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大陸力壓台灣 或掀離島爭奪戰

<轉載自20165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隨着蔡英文上台日近,大陸的施壓招式一浪接一浪,馬英九在一次演講亦踏上一腳,明言若無「九二共識」則不可能維持現狀,彷彿與大陸唱和。
對今後形勢發展,特別是大陸可能使出的辣招,應作進一步探討,與台灣有密切經貿及其他交往者尤應留意,盡早作出適應性部署。
豈止外交施壓 經濟戰已開打
這輪大陸不等蔡上台便出招,不讓其站穩陣腳,便先來個下馬威。有說此乃向蔡施壓,促她在就任演辭中知所進退,但實際上看招式的密集及狠辣,也可說是反映了大陸對蔡死了心不存幻想不寄希望,當前施壓的主要是外交戰,目的是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
繼把台灣詐騙嫌犯抓回大陸外,台灣鋼鐵業代表團日前到比利時開會,首日便被逐離會場。此外,台灣至今未收到參與世衞年會的邀請,而過去六年均獲邀。總之,台灣的麻煩料將陸續有來。
當然,大陸不會單在外交領域施壓。必會採取行動,影響也最深遠的是經濟戰,據報大陸已暗中發功限制陸客赴台旅遊及投資,而自41日起陸客遊台人數已大跌三成。
經濟戰將打擊兩岸人流(如旅遊、訪友、升學就業等)、貿易、投資及交通等廣泛領域,相信首先受衝擊者是人流及投資,貿易及直航等物流、交通渠道或暫不受、少受影響。
限制也很可能是單向性或甚至正負並行,即限制陸客陸資赴台,卻放開甚至鼓勵台客台資入陸,從而造成虹吸效應,抽空台灣經濟。如服貿雖擱置,仍可單向開放高質台企及高檔業務入陸,又可厚獎台企入陸設立總部。
經濟戰對台衝擊尤大,因為:
(一)目前台灣經濟正陷困境,出口及GDP增長已持續放緩,底氣趨弱之際再受打擊乃雪上加霜。
(二)台經對大陸依賴甚重,如旅客中陸客居首,佔人流四成、消費五成,又如大陸為台灣主要貿易夥伴,每年帶來數百億美元順差。大陸已成台經濟支柱性因素。
(三)台灣作為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經濟體系,大陸因素變動必將引起連鎖反應,促成外資及本地資本流走,令影響擴大。
(四)台灣經濟正面臨競爭力及動力下滑的巨大深層結構性調整壓力,經濟若再受重擊,將令壓力凸顯並急速釋出。
四大衝擊遏台 失業升衰退現
總之,在兩岸經濟戰下台灣將出現增長再降、失業上升、資產價格及工資下調、滙率不穩,甚至可觸發通縮及衰退危機。從大陸方面看,還有一個有利因素:綠營人士十分「合作」:對阻撓兩岸交往不遺餘力,可與陸方限制合力,形成雙劍合璧重創台經。
然而,還有更為震撼、且更能牽動區內,以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一招:離島爭奪戰。
受台灣管治的除了本島外,還有眾多離開較遠的小島,包括鄰近福建的金門、馬祖,和南海中的東沙島及南沙的太平島等。大陸可先向這些離島下手,這雖然不會影響台灣本島的安全,但對台政治壓力卻極大,且由此可顯露兩岸的意志及策略取向,也可測試國際尤其美日等的反應。
金門島民頗多接受「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且與大陸經濟融合將帶來巨利,故北京可策反促使其脫台回歸,並設立如港澳般的金門特區,再由民眾「清」走島上國軍。這將給蔡政府帶來進退維谷的政治難題,但這並非迫切選擇,更要迫切處理者是南海事宜。
應收回東沙島 扼東亞戰略位置
菲律賓發起的國際法庭南海紛爭裁判料將於6月前公布結果,且預計會對中國不利。有鑑及此,馬英九早作準備,不顧美國反對在太平島增強軍力及軍事建設,又親自及邀請記者登島以彰顯主權,和發動學生前赴東沙島。
民進黨有棄守南海島嶼傾向,在美國壓力下或會接受裁決或淡化維權表態。在這情況下,大陸為保國土有必要收回島嶼以免被台方丟失,當中又應優先收回東沙島:此島離汕頭、香港200餘公里,離高雄400餘公里,正好扼守台灣、南海及台菲間巴士海峽等的交滙點,戰略位置異常重要,大可成為監察海上活動的平台。
無論如何,台灣已進入風雲多變急變時期,對形勢如何演化必須予以密切注視,更須防東亞以至世界局勢或將有突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