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7月9日 明報 筆陣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日筆者一個不經意的訪談,出乎意料地引爆了連日來台灣熱點話題:盛傳大陸智庫正在研究不惜砸百億台幣來補貼台灣軍公教(軍人、公務員、教師)階層因年金改革所縮減的差額。
「砸百億補貼軍公教」的來龍去脈
此消息早於去年10月筆者拜訪中國大陸某智庫時就已知悉,然筆者並無意炒熱此新聞,只是在去年12月11日本報拙稿〈實力主義——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新思維〉中點到即止。至於此次引爆此新聞的契機,則是上周《中國時報》/《旺報》對筆者的訪談,主題並非軍公教年金改革議題,而是台灣與中美關係及筆者就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提議;只是其間提及習近平新時代對台政策特徵時言及上述《明報》拙稿。讓筆者錯愕的是,該記者認真地找出那篇拙文,並發現了該「爆炸性新聞」,經報社總編首肯,遂成為頭條。這就是該熱點新聞出爐的來龍去脈,在此獨家披露。
此新聞之所以在台灣社會引發熱議,其主要背景涉及今年7月1日開始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實施。新措施確定退休公務員與教師、退伍軍人過去長期享有的18%優惠存款利率,將分別在兩年半及10年內歸零,影響人數約33.3萬。蔡英文政府於2016年5月主政後,基於為了紓緩因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源壓力,而著手改革過去以來一直享有較高薪資與福利的軍公教階層年金,也因此引發尤其是退伍軍人團體強烈反彈。所謂「八百壯士」抗爭,即為顯例。
中國大陸智庫目前正在研究的,是以每年高達100億台幣來填補台灣軍公教階層因此次年金改革而造成的損失。儘管100億的額度究竟是如何估算出來不得而知,而根據台灣軍公教反年改團體的評估,光是18%就被砍掉了400億台幣,然而該話題引發的政治效應已呈現;至於構想是否可行,時下的議論當可提供智庫方面思考如何克服實施上的困難,並進一步評估研究該構想的可行性。
「百億補貼」的政治意涵
「百億補貼」的政治效應不外乎兩個面向,即希望達到一方面突顯蔡政府無能力照顧軍公教的政治效果,另一方面起到大陸關懷台灣同胞福祉、彰顯「祖國大陸才是台灣同胞靠山」的政治意涵。
軍公教是數十年來存在於台灣社會的獨特社會階層,在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年代,由於享受較為高薪的工資及優厚社會福利,形成了與國民黨政權之間近乎Samuel H. Barnes等學者所稱的一種政治庇護關係(political
clientelism)。一個客觀事實是,即使在1990年代後的民主化年代,整體而言軍公教選民也都仍較偏向支持國民黨。由於台北市人口中軍公教所佔比例偏高,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在台北歷次選舉中都相對有利的緣故。不過話說回來,國民黨基於當年執政時期確立的18%高利息等對軍公教的優惠政策,在年輕世代追求公平正義的當下備受詬病,以及政府財源困難等原因,實際上並不那麼公然全面反對蔡政府對軍公教的年金改革,也因此造成國民黨與反年改勢力間的裂痕。
「百億補貼」反映「實力主義」思維
無論如何,蔡政府對軍公教年金開刀,確實引發了相關團體強烈不滿及激烈反彈。「八百壯士」在總統府及政府中央機關附近的抗爭行動,透過媒體渲染,也成為蔡支持度下滑的原因之一。顯然,這是大陸智庫研擬「百億補貼」構想的主要背景,其目的就是希望藉此來籠絡台灣軍公教人心,並收到民進黨政府失去民心的效果。
毋庸置疑,既然是出於政治目的考量,正在研擬的面向軍公教的「百億補貼」恐怕不會是無條件的。就如一些大陸高校提供給在讀台灣學生的獎學金一樣,申請人需填寫一份「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同意書,且在領取期間不得違反同意書承諾;倘一旦發現有違背承諾的言行,相關補貼將被取消,甚至被追討已支付的補貼金額。
所謂的「百億補貼」之說,所突顯的是習時代以「實力主義」來尋求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思路。關於該思維特徵的時空背景,一方面是因過去以爭取台灣民心為主軸的傳統統戰思維所反映的政策並不成功,尤其台灣政治與社會的本土化在1990年代後愈來愈明顯,對北京而言,如今對大陸的離心力已到了難以扭轉的「危險階段」,因此必須有新思路。另一方面則是時值中國大陸崛起,使大陸擁有不斷脹大的經濟力量,尤其是兩岸力量對比愈來愈懸殊的當下,北京獲得了吸引並影響台灣社會的更大著力空間。
「實力主義」所突顯的是以經濟力量為拉力,將台灣人民逐步置於與大陸社會體系與行政體系相融合的狀態,以達至兩岸「實質統一」。若說今年2月底推出的「惠台31項政策」是要吸引台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而融入大陸社會的思維,那麼「百億補貼」的構想,由於對象已不限於到大陸居住的台灣人,反映了下一階段的以「實力主義」為特徵的對台政策方向,已擴大到留在台灣的更為廣大的民眾了。
「百億補貼」的實施困難
不過話說回來,「百億補貼」構想雖極具想像力及創造力,然而在北京實際的行政管治權不及台灣的現實時空下,要有效且順利實施,顯然難度極高。即使有足夠資金及人力來運作,在實施上還涉及兩大範疇的困難。
其一:技術面的困難。首先,台灣政府不可能提供軍公教33萬人的龐大資料給大陸,即使沒有政治上的因素,恐怕也會違反台灣《個人資料保護法》。因此若要在此條件下硬推,恐怕只能依靠申請者提供個人資料;然而如何甄別資料真偽及判斷所提供的資料是否足夠,及如何準確計算該申請人每年年金差額,所涉技術面的困難極為複雜。
其二:政策面的困難。該項政策運作倘由大陸政府直接實施和管理,還涉及大陸納稅人意願。近期大陸老兵退休金問題頻頻引發社會不安,已讓政府相關部門倍感壓力。因此,此政策構想若要付諸實施,恐怕只能以民間基金會形式運作。然而即便如此,其管理的本質上涉及大陸在行政上對台灣人民直接管理,如此一來管理問題或補貼金額上的不滿就有可能發生。一旦以民主化時代台灣人民的表達方式如「八百壯士」抗爭行動來訴求,恐怕大陸方面難以承受。再者,這種捲入台灣內政的作為本身是否違背「一國兩制」不干涉台灣內政的原意,也不無疑慮。
總而言之,儘管所謂「百億補貼」政策構想要付諸實施恐怕不太可行,然而從該話題已在台灣社會發酵,包括部分反軍公教年改團體表現出來的肯定態度來看,已收到一定政治效果。不過筆者要強調的是,該構想折射出習近平新時代對台政策所展現的「實力主義」思維,已超出了台灣社會想像範圍。就此意義本身,台灣社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將無可避免地長期承受來自「崛起中國」層出不窮地推出邁向「實質統一」的方案與措施的龐大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