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台海實彈演習 能震懾「賴清德們」嗎?


<轉載自2018423 明報 筆陣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於418日在福建泉州附近的台灣海峽,舉行跨晝夜海上實彈射擊演習。大陸涉台部門官員與學者及媒體幾乎千篇一律地指出是「衝着台獨而來」,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更直截了當地指出:「實彈演習,台灣的『賴清德們』,聽懂了嗎?」另一邊廂,蔡英文政府與台灣的軍事評論專家以及「綠媒」則淡定地紛紛解讀為「不過是一場小規模的例行演習」。雙方隔空叫陣,形成了軍演以外的另一場「文攻」角力。

誠然,有了1996年大陸在台海舉行飛彈演習的逆反效果教訓,此次「武嚇」是否能產生對「賴清德們」的威懾效果,北京恐怕不能過度地樂觀。然而,兩岸關係發展到大陸要「武力威嚇」,則也彰顯出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已進一步惡化,蔡英文政府將承受來自民間「無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質疑的壓力。

賴清德與「喜樂島」的裏應外合

誠然,與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那樣的大規模動員、目的清晰且直接衝着李登輝而來的「非常規性」軍演等特徵相比較,此次較小規模的實彈演習,確實是有點「小巫見大巫」了。然而,不論規模而就目的而言,卻也超越了「例行演習」的範疇,台方恐怕不能小覷。

毋庸置疑,大陸之所以舉行此次的實彈演習,究其背景,折射出對近期台灣「獨派」聲勢的壯大,及美國不斷突破與台灣關係的憂慮。

近期,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台獨」言論引發廣泛關注。賴不僅再三強調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並就如何「務實」澄清,其中包含3個方面及6個具體工作內容,除了配合蔡英文的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基調外,也強調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等。

另一方面,配合賴清德在政府內的「台獨工作」,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等已「退役」的當年主政者,則在政府外籌組「喜樂島聯盟」,提出「獨立公投,正名入聯」的訴求,以建設「一個正常化民主國家」。自從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開始執政後,政界及社會的「獨派」勢力,對「全面執政」卻謹慎地「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極為不滿。換言之,「喜樂島聯盟」的成立,就是擺明車馬向小英「叫陣」的戲碼。

美台強化實質官方關係的衝擊

在美國方面,基於對「中國崛起」後兩岸力量對比日益懸殊,擔憂台海平衡難以維持,及北京頻頻向台北施壓的判斷,華盛頓近年來強化與台北關係的動作不斷。繼去年12月簽署要求美國國防部研究美台軍艦互訪、互泊港口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FY2018NDAA)後,美國特朗普總統更於今年3月簽署了鼓勵美台雙方高級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這些「以法護台」的嘗試,一一觸動了北京的敏感神經。

不僅於此,特朗普政府還允許廠商參與「潛艦國造」案戰鬥系統整合,加上任命親台且對中強硬的博爾頓(John Bolton)為國家安全顧問、派遣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訪台並公開與蔡英文同台、美台將在5月首次在高雄舉辦「國防產業論壇」,以及盛傳將於6月啟用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館將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駐防等無一不觸及「禁區」的消息,對北京而言是如何刺耳,不言而喻。

僅就以上賴清德的「台獨」言論,及美台走向實質官方關係的一連串舉措對北京的刺激程度而言,北京以此次「不癢不痛」的實彈演習來應對,其實並不算激烈,不僅無法與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飛彈演習相提並論,甚至還未提升至近年最令台灣軍方關注的海空軍結合火箭軍聯合作戰的演習層級。

北京「克制」的緣由

誠然,以今日大陸解放軍的實力而言,此次較小規模的台海實彈演習,與其說是「來真的」要展示「武力威嚇」的意志,倒不如說只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試探。而之所以如此謹慎、克制,無疑是受了1996年台海危機逆反效果的影響。

19956月台灣時任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並在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 長在我心」的演講而激怒北京。其後,北京發動排山倒海式的「文攻武嚇」,尤其在1996323日台灣首次總統直接選舉前夕,舉行大規模的飛彈演習,部分飛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然而,此次試圖阻止李登輝當選的飛彈演習,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並以李登輝高票當選告終。

到了2000年台灣的另一次總統選舉期間,朱鎔基在「兩會」的記者會上聲嘶力竭地警告「選擇台獨就是選擇戰爭」。儘管此次並非「武嚇」,卻又「將陳水扁送進了總統府」。

有了這兩次逆反效果,此後北京不再採用公開「文攻武嚇」的手法,來影響台灣的大選。

此次北京選在非大選期間來進行「武嚇」試探,就是要測試時隔22年後效果如何,包括台灣社會的反應。表面上,無論是蔡英文政府,還是台灣社會,都表現出「超乎意外」的「淡定」。官方大事化小地定調為「例行演習」,而民間部分則也「氣定神閒」,股匯市場指標並無波動,民衆也沒有出現搶購民生用品的恐慌。

對北京對台北都是一把雙刃劍

不過,台灣方面恐怕不宜過度「淡定」,畢竟今日台海的軍事實力對比已發生更為明顯的逆轉,而習近平新時代所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的吸盤效果仍未完全展現出來。換言之,要「到位」地掌握今日北京「武力威嚇」這張牌的效力,恐怕不能只意識到1996年的狀况,必須與當下北京的對台新思維及陸續推出的新政策等因素結合,作出縝密的分析,才能準確地判斷到「武嚇」的效果。

再者,長期研究台灣社會國家認同變遷的筆者也留意到,儘管199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人」意識不僅一直成為主流,且愈來愈強,但是支持「台獨」的比例並沒有明顯增加。民衆厭惡戰爭、祈求和平的心聲,在什麽年代都會是社會主流,這是每名為政者都必須認真傾聽的聲音。

對習近平主政的北京而言,「武嚇」的最佳效果,是有效遏止了「台獨」,但又能獲取台灣的民心,然而這是難度極高的平衡點。而對蔡英文主政的台北而言,能否獲得人民最基本的支持,取決於有無能力維持台海的穩定,否則最終將遭到人民的離棄。

(作者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ohn.lim.3154;微信公衆號:林泉忠公衆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