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7月12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 中美博弈新時代 撰文:凌鵾 經濟分析員>
中美340億美元貿易戰7月6日正式開打,且美方於美東時間10日公布新一輪關稅清單,將對中國進口的電器、傢俬等2,000億美元貨品加徵10%關稅,故對前景不宜盲目樂觀,以為可很快了結轉向談判,背後的民粹主義和大國鬥爭更令世界充滿險情。
全面經濟戰 衝擊不容低估
340億美元關稅清單實施後,特朗普揚言兩周內要推出160億美元清單,完成500億美元的兩段走程序。他又威嚇會最終出台逾5,000億美元的清單,之前他曾說若中國報復,將推2,000億美元清單,若中國再報復則再推2,000億美元合共4,000億美元,今次又加碼到5,000億美元。若是,則基本涵蓋2017年中國對美全部出口。
此外,6月末美國國會已通過了新的外資審議法案,以強化限制,表面上雖非明文針對中國,但實行上完全可以更高效及全面地封殺中資企業投資,如目前便公布拒絕了中移動到美國營運,類似案例料陸續有來。
中國已表明必報復關稅清單,對投資限制則在研究其影響後再採取必要反制。如此下去,中美間將爆發全面性經濟戰,並涉及所有財金產業部門,對全球的衝擊不容低估。對此應有充分心理及物質準備,因這可能是歷史必然,原因有:
美兩度違約 經濟利益非目標
(一)作為「修昔底德」(西方學說指新興大國崛起令現有大國感受威脅,很易引發大戰)決戰,美國不會輕易罷休,其目標不是尋求妥協而是要打垮中國。美國已兩次在妥協邊緣違約退出便充分證明此點。第一次是去年就習特會時簽下了2,5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包括中國大幅入口美國貨品;第二次是月前雙方談判達成中國增購700億美元貨品的初步承諾。這清楚顯示,經濟利益根本不是美國反華鷹派的真正目標。
(二)美國國內政治民粹化日趨嚴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支持已升至9成,許多他支持的人都奪得代表該黨參選議員的資格,而據CNN民調,特朗普的強硬外交、外貿及移民路綫得到的認同率節節上升。看來特朗普施政路向及作風已取得愈來愈多的支持,令他更不會輕言放棄。
當然民意善變,誘變因素包括民主黨的支持度有所回升,而貿易戰引發的不滿將開始發揮影響,但看來至少近期內不會促成政策轉變。
(三)特朗普對「美國優先」的繼續施行決心極大,對盟友如歐盟、日本等亦十分兇狠,對中國更不會手軟。
「特色經濟學」 成美國優先指引
要更好預計美國貿易政策及貿易戰走向,還要注意一些這場貿易戰的特點。首先是「特色經濟學」的出台及全力推行,其最根本及最主要的論點是以外貿平衡作為衡量貿易是否公平合理的標準,從而把巨大的外貿逆差看成美國受到不公對待的證據,並以此為由進行貿易戰,特別是要對付中德日等三大對美順差國。這與正規及美國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大異,也令學者專家們群起批評,如之前已有百多名學者(包括不少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反對關稅清單,日前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蘭斯班(Alan Greenspan)更撰寫長文批駁,對這種政治路綫與正統經濟學間的嚴重分歧,學者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也有詳細分析(見本欄7月9日文章《中美貿戰‧特朗普勢被經濟現實壓倒》)。這實際上是理智與反智的對壘,特朗普論點有助吸引低層次民粹主義支持者,因其簡單易明,且看上去很有說服力。這便令「特色經濟學」成了「美國優先」政策在外貿方面的理論指引。
美「恐中症」日深 藉貿戰遏中國
其次是攻擊中國的發展模式。一般貿易戰行動是針對特定產品(如鋼鋁)或特定不公平政策(如補貼、傾銷等),但對中國的500億美元清單,卻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規劃,加上所謂偷竊技術等理由,有美國官員亦指要中國改變整個外貿體系。
美國既感到中國科技及產業發展迅速的威脅日大,似乎也看到發展迅速的根源在其體制,故要對這目標下手。因此這場中美貿易戰實際上也是一場體制戰,而這又是地緣政爭的最根本一環,美國更不能在體制上輸掉。
可惜美國完全打錯算盤,體制戰絕不是可以保護壁壘武器來打的。
無論如何,上述情況表示美國發動貿易戰正是國內民粹政治惡化和深度深層的「恐中症」帶來的綜合效果。而這又引出另一特點:美國正回到1930年。當年美國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Act)提高了2萬種產品關稅,並導致大規模報復,最終令美國外貿減少逾半,大蕭條亦因而惡化。這次是否又一次的歷史周期驚人重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