱號,指若然由她選上特首,梁振英的政治路線就會通過她來延續,實行一條「沒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線」。
但平情而論,觀乎林鄭當選後這3個月的表現,以上指控似乎並不對確,相反,她似乎在嘗試扭轉梁振英於過去5年所鋪下的政治路線,並企圖把很多他為人所詬病的做法,撥亂反正,包括:(1)拒絕渲染港獨;(2)以「大和解」取代「以鬥爭為綱」;(3)與「西環」保持距離;以及(4)清洗部分政府裏的「梁粉」。
拒絕渲染港獨
上周六,有線電視播出由曾鈺成主持的一個訪談節目,當林鄭被問及2014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到近日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強調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是否因為本港出現港獨思潮時,她指兩者或有關連,但對所謂港獨成「思潮」卻有所保留,她說,「我都時常同中央官員或者內地朋友講,這個所謂港獨是否去到一個思潮?我都有保留」,且說牽涉的「可能是好小撮人」,港獨至今「未去到一個勢頭」。
不要小看這寥寥幾句話,因為這與梁振英一向的說法,口徑明顯不一,且近日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北京出席《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才剛剛強調過,不能對「本土自決」、「港獨」視若無睹,因此,我相信林鄭說出這幾句話,是需要相當決心和勇氣的。
打從2015年在施政報告中,批評港大學生刊物《學苑》鼓吹港獨,稱社會需要警惕之後,梁振英就不斷挑動這個議題,渲染港獨之嚴重性和威脅。明眼人都明白,港獨是北京不容港人觸碰的「紅線」,如果煽風點火、行使激將,讓社會上的反對勢力與港獨掛鈎,並渲染他們的嚴重性和威脅,北京的神經就只會更繃緊,更加沒有絲毫妥協的餘地,反而視反對聲音為你死我活的鬥爭,不容得逞,於是,也只能別無選擇的繼續力挺梁振英。我相信,梁雖然在特首選舉中央被陣前換馬,但仍然被補償性安排作政協副主席,這與中央不想讓外界覺得,梁在反港獨、反佔中之鬥爭中,其立場和表現遭到否定有關。
以「大和解」取代「以鬥爭為綱」
其實,不單止炒作港獨議題,梁振英在過去5年任內,奉行以「以鬥爭為綱」的總路線,不單把特區政府與泛民的關係,鬧至空前惡劣、史上最差,還進一步四面樹敵,把社會上很多中間派也推向對立面,這也是特首選舉前ABC聯合陣線為何聲勢如此浩大的原因。這除了其性格使然外,也與前面提到其總體政治策略和盤算有關,在對立和矛盾加深,局勢動盪的情况下,企圖把中央和建制派也縛上他的戰車。
可能因為在特首選舉中受到「薯粉現象」的啟發,林鄭開始體會到社會上追求「大和解」的熱切渴望,因此,她在其勝選演說中首次明確對此作出回應,說:「香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鬱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並承諾會實實在在、一步一步的團結大家,她的行動將會比說話更有力。在選後,她致力與泛民改善關係,對他們的訴求如取消TSA,迅速作出回應,另外,如果傳聞屬實,她更會委任民主黨的前「大腦」羅致光入閣,這都顯示,林鄭希望以「大和解」來取代「以鬥爭為綱」。
與「西環」保持距離
梁振英任內另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西環」(中聯辦)之角色和影響力的急劇膨脹,以致港人出現對「西環治港」之恐懼。事實上,當年梁振英之能夠選上特首,得靠「西環」在背後大力「發功」,而梁在當選後翌日,便親身上門拜會中聯辦,會面時間甚至比起他見在任特首曾蔭權還要長,被坊間譏諷為「謝票」。
相反,林鄭當選特首,固然「西環」在背後出了不少力,但她卻在選後力求與「西環」保持距離,不單沒有像梁般第一時間拜會中聯辦,更在電台節目中說,過去政府推動政策過程中有中聯辦幫手「箍票」,但強調新一屆政府「自己事自己做」,不會假手於人。節目後她再向傳媒稱,屬於香港內部自治的事務,只與特區政府及立法會有關,毋須中聯辦操心。
清洗部分政府裏的「梁粉」
執筆之際,林鄭在新一屆政府裏的人事佈局,尚未公布,但綜合媒體的報道,除了因為人選難覓等種種原因,得繼續起用陳茂波任財政司長之外,林鄭似乎想去掉部分政府裏的「梁粉」,尤其是那幾位與梁振英一樣好鬥、四處撩是鬥非的「好戰團隊」成員,但究竟會否成功,據聞仍要經一番角力。
但說到底,在政治上「去梁化」,林鄭固然是有心,但是否有力,卻是一大疑問。從其組班困難的情况上可見,她根本欠缺自己的班底,做起事來事倍功半,相反,經過5年後,梁營卻是一大利益共同體,任何「去梁化」的企圖,必然會招致對方反撲。
這裏且舉個例,在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中,劉迺強便作出警告:「我敢說,假使明天沒有中聯辦在香港的話,我看特首和特區政府,什麼事情也幹不了。」
雙方關係今後是友是敵尚未可知
在特首選舉期間,曾俊華是梁營的最大敵人,因為沒有他的參選,中央未必會因為數不夠票而向工商界的ABC陣營妥協,陣前換馬,犧牲了梁振英,因此梁營可謂對曾俊華恨之刺骨,於是也把所有明槍暗箭統統射向他,並策略性和階段性轉而支持林鄭,畢竟敵人的對手,就是朋友,對梁營來說,一樣有「lesser evil」的盤算和考慮。
但特首選舉後大敵既除,階段性策略性考慮已成過去,再加上,正如前述,林鄭正謀求在政治路線上「去梁化」,扭轉梁在過去5年鋪下的政治路線,以至清洗部分政府裏的「梁粉」,這都會開罪梁振英及其利益共同體,招來對方的反撲。
此外,梁振英退而不休,力求卸任後繼績在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大灣區等發展的議題上,擔當重要甚至主導角色,可謂昭然若揭,而在三司十三局,也有足夠的「梁粉」進佔重要位置,可以與他配合。這樣的佈局,會否架空作為特首的林鄭,讓兩人的矛盾進一步增加,也待進一步觀察。
政治上,一天已是太長,更何况幾個月,這可能已經足夠讓選舉中一對因權宜而短暫結盟的組合瓦解。今後雙方關係是友是敵,還未可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