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8年4月8日 明報 社評>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今日在海南開幕,外長王毅曾經預告,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年會上發表演講,除闡釋「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等問題,還將宣布「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又逢海南島這個全中國最大的特區建立30周年,值此中美貿易戰熾焰高張之際,習近平在此時此地宣示新改革開放,無疑具有歷史意義。
今年博鰲年會的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這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第3次出席博鰲年會,正是在2013年、2015年兩次年會上,習近平分別提出了推動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習近平曾經說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夢想的必由之路」。今次預料他將作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宣示,在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中,這是中國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武器。
以外部壓力促改革 壞事或能變成好事
觀乎中美貿易戰形勢,既有「升級—接觸試探—再升級—再接觸試探—雙方妥協」結束的可能,亦有隨兩國中長期經濟實力此消彼長和競爭性增強,貿易摩擦長期化的可能,也不能排除管控失當、全面升級的風險,則後續會擴大到金融戰、經濟戰、資源戰、地緣戰等。
在中國後續的選項中,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如果說1978年「改革開放1.0」是窮則思變,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的「改革開放2.0」是撥亂反正,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後的「改革開放3.0」就是倒逼效應,即透過開放來倒逼改革,在開放市場引入競爭這種健康的外來壓力背景下,促成了很多過去推不動的改革。今天的中美貿易戰,外來的壓力可能不再是健康的而是惡意的,但如果能把這種惡意壓力,轉化成促成「改革開放4.0」的新動力,就可能把壞事變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戰端一起,中國政府未如以往般擔心經濟下滑壓力,推出刺激措施,或加強外匯監管嚴防走資,反而是加緊壓縮政府債務投資,嚴控房地產泡沫。中央財經委在上周一(2日)召開首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結構性降槓桿」的口號,過去主要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疆,上月底就全面梳理去年的基建項目,部署了連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措施,從地方政府層面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顯示中國政府化解政府債務危機和金融風險的決心,其作為與以往有別,但思路邏輯十分清晰。
中國的開放和改革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除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出較以往自貿區更大膽的自由港政策外,還應該履行世貿承諾,在增加對美國商品關稅的同時,降低對其他國家商品的關稅,逐步樹立起負責任大國和貿易自由化旗手的形象。
重大改革促產業升級 考驗當局勇氣自信心
中國要鞏固在全球化分工取得成果,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需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向價值鏈高端爬升。中國目前僅在鋼鐵、房地產、家用電器等產業上佔壓倒優勢,5G通訊的升級,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領先歐美半個身位,通訊設備、電訊行業,與世界先進水平大體看齊。其餘的軟件、半導體、醫療設備、生物製藥等現代產業,差距仍較大,即使中國為之驕傲的BATX(百度、阿里、騰訊與小米),與美國的GAFA(谷歌、亞馬遜、臉書與蘋果)相比,仍存在量級上的差距。所以,產業升級就是科技創新,這也是未來中美競爭的主要戰場。
另外,為了降低成本,同時減少使用財政補貼手段,也不輕啟匯率戰。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抑遏地租、限制資金和資源流向政府債務、降低國企槓桿率、阻截資金流向房地產業,這些都應是下一步產業政策改革的方向。
最後,中國在金融業改革方面仍大有可為,石油期貨市場的啟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有望進一步加速;在信息安全和網絡主權得以維護的前提下,有14億人口的中國互聯網應用市場,也應有條件對外資開放。這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都是對當局的戰略勇氣和自信心的重大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