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開放被視為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的核心,但是,金融自由化的難度很大,如何防止資本跨境流動的衝擊,成為自貿區利率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最大挑戰。
國務院9月27日發布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先行先試。」
上海自貿區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區內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帳戶的開放,將對內地的利率、滙率和資本帳戶帶來衝擊,風險和難度都很大。不少人擔心,資本項目的口子一旦打開,大量資金就會進入的風險。
設分帳管理 境外境內防火牆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9月27日在上海出席論壇期間直言,不太同意在自貿區裏面把利率完全放開,因為只要實驗區裏面把利率一放開,就會有很多的資金往裏面跑。
「在設定的自貿區範圍裏,想構築資金的藩籬是不可能的。除非割斷區內與上海市所有資金往來,才能防止政策窪地效應。」吳曉靈潑冷水稱:「不要對自貿區金融領域寄予過多期待。」
在探索資本項目開放方面,從目前的金融機構的信息來看,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可能探索「分帳管理」模式,即在自貿區內註冊企業,可以開設FTA帳戶(即自貿帳戶),部分試點企業還可開設FTN帳戶(即離岸帳戶)。FTN帳戶可以實現貨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證監會允許自貿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投資境內外金融市場。
「分帳管理」模式,就是根據客戶的身份,進行分帳管理、帳戶隔離,以區分自貿區業務和非自貿區業務,這相當於在境外與境內建了一道防火牆,控制風險。
總體方案提出,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力爭建設成為貨幣兌換自由、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利率滙率開放 難以試點進行
但是,毗連香港的深圳前海已經成立了三年,前海一直將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作為其金融創新的重要目標,目前試行的人民幣的跨境雙向貸款,就是資本項目下開放的一種嘗試,但是,到目前為止,前海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方面,仍未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三年時間能否探索出一條全國可複製的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的路徑?
中國內地目前是全球少數仍然實施資本管制的地區,對內地來說,金融領域的開放非常敏感的,必須謹慎,因為一旦實現金融自由化,就可能在區內和區外形成兩個利率、兩種滙率,擾亂內地的金融市場和經濟安全。
所以,2007年天津擬試行的「港股直通車」被緊急叫停,去年以來溫州金融試驗區擬推行利率市場化也無疾而終,深圳前海試驗區在資本項下開放方面尚未有大的進展。
決策存分歧 法律法規未就緒
金融領域的開放較為敏感,現階段在自貿區推行利率和資本項下可兌換,難度比較大,一方面是決策層和監管機構仍然存在分歧,另一方面還沒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防火牆。
對於敏銳的資金而言,一個地區的利率、滙率放開,就等於全國都放開了,不太可能以試點方式進行。
人民幣資本項下開放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實施利率市場化,這樣才能避免因為利差而導致大量資金流動進出。但是,在自貿區的利率一旦放開,就可能出現區內、區外兩個利率,資金同樣會湧入套利,造成貨幣體系的混亂。
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但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滙交易市場排名第九位,市場佔有率僅2.2%,而美元地位穩固,是全球最活躍的貨幣,市場佔有率超過了70%。
自貿區重任 加快人幣國際化
因此,如何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成為了重要戰略,任道重遠,但是,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自由兌換,成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所以,上海自貿區肩負着探索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路徑、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重任。
上海自貿區未來在金融領域方面,如何放鬆管制,資金活動是否一定要與貿易相關?未來自貿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之間的資本流動是否有政策鬆綁,還是資本只能在區內流動?自貿區和非自貿區居民帳戶,是走「內外隔離」還是「適度滲透」模式?市場將拭目以待。
總的來說,在利率和資本項下開放方面,如何與風險管理取得平衡,防止跨境資本流動衝擊內地經濟金融安全,將是上海自貿區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