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如果藉明年的亞太峰會在北京實現,時間點正好在諾貝爾和平獎公布的前夕,換句話說,習近平和馬英九可能因這場峰會,雙雙獲得明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兩岸形勢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了政治談判的「深水區」,而最近台灣島內形勢的急劇變化,以及兩岸關係互動的新態勢,尤其是大陸為了加快兩岸政治談判而釋放出來的新立場,更讓海內外盼望的習近平馬英九最高層峰會,走向勢在必行的定局,而最佳的時間就在明年秋天,即北京做東道主的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馬會從海內外華人的願望,到變成可能實現的大趨勢,其中的原因既複雜也簡單。
所謂複雜,當然是兩岸關係本身的複雜性,從本來只是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延續,到如今隨台灣民主的深化而造成國家定位的爭議,再加上美國竭力要保持東亞地區的主導權,以及日本與中國的瑜亮情意結,使得兩岸關係的未來是統還是合,不但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也成為東亞地緣政治大國角力的組成部分。由於美國在全球的霸權逐漸衰退,美國無論發展內部經濟(表現在美國的債務和美中市場的互相依賴)還是維持外部的超強地位(包括在反恐環保等一系列全球議題上),都需要迅速崛起中的中國配合,因此美國對習馬會不再那麼排斥和擔憂,反而採取樂觀其成的立場,降低了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複雜情況。
所謂簡單,首先就是兩岸都愈來愈清楚,習馬會的定位,並不是兩岸走向統一的政治儀式,而是兩岸層峰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徹底消除彼此的隔閡,建立互信基礎,同時把兩岸分合的條件擺上面,再由兩岸民意和學術界去討論,逐漸形成共識。這些條件可以是大陸的民主化,或者聯邦制、邦聯制等。而在會議形成的基礎上,兩岸都釋出了相當大的彈性。
兩岸關係成馬唯一的政治財產
在今年10月於印尼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舉行期間,大陸容忍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會,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共同組織安排「習蕭會」,成為首次「官對官」的雙邊接觸。接,馬英九在台灣「雙十國慶」演講中,高調提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之間不是國際關係,被台灣島內解讀成是為未來的習馬會鋪路。同樣,大陸學者在上海舉行的兩岸和平論壇上,也主張大陸當局應承認台灣當局的治權,並以「憲法一中」作為兩岸政治對話的驅動力,這被島內解讀成是已趨近於馬英九所說的「互不否認治權」。
其次,習馬會將是兩岸關係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邏輯發展結果。不管是大陸逼談,還是台灣拖延,目前的形勢已經到了進入「政治談判深水區」。對此,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謝長廷對此看得很透徹,因此連續提出「憲法一中」、「兩岸是特殊關係」等「創新」觀點,並成為綠營登陸的先鋒,而蘇貞昌等已經落後於形勢了。可以預見,在未來民進黨爭奪總統候選人的時候,蔡英文亦會「與時俱進」,強硬台獨論已經沒有市場。最為重要的是,民進黨大陸政策立場的轉變,將會使台灣人民形成共識,奠下扎實基礎。
再次,馬英九已經從避談、拖延,轉變到積極推動、創造條件,在明年實現習馬會。馬英九清楚看到,隨美國經濟復蘇無力,日本經濟強化未明,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已經日甚一日。不僅如此,在馬英九用「司法關說案」企圖拉下立法會議長王金平不果之後,馬英九在國民黨內部的支持度有變,而在台灣的民意支持度則持續拉低,甚至低過正在坐牢的前總統陳水扁任期內的最低支持度。在這種大局面下,國民黨明年地方選舉形勢不容樂觀,而馬英九作為黨主席未來一旦選舉失利,自然要承擔責任辭去黨主席之職。如此一來,馬英九執政兩期的「政治財產」,已經僅剩下兩岸關係這一項,馬英九自然盼望實現習馬會,以拉抬自己的政治聲望,既可以避免成為黨內外孤獨的跛腳總統,也可以在歷史上留名。
峰會令習成就超鄧江胡
同樣,對習近平而言,如果習馬會實現,習近平在兩岸關係上的成就,可以與蔣經國開放老兵探親相提並論,超越了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
兩岸峰會之所以可以在對等的條件下實現,主要是藉明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北京舉行的「天時地利人和」。與辜(振甫)汪(道涵)會談可以在新加坡這樣的第三地舉行不同,北京為了避免給國際社會「兩國論」的印象,當然堅持要習馬會在大陸的土地上進行,而非第三國;對此,馬英九要的是對等會議,決不能矮化自己。在雙方的堅持下,明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北京舉行可謂「天賜良機」。因為這是一次國際外交活動,但又在北京舉行,馬英九去北京不是「朝拜」。如此一來,兩岸各取所需,有了各自「合理」的解釋,可謂「一場峰會,各自表述」,這就解決了最難的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