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受制兩岸情勢 台港關係恐難樂觀

<轉載自2018529 明報 觀點版 撰文:葉國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

蔡英文政府上任已屆兩周年,台灣的政黨、傳媒與學界莫不藉此檢視其表現與支持度。在此重要時刻也值得回顧過去一年香港、台灣關係的互動,並且展望未來的可能變化。

回顧去年香港與台灣的互動

首先,港、台兩地的公民社會交流持續引發高度爭議。去年初「時代力量」舉辦「時代眾志.自決力量」論壇,邀請部分香港新生代立法會議員赴台交流。去年中「時代力量」更參照美國國會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立「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台港連線),香港眾志時任主席羅冠聰、秘書長黃之鋒,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人民力量主席陳志全抵台參與。對此,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指「『台獨』和『港獨』算是正式鬧一起去了」;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指此舉可能引發日後北京採取更強硬態度;港區人大代表吳亮星則要求有關部門調查;其後立法會建制派39名議員更發表聯合聲明批評。「台港連線」被視為「觸碰了中央紅線」,引發傳媒與社會廣泛關注,香港電台製播的《城市論壇》更特別就此討論。有人質疑為何議員不接觸統派社團,事實恐怕是台灣的統派社團既缺乏研究,也並不關注香港。這一方面顯示香港議題的敏感,另一方面表示台灣政黨對於香港議題有很不同的立場。近日,提出「民族自決」、主張「港獨」的本土派組織「香港民族陣線」更與台灣「島民抗中聯合」建立正式同盟關係,再度引發大陸國台辦針對港獨與台獨合流的批評。

其次,雨傘運動後香港民主運動的世界連結被視為愈益重要。去年爆發的李明哲案顯示,與中國內地維權團體聯繫、私下講學都已構成敏感行為,「顛覆國家政權罪」更首次適用在台灣民眾身上。對此,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赴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要求釋放李明哲,更可以視作港、台兩地公民社會組織合作將「美國因素」納入企圖共同施壓北京的舉措。

第三,藍綠陣營針對兩岸關係持續採取不同立場。台灣陸委會時任主委張小月指「絕對不會接受一中原則」;蔡政府持續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一省」。然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於去年底訪港,她認為兩岸關係的疏遠原因在許多台灣年輕人不曾到過大陸,不了解大陸發展的進步,洪也將台灣的年輕「天然獨」一代歸因於教育影響。但是這種邏輯,無法解釋為何透過交流到過大陸的台灣人卻仍然無法改變其政治認同。用同文同種的親情關係來召喚兩岸統一,似乎仍無法說服台灣年輕一輩。今年初蔡英文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沒有人會排除(大陸攻打台灣)這個可能性」,顯示兩岸關係仍緊張。新春過後蔡政府改組內閣,其中陸委會(陳明通)、國防部(嚴德發)及外交部(吳釗燮)等首長皆由作風較強硬的人士擔任,一般認為兩岸關係將會因此轉向更為對抗的局面。

第四,異見人士滯台問題仍未解決。大陸異見人士王睿於2014年趁赴台旅遊之際脫團尋求庇護,在台灣移民署與美國在台協會協調下成功於今年初抵達美國,這是自2002年協助民運人士唐元雋赴美後的首例。據聞2014年雨傘運動時已有香港學生詢問在台尋求政治庇護的可能,值得留意「王睿模式」是否會延伸到滯留在台的香港異見人士。被控暴動罪而棄保潛逃的港人李倩怡在台灣極少受關注,一方面反映傳媒對香港的忽視,另一方面亦顯示台北似乎想低調處理這一事件。由於李女應不符政治庇護的條件,若蔡政府執意給予政治協助,可以視為台北對港採取更強勢的態度。

第五,北京繼續強化對港控制。去年5月全國人大時任委員長張德江在「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中再次強調全面管治權,中央和香港的權力關係是授權和被授權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不容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權力。此舉一方面顯示對港政策更為強硬,另一方面也顯示北京始終對港感到不安全。習近平主席去年訪港期間特別檢閱了解放軍駐港部隊,亦舉辦了回歸20年來規模最大一次閱兵儀式;航母遼寧號首次訪港也被認為有震懾港獨的作用。

儘管港交所今年3月首次與台灣民間團體簽訂諒解備忘錄,促進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公司來港上市,而港、台兩地民間觀光旅遊人數也有穩定成長趨勢,然而受上述各項因素影響,特區政府明顯收緊特定政黨、社運分子、媒體甚至學者的入境申請。有些台灣文人與政治人物可以抵港參與座談,游走兩岸三地;有些則被過猶不及地粗暴排除,沒有一定的規則。去年底吳介民與張鐵志等被拒入境事件,顯示本港議會與公民社會缺乏有力途徑監察政府,容易造成行政裁量權的蠻橫與專斷濫權,對香港的自由形象長遠構成傷害。

北京的「實力主義」策略

學者林泉忠曾將習近平時代對台政策的新思維及特徵稱為「實力主義」。現階段實力主義的特徵是,憑藉強大經濟力量來影響境外可能涉及中國利益的外交政策,包括以懲罰方式來應對「不聽話」的外交行為。展望未來,基於實力主義,一方面北京將繼續「惠台31條」的統戰策略吸引台灣企業、年輕師生與民眾赴大陸發展;另一方面將常態化解放軍軍機繞台等軍事壓力,並於關鍵時刻(例如蔡政府外訪與任職周年),壓縮台灣僅存的外交空間(20176月巴拿馬及今年4月多明尼加均是適例)。港、台關係在未來一年受制於低迷的兩岸情勢,恐難有樂觀進展。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蔡英文政府上任兩周年的港台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