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裁決結果勢衝擊華九段線

<轉載自201678 明報 中國版>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7年印製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用十一段國界線圈定中國南海海域範圍,成為中國日後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中共在1949年建政後接受十一段線的劃分,但1953年去掉北部灣、東京灣這兩段,改為九段線。不過,卻從未明確解釋九段線的法律含義。現時學術界對九段線有3種解讀:一,國界線,即線內為中國領海。二,島嶼歸屬線,即線內所有島礁的主權及領海歸屬中國,並依照《公約》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其餘部分為公海。三,歷史性權利線,即中國對線內島礁享有主權,並有權開發線內所有海域的資源。
九段線3解讀 未界定「歷史性權利」
1982年通過的《公約》並未明確界定「歷史性權利」(historic rights),只提及「歷史性海灣」(historic bays),以及論述海洋劃界時提到「歷史性所有權」(historic title)。仲裁庭此前尚未裁決對九段線是否具有管轄權,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孔令傑在《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63期上發文,預測即將到來的判決很可能出現以下3種情形:一,不具管轄權。二,無管轄權,裁定九段線及歷史性權利主張非法無效。三,或有管轄權,但主張必須與《公約》相符。
若失「歷史性權利」 削主權主張
有分析指出,中國官方故意模糊九段線定義,是為今後在南海主權爭議談判中利益最大化。一旦仲裁庭裁定九段線和「歷史性權利」的主張無效,或必須與《公約》相符,將大大削弱中國的南海主權主張。

根據Google地圖測算,九段線內除西沙群島,絕大部分島礁都位於中國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外,按《公約》規定,九段線主張將全面崩盤,名存實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