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創新和不對稱思維進行以網路為中心的軍事革新,或許是財政壓力下的唯一解決之道。
近來台灣軍購的新聞不斷:首先是10月底總統馬英九主持了P-3C海洋巡邏機的接機典禮;其次,11月初陸軍採購的30架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首批的6架海運抵台,海軍油彈補給艦「磐石艦」命名下水。再者,台南聯隊的71架經國號戰機(F-CK-1)將在年底前全數完成「翔展計劃」的性能提升。
除以上的軍購成果外,未來諾克斯級(Knox Class)巡防艦將以不對等數量的二手派里級(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巡防艦進行汰換;然而自此之後,台灣的對外軍購與國內研製將進入漫長的空窗期,軍力的陷落勢將難以迴避。
以P-3C而言,其具有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模式及逆合成孔徑雷達(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模式的搜索雷達,結合電戰截收及前視紅外線探測儀交互運用,即具有海洋巡邏、執行制海與反潛作戰甚至攻陸作戰能力。但此一為台美軍火界咸認海軍前後十年以來最佳的軍事投資,卻以「精粹案」為名,棄置海軍耗巨資搬遷的桃園基地並移轉空軍;未來空軍是否能以Link-16無礙的接受海軍海上監偵及制海、反潛任務的指揮與管制,仍有待觀察。
被陸軍視為「網狀化作戰」(NCW)解決方案的AH-64E攻擊直升機,雖具有多目標接戰能力、惡劣天候下的作戰能力、先進電戰防護能力與射後不理的地獄火飛彈,但戰術資訊無法透過Link-16鏈傳,亦無法與現有的AH-1W攻擊直升機構聯;如何僅憑語音通訊而在登陸軍具有局部空優的灘岸決戰中有效接戰登陸舟波,也不無疑問。
經國號戰機的核心航電、雷達功能及飛行軟體等性能在翔展計劃獲得提升,但主要目的在於解決零附件商源的消失問題,而長期以來推力不足的問題並沒有改善;至於使經國號打擊能力大增的「萬劍」機場制壓武器系統,雖然可以集束炸彈(子母彈)對軍事目標進行遠距的源頭打擊,但面對已於2010年生效的《國際禁用集束炸彈公約》,台灣是否可以抗拒國際壓力、進一步投產與部署,也是一大難題。
而成軍20年的諾克斯級巡防艦,其反潛能力為台灣海軍艦艇之最,且經偵搜系統的性能提升及防空飛彈的加裝,已有效改善原本貧弱的防空能力;但是其高壓蒸汽鍋爐推進系統的設計壽限及操作人力,均非海軍枯竭的預算及不足的兵源可以承擔,故向美國採購已屆除役年限之派里級巡防艦,以「熱艦」方式接收,汰換諾克斯級巡防艦。
惟此一於2010年所提出總數4艘之購艦計劃,2012年4月美國《國防新聞》周刊首先披露了台灣因預算困難而減半採購的新聞,當下國防部斷然否認;但以2013年1月所公布的美國2012年軍艦轉移授權法案中,明確表列了軍售台灣4艘派里級的艦名、舷號及時程,比對立法院審議中的2014年國防預算,國防部卻只編列採購兩艘的預算;對此前後矛盾,國防部噤聲不語。
從P-3C由海軍建案卻在返國前改隸空軍所凸顯的軍種資源爭奪;或是當國軍作戰指揮體系扁平化,並以Link 16整合三軍的C4ISR以建構網狀化作戰能力時,購買了無法鏈結Link 16的AH-64E攻擊直升機;處理了經國號戰機商源消失的問題,而無力解決台海空優向大陸傾斜的頹勢;想汰除諾克斯級艦卻無法購足替代的派里級艦,以上軍購現象顯現的是台灣財政的惡化!
馬政府面對財政危機,並非全然無感;所以在兩岸政策上,藉由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扮演類「互信機制」的角色,透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進陸資注入國內服務業市場、創造就業機會,並以大陸對台開放超越WTO更優惠的條件,有利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對內開源節流健全財政:開源則復徵證所稅、開徵奢侈稅等,並透過油電雙漲使能源價格合理化;節流則透過年金改革,降低國庫負擔,並意圖以公投使核四續建合理化,避免因停建造成巨額國庫損失。
然而兩岸政策與內政開源節流政策並行所建構的「黃金十年」,卻在行政部門缺乏溝通的執意孤行下,變成在野黨口中的「糞土十年」;面對如此難堪,馬政府竟未圖政策說明,反而把立法進度不如預期的帳算在立法院長王金平主張的朝野協商策略上,以致企圖藉關說事件撤換院長,未料風波導致馬英九民調大幅滑落。
國軍雖然困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在財政狀況好轉前也未必無計可施。盤點現有的戰具,並從流程的角度與網路的結構上建構網狀化的指管系統,使指管作為快於對手,同時阻止對手運用相同的能力,而創造有利於己的資訊的不平衡優勢,即為「創新\不對稱」思維的發軔。
美國擬出售4艘「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給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