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馬英九8年功過 「習馬會是最高峰」

<轉載自201652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

《中國時報》報道,馬英九執政8年以來,兩岸關係可以說是其最大的成果。兩岸在經貿與人員上密切的互動,為台灣帶來巨大經濟利益。

在任期只剩最後2天的518日,馬英九在臉書上發布「自嘲短片」,輕鬆調侃網友們曾惡搞他的各種段子。這一「畢業短片」也引發島內對馬英九「八年功過」的熱烈討論。與短片基調不同,馬英九的這八年走得並不輕鬆。

無能?馬英九表示不服氣

馬英九20日卸任,他在2008年帶領國民黨贏回政權,以765萬票數壓倒性勝利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但8年施政紛爭不斷,民意支持度也隨之起伏,雖然2012年連任,但第二任民調支持度幾乎不曾跨過20%,國民黨政權雖在他手上收復,也在他手上丟失。

「認真的好人,未必成好『總統』」,台灣《聯合晚報》18日稱,成也性格,敗也性格。馬英九從小就是好學生,從政後,他做事認真、毫不鬆懈,更勤於追蹤管考,數字成為他研考績效的重要指標,卻忽略了作為「總統」,應該給予人民最需要的關懷、同理心及信賴感。

《中國時報》認為,馬英九任內最大的毛病在於過度在乎民調,以致許多對的政策難以堅持,許多好的「閣員」紛遭撤換,令親者痛,仇者快。這樣的領導風格讓他任內推動的課徵證所稅、取消油電緩漲(被說成油電雙漲)、年金改革、兩岸服貿協議及核電政策左右搖擺,人心盡失。《今日新聞網》報道稱,TVBS民調中心14日的民調顯示,島內民眾對於馬英九個人8年來的施政表現,有23%的人表示滿意,58%表示不滿意,19%沒有表示意見。其中23%的滿意度是馬英九第二任內的最高點,同時高於陳水扁卸任前的13%。其中,馬英九施政8年,民眾感到最滿意的項目是「處理兩岸關係」,有47%的民眾給予肯定,而陳水扁當時這項只有21%的滿意度。

在內政方面,馬英九受到最多指摘的是「無能」。前「立委」沈富雄也說,馬英九的年金改革、油電改革都是對的,但他沒有能力說服百姓,就像一隻鱉到他手裏,會殺的人懂得如何先剝殼、去內臟,但他不會殺,就殺到鮮血淋淋。

對於外界指摘,馬英九17日接受島內媒體專訪時以近日TVBS民調為例稱,選舉過了,惡意批評少了,外界開始用客觀態度看他做的事,如沖之鳥礁與日方交涉、護漁等,民調有67%支持。

馬英九還提到,他任內兩岸關係比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好,且台灣連續7年參加世衛大會,「請問哪個總統做到過?你說我無能,我聽了會服氣嗎?」

兩岸關係無疑是馬英九最耀眼的政績。兩岸在經貿與人員上的密切互動,為台灣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全面性的通航,為民眾帶來便捷。由於兩岸「外交」休兵,台灣得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大會及國際民航組織。由於兩岸沒戰火硝煙,美國政府也認為,台美關係是近60年來最好時刻。

「習馬會最高峰,執政這8年兩岸最和平」,《聯合晚報》18日稱,馬英九執政8年,是兩岸分裂分治後,關係最和平的時期。去年11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習近平進行了互不稱頭銜的對等見面,打破兩岸領導人相隔66年不曾見面的禁忌,將兩岸關係帶向新的境界。

對於馬英九的政治處境,島內媒體人黃國梁18日撰文稱,馬英九堅決地走在他所認為的一條清醒的民族路徑,這條路徑讓他攀上半個多世紀兩岸不曾想像過的高塔,同時也讓他在自己主政的地區裏成為稀有的異類,以致他8年的「總統」任期,幾乎皆在反對集團瘋狂謾罵中度過。

在「太陽花運動」中向馬英九抗議的學生,多數並不清楚,在他們出生時刻或是他們的童年,兩岸曾屢次陷入戰火的邊緣,當他們長大後,也就絲毫感受不到馬英九為他們所打造的和平其實十分珍貴。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17日在《中國時報》上撰文稱,8年來,馬英九對外的說法是「先經後政」,但後來證明,他要的是「只經不政」。這種「工具性」的兩岸政策,缺少理想性與目標性,沒有為國民黨加分,最終反而失去政權。「拖」的兩岸思維,讓台灣錯失了8年向北京爭取簽署「和平協定」的機會。歷史會記載,馬英九放棄與北京進行政治協商,錯失一個能夠與大陸達成和平協議的機會;在他卸任之時,一手打造的兩岸關係就馬上面臨質變。這絕不會是一個偉大政治人物的寫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