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1年3月3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
大陸忽然用衛生理由對台灣的鳳梨(有說跟「菠蘿」有微妙分別)實行禁運,台灣馬上用增加內銷和外銷到日本和韓國等方法應變。兩岸形勢暫時不會因此而有太大變化。但大陸可能擴大其他台灣產品(如蓮霧)進口的限制,繼續進行軍事干擾戰和消耗戰(如軍機繞台),以及其他壓力(如「『法理台獨』也可能導致武統」的言論)。隨着中美關係和大陸內部形勢的變化,兩岸緊張可能加劇。但我經常感到,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這些表面的現象,而在於大陸對台政策的盲點(當然,台灣也有盲點,日後再談)。在此,不妨通過眼前的「鳳梨戰」,探討背後的深層次矛盾(請參閱2020年9月16日《明報》觀點版拙作〈從「求和」看對台政策的失誤〉,本文將盡量不重複前文的觀點)。
(1)大陸以為,給台灣經濟好處,就可拉近兩岸差距
「鳳梨戰」出現後,大陸官媒馬上重複慣常的論調,指大陸不斷給予台灣各種經濟好處,但台灣一面享受這些惠台措施,還要求增加,但一面又搞兩岸對抗,世界上哪有這種邏輯?這種論調猶如對香港一樣,指內地給香港很多經濟好處,但香港一些人不領情,繼續搞對抗,才導致中央「忍夠了而被迫出手」。
這種思維完全忽視了兩岸的核心矛盾是政治制度差距有天淵之別。台灣今天一人一票直選總統的民主制度,主要不是美國推動的,而是台灣人民自發的主流要求,台灣政治人物才順水推舟。面對這個政治制度的巨大鴻溝,大陸沒有正視,也不去想怎樣進行自身的政治改革藉以收窄差距,而是認為「台灣政客利用民主抗共」。
其實,北京在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已成為台灣的一大警惕。這才是關鍵所在,而不是「拿了(經濟)好處卻不作(政治上的)善意回應」。
(2)錯誤理解和運用「以藍制綠」
大陸認為要爭取以國民黨為首的藍營,利用他們壓制以民進黨為首的綠營,並且爭取台灣民心。姑勿論藍營有沒有這個能力,但大陸對藍營的意圖已有極大的誤解。例如,馬英九提出「不統(一)、不獨(立)、不(動)武」。在大陸眼中,重點是「不獨」(從謀略角度看,這是對的);但藍營的重點則是用「不獨」來換取「不武」,暗裏的重點仍是「不統」。可見,大陸對錯了焦點。
再看台灣人民的主流民意,既是「不獨」,但更重要的是「不統」和「不武」。藍營於是在這種主流民意下,同樣從大陸那邊取得很多作為統戰對象的好處(就像香港某些建制派一樣),但實際上不能拉近兩岸的距離。藍營的人也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心裏知道,兩岸的距離愈走愈遠,綠營既是主因,但大陸那邊也是原因之一。
(3)大陸強調照顧台灣人民福祉,但台灣人卻感到經常被傷害
我贊同和欣賞大陸不斷顯示善意的努力,但只要一次不慎,或因政治問題而沉不住氣,就會抵消長期的良性效果。例如,大陸容許台灣在馬英九年代,以適當的名義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但蔡英文上台後不久,馬上取消。大陸方面重視政治效果,認為這是對台灣藍綠陣營的不同態度,是應有之義,但這類行動同時激起台灣人的反彈,綠營才順勢打蛇隨棍上。可見,一次惡形惡相,足以政治毁容,更何况接二連三的政治壓力(例如1996年的台海導彈危機)?
再以這次「鳳梨戰」為例,有論者認為大陸此舉可以令台灣農民(綠營的票源之一)對民進黨反感,認為該黨促使兩岸關係惡化,從而傷害了自己的利益。我不知道:大陸是否真的這樣想?果真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台灣農民首先感到的,就是來自大陸禁運的傷害,才令他們失去本來已有的好處。他們可能埋怨民進黨,但更埋怨大陸,包括平時的功利化政策,誘使台灣人為了經濟好處而放輕民主。
(4)大陸認為,台灣人不願統一,是因為台灣政治人物和美國的阻撓
這種說法對了一半。從台灣政界(包括藍營)的角度看,統一即意味他們的政治生命死亡;儘管大陸答應台灣可以保留軍隊,或在大陸政壇佔一席位,但這些只會是形同虛設,所以不會真正推動統一。對美國而言,台灣一直是牽制中國的一張牌,更不會輕易放棄。
但大陸忽視了另一半──不願統一是台灣官方、政界和民眾基於不同利益的共同想法。對執政黨來說,可以借助民選機制鞏固自己的權力和認受性而不需臣服於大陸;對在野黨來說,可以通過民選機制進行政黨輪替;對於民眾來說,更可以通過民主機制落實某程度的當家作主。如果三方都按照公認的遊戲規則進行民主競爭,勝者謙恭履責,敗者服輸而等待東山再起,就可以防止類似緬甸的政變和暴力衝突了。
如果忽略上述4點,兩岸局勢只會進一步緊張。大陸一方將會加快失去耐性,繼而增加壓力,等待甚至創造契機,從「以武壓獨」,發展到「以武逼和」及「以武促統」。隨着中共「二十大」(預料是2022年底)逐步接近,兩岸氣氛更值得關注。日前,全國政協發文表示:「法理台獨」成案之日,將是中國大陸全面啟動統一之時。此說把出現「台獨」具體行動之前的空間也盯上了,增加了誤判、惡意解讀和擦槍走火的機會。如果因此而引起民族內戰,這是兩岸人民也反對的。
台灣方面也必須審慎,切勿因為近期台美關係升溫而誤判形勢,急躁行事,緊記「不獨」也是台灣非常明顯的主流民意。無論藍營或綠營,也不能強調「不統」而淡化或漠視「不獨」。政治除了理據之外,還必須考慮政治現實、操作性和臨界點等因素,保護自己之時也不要授之以柄。這也是對人民負責、避免玉石俱焚的政治智慧。兩岸領導人明白這一點,才是人民的最大福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