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朝韓宣言擺棋局 東北亞迎新形勢

<轉載自2018428 明報 社評>

朝鮮領袖金正恩跨過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面,成為有史以來首名踏足韓國的朝鮮最高領導人,歷史意義重大。兩國簽署《板門店宣言》(下稱《宣言》),同意以朝鮮半島無核化為共同目標,為稍後美朝峰會鋪平道路,然而美朝對於無核化的定義和落實方法分歧仍大,不易克服。《宣言》核心內容包括朝韓全面停止敵對行為、爭取今年內宣布結束戰爭狀態,並為構建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努力促成韓朝美三方會談或韓朝美中四方會談,箇中玄機值得細察,東北亞局勢有可能出現重大變化。

為「特金會」鋪路 金正恩南下顯自信

今次是朝韓第三次峰會。有別與之前兩次峰會的背景形勢,現在朝鮮擁有核武和洲際導彈,外交本錢不可同日而語。回首2000年和2007年朝韓峰會,平壤都是東道主,由金正日會晤韓國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今次則是金正恩南下「御駕親征」,一顯核武國家元首自信。昔日金大中與盧武鉉推動「陽光政策」訪朝,被平壤描繪為「求見」,惹來韓國輿論不悅;今回金正恩到訪板門店韓方控制區,仍然絲毫不落下風,他跨過軍事分界線踏入韓國區內之後,回身邀請文在寅一同跨步踏足朝鮮控制區,頗有「扯平」之意,是一記妙着。

韓國依賴美軍保護,不管首爾當局如何努力改善朝韓關係,沒有華府背書,注定徒勞無功,當年盧武鉉訪朝,小布殊政府抱持否定態度。相比之下,這次朝韓峰會是美朝峰會的「前菜」,同時得到中美「祝福」,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希望「文金會」取得進展,為文在寅改善兩韓關係提供有利外交環境。由於朝鮮遭聯合國嚴厲制裁,韓方難以跟朝鮮締訂經貿協議,加上今次峰會是為「特金會」鋪路,討論焦點自然不像對上兩次般以經濟合作為主,而是聚焦半島無核化和紓緩軍事對峙。

文在寅希望斡旋美朝談判,能否將「無核化」納入朝韓協議之中,是峰會成敗指標。觀乎《宣言》內容,文在寅算是如願以償,惟這不代表美朝峰會一帆風順。美朝兩國連對無核化的定義也存在分歧,特朗普口中的無核化,是「平壤政府棄核」;朝鮮的無核化,是「朝鮮半島無核」,美國也不得將核震懾力加諸半島。對於如何實現無核化,中朝韓三國立場一致,主張「逐步禮尚往來」,意即由朝鮮分階段推進「無核化」措施,換取美國提供經濟好處,可是特朗普堅持朝鮮先棄核才有商量。

近月美朝「過招」,大抵仍停在試探虛實階段。朝鮮表面作了一些「讓步」,諸如停止核試及導彈試射,惟金正恩已有核武和洲際導彈在手,根本毋須再試驗。平壤長期奉行「先軍政策」,隨着核威懾力量確立,金正恩開始加緊拼經濟。近日他提出要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國際環境」,實際便是要爭取放寬制裁。平壤新近財政報告顯示,國際制裁未對朝鮮經濟構成災難打擊,惟增長確受拖累,不過對朝鮮來說,沒有核武就沒有談判籌碼,必然被華府魚肉,朝鮮不可能答應美方「先棄核」的要求。如果華府堅拒分階段「一人讓一步」,美朝峰會可能不歡而散,屆時不僅朝韓峰會成果付諸東流,半島也可能陷入軍事危機。

宣言採中國「雙軌思路」中美朝韓主導日俄失色

《宣言》另一值得注意之處,是構建「永久和平機制」。1953年韓戰停火,僅屬「休戰」,理論上朝鮮半島仍處於戰爭狀態。由於當年的停火協議,是由中朝和聯合國司令部(實際是美國)三方簽訂,朝鮮眼中真正對手是美國不是韓國,所以朝韓若要結束戰爭狀態,必須有中美參與。

1990年代初蘇聯瓦解,朝鮮失去靠山,中韓建交,美國卻拒絕與朝鮮關係正常化,促使平壤發展核武自保。解鈴還須繫鈴人,早在本世紀初六方會談時代,中國已主張構建「半島永久和平機制」,以和平協議取代停戰協議(即「停和機制轉換」),實現美朝關係正常化。近年朝鮮半島危機惡化,中方提出「雙軌並進」,呼籲無核化談判與建立永久和平機制談判同時進行,盼能打破美朝互設前提的僵局,實是秉承既有思路。雖然中方沒參與朝韓峰會,惟《宣言》體現的其實便是「雙軌」主張,現在關鍵是美方會否接受,同意跟朝鮮關係正常化。

「停和機制轉換」一定需要中美朝韓四國參與談判,不過美朝關係正常化始終是兩國之事。也許文在寅欲當魯仲連,惟朝鮮不會視韓國為中立方,若韓國參與,平壤相信也希望中國「落水」平衡形勢,究竟是「韓朝美」三方會談還是「韓朝美中」四方會談,相信要看美方態度。無論如何,《板門店宣言》框架已說明,中美朝韓才是未來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局勢的主導者,俄日會扮演較為次要角色。近廿年俄國在東北亞從來不是要角,莫斯科相信亦明白很難插手「半島和平機制」,可是安倍政府難免會擔心,一旦朝韓中美四方會談成真,日本可能進一步被邊緣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