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香港人口結構大轉移

 <轉載自2021319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政府統計處年初公布,2020年底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是747.4萬,比對2019年下跌0.6%,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跌幅。筆者過去文章指出,香港2020年的登記出生數字異常偏低,出生嬰孩只有41,958人,較平常每年5萬多,少了兩成,所以去年人口不增反減屬意料中事。

其實,香港人口是否增加,多年來已不能單靠自然人口的增長,即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而是由來港定居移民的數目來決定;也就是說,香港人口增加多少,本地嬰孩出生的數目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來港定居新移民的數目。因此,新移民數目多寡,及他們的素質,才是影響香港發展的重要考量。政府統計處過去做過一些關於新移民的調查,民間和學術組織也曾進行有關研究,但焦點大多集中新移民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及他們融入社會時遭遇的困難,鮮有從新移民如何影響香港整體社會發展的角度作分析。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移民素質優秀

還有,過去所做的調查和研究,對象主要是拿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新移民,但除這些新移民外,入境處其實每年還發出數萬個簽證,准許一些按照其他途徑申請在港居留的人士,其中最為市民熟悉的,是按照「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居港的移民:2019年,這類人士有16,446人,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的數字減至9093人,下跌44.7%,但比對拿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的跌幅(74%),不算太多了;可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但數目方面是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部分,從人口素質的角度看,他們更有提升香港整體人口素質的作用。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包括優才)」開始後,每年約有1萬多人獲准居港。另有一項為人忽略的居港計劃,是入境處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發出的居港簽證。2019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共41,289人,另有他們的「受養人」24,908人;受疫情影響,2020年透過「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數字下降至14,617,但「受養人」仍有17,383人。

按照「一般就業政策」獲准居港的人士,最終有多少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筆者沒有相關數字,但他們中間不乏內地居民,因為只要他們擁有外國居留權,或在申請之前,曾經在外國居留最少1年,都可申請。換言之,內地居民如有意來港工作,並得到香港公司的僱用合約,他們就算不符合「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也可先到外國居留一年,然後根據「一般就業政策」申請來港居留,並且最終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此外,「一般就業政策」下獲准居港人士,他們的家人可一併申請來港居住。

「一般就業政策」的移民 是本地畢業生競爭對手

若細分「一般就業政策」下獲准居港人士的行業分類,以2019年為例,可見以下幾個行業都佔約5000人(見表),包括:學術研究及教育、藝術及文化、商業及貿易、金融、康樂及體育。除康樂及體育外,其他幾項都是本地畢業生競爭激烈的行業;尤其在教育、商業、貿易及金融等方面,本地幾間大學的商業行政人員課程的畢業生,面對在「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下獲准居港的對手,看來在學歷、技術、工作經驗、國際視野、語言能力等,他們也不一定有優勢。

還要提的,是透過資本投資而獲准居港的人士。到2020年底,憑着資本投資途徑居港的人士共35,449人,其中外國公民2202人,持有海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佔絕大多數,共32,436人。這些資本投資者最終會否在香港定居?還是他們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後離開香港?筆者沒有找到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綜合以上數據,香港未來人口的發展,有以下值得留意的地方:

第一,香港的人口結構正出現巨大轉變,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將成為人口增長的動力。以目前人口增長的趨勢,未來幾年本地出生的嬰孩就算不下降,每年也只能維持5萬個左右,與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內地居民的數目相若,可說互相抵消;若然計算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最終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移民,每年新增非在香港出生的香港居民的數目,將會遠超在香港出生的香港居民的數目;簡單來說,香港人口中將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愈來愈多非本地出生的香港居民

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顯示,香港居民中有約四成並非在香港出生。在其他國家,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只佔少數。香港的人口結構十分特殊,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本地出生的居民才首次超越非本地出生居民的數目;這種情况看來不久會逆轉,即是非本地出生的人口將再次超越本地出生的人口。香港從來就是移民社會,內地居民來港定居並非新鮮的事,但非在港出生的居民多了,香港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香港社會將出現怎麼的景象?

第二,新移民對香港的發展將有什麼影響?這是政府制訂人口政策時重要的考量。筆者的同事葉兆輝教授講過:「政府無人口政策可言,無主動檢視過人口發展,完全是『等運到』。」(見《明報》2021219日港聞版)港英時代,政府緊張的,是防止大量中國居民非法進入香港,避免他們成為香港的負擔,對待新移民的態度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到了特區時代,政府曾成立內部工作小組檢討人口發展,但其後發表的報告,關心的並不是如何協助新移民,而是計劃如何引入內地專才和優才,及設立投資移民計劃,重點在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

避免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分化和對立

政府有沒有人口政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沒有積極的政策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無可否認,回歸初期來港的新移民,多屬基層家庭,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十分殷切,也難免受到社會歧視,一些無法融入主流社會的,更容易成為被排斥的對象。筆者講過,近年新移民的素質已有所提升,但就算他們的經濟條件有改善,在文化、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看來與本地居民仍有距離;新移民一旦成為香港人口增長的主要部分,新移民與本地居民會否出現分化和對立?特別當香港有眾多撕裂社會的政治和社會議題時,政府若處理不當,新移民與本地居民在價值觀念、文化和背景上的差異,會否造成社會更大的震盪?

還有,新移民多了,誰才是真正的「香港人」?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會變成怎麼一回事?以後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