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6年5月23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張士誠>
不出所料,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只提及「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求同存異精神而未觸及「九二共識」。實際上,演說聚焦台灣自身的未來,兩岸關係只是一部分。然而在5.20前後大陸排山倒海的輿論攻勢中,「九二共識」似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還好,儘管事前討伐中有陸媒用力過猛,聲稱只要蔡不清晰認同「九二共識」,不要說兩岸良性互動,連兩岸和平都將大成問題;到5.20當天國台辦的表態中,這種嚴懲不貸的前提才表述為「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主張」。顯然,蔡英文並未觸犯天條,因而一切討伐也就有如衙役們在大堂上的齊呼「威武」。
「一中各表」的微妙變遷
與「九二共識」產生和「習馬會」的情形對比,大陸對「一中各表」的闡述在「同屬一個中國」外赫然多了「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然而即使是正獲大陸溫情關懷的馬英九,也以「僅一國斷交,卻有164國免簽」作為其任期的重要成就。若明確不准台灣將「一中各表」表述成「中華民國」,「九二共識」能不能達成都是問題。
當然,允許台灣以「中華民國」表述「一中」,對中共無疑是把雙刃劍。儘管台灣有了政黨輪替且民進黨無意染指大陸,而大陸豈止接受大中華範圍多黨競爭,連與國民黨分享權力也含糊其辭,這些現實都使國民黨「民主光復」大陸的可能仍顯荒謬,但這畢竟在理論和法理上成立,並完全可能獲得大陸不少民眾認同。
對此,鄧小平的「一國兩制」理論除了迴避之外,有一個從未言明的假設:兩岸統一的條件成熟不僅包括大陸經濟高度發達,還包括政治昌明,從而產生強大凝聚力,藉此與台灣協商出「大中國」政權合法性、執政權賦予和行使的合理安排。客觀來看,鄧的理論也理當考慮到台灣先取得這一有利地位。可惜今天這一幕漸成現實,不僅鄧沒料到,後鄧時代的中共更加視執政權為天賜皇權,對「一中各表」中的「中華民國」選項從態度模糊到如鯁在喉。
這正是中共在5.20前如此高調地提前定調,全面施壓,強行要求蔡明確表態的大背景。誠然,對「台獨」發出警告有其必要,對民進黨政策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但兩岸統獨問題背後的實質是制度競賽和凝聚力比併,而不應是經濟要脅和武力脅迫。比併不過就要有接受挫折的氣度,這才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中共這次的表現與「一國兩制」的模糊願景相比也是嚴重倒退,大有蔡不向中共交上滿意答卷就別想順利執政的架勢,簡單、粗暴而蠻橫。
更可怕的是,大陸官民兩界的判斷基石無非兩個:大陸有錢,台灣經濟吃緊,不從大陸只能完蛋;大陸導彈戰機充足,美國不會為台灣死人,敢獨,台島必成齏粉。一面口口聲聲「兩岸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可違」,一面持有這樣的觀念,顯然完全不知民意為何物。而基於民主的民意正是馬、蔡不同政策的共同依賴。
什麼樣的民意
大陸對「民意」的掌控可謂擁有絕對優勢:首先,對官方的對台政策是絕對不允許有任何不同意見的,高壓之下大陸學界也難就此發出理性聲音;其次,「祖國統一」成了大陸社會最大的「政治正確」加「民族正確」之一,對統一有不同看法至少在理論上直接違法;第三,大陸相當數量的公眾在前兩點背景的長期薰陶下,已自覺堅持「不統就殺光」的「霸統」態度。
實際上,大陸歇斯底里地逼迫蔡表態,完全可能出於下列原因:台灣是大陸當前政權合法性最大潛在威脅,不管是獨立、維持現狀,還是以中華民國旗號談統一,3種前景都是如此;「祖國統一」又是中共大補正迅速流失的民意的核心甚至唯一手段;大陸已立下「敢獨必武」的毒誓,而這個「武」其實不僅遠不像很多人(包括官方宣傳)表現的那樣有把握,恰恰相反,當前的大陸政權從經濟、民意和外交上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戰爭,因而「防獨」、「反獨」是避免大陸虛假強大露餡的根本需要,而非共產黨人要給國家、民族和歷史一個交代的情懷。
據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大陸既要在5.20前口誅筆伐,又對內地傳播、議論蔡的演說空前壓制。
被忽略的外部因素
早在前年關注蘇格蘭獨立話題時,大陸部分公眾已經接觸到民主政體下國體問題的公平理性態度並引發思考。在台灣問題上,當然很多人還受制於感情因素,一時難以達到這個高度,但這個問題同時也遠不是由感情決定,它必將深受現實環境影響,也是常識。
眾所周知台灣問題與美國的聯繫。嚴格來說,大陸享受到美國出於現實利益而在台灣問題上妥協的巨大紅利;但對如何破解美國為保障更根本利益而長期維持兩岸力量平衡,其實長期無能為力。近年台海軍力平衡向大陸明顯傾斜,美國國內對華、對台政策均因權力更替而暫時不明,特別是大選中的特朗普政見異類,都使美中台三角關係佈滿迷霧,也成了大陸「霸統」的底氣。
然而被廣泛忽視的是:主要由於近年來中共在價值觀上與世界潮流的背離,特別是由此構成的一系列政策倒退,美國從政界、智庫、軍方到民間都在對對華政策進行深刻反思,這一點不會因當選總統的個人特點而改變。實際上,蔡的5.20演講也得到了美國的認可。
美國2049計劃研究所不久前指出:由於在台海問題上將兩岸政治合法性的爭奪視為零和遊戲,大陸長期尋求使台灣在政治上從屬於大陸,蔡與馬的差異主要在如何維護主權而不是放棄主權上,特別是反服貿運動後,兩岸和解中民眾因素日益突出。而美國學界已出現一種「軟平衡」戰略,即放大「一中」框架為「一中兩府」,逐步使兩岸具有平等的合法性,以基於主權平等的談判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必要前提。
在軍力平衡上,美國蘭德公司最近也有報告指出,面對大陸彈道導彈、戰機數量和性能對台灣空中力量的優勢,台完全可以縮減戰鬥機,加強憑藉機動性而生存力更強的地空導彈,特別是近程機動防空,從而既能保衛機動作戰力量,又能在對方採取脅迫手段時形成可靠威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