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美中東戰略矛盾 孤立自食苦果

<轉載自2018515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凌鵾 經濟分析員>

特朗普宣布退出與伊朗的核協議,再次暴露出美國的專橫獨斷及言而無信的霸權主義本色,對地區和平與發展,以至世界秩序均帶來破壞,但最終美國將自我孤立自食苦果。

伊核協議於2015年由中俄美英德法等6國與伊朗簽署,結束了國際對伊朗始自2006年的近10年制裁,讓伊朗可由棄核換取國際支持其經濟發展,令伊朗與國際社會可得雙贏。

當時西方媒體亦稱,雖然協議未必盡善盡美,但比沒有協議讓伊朗繼續發展核武及容許核擴散的情況好得多。事實上當時美國亦無其他辦法:小布殊政府曾把伊朗列為「流氓國家」之一準備攻擊,但後因陷入伊拉克反恐戰泥淖而作罷。

特朗普親以色列 反民意而行

協議簽署後落實情況基本良好,國際原子能機構表明在其監察下伊朗遵守了協議要求的棄核行動。解除制裁後伊朗經濟發展逐步恢復,2016GDP增長因累積反彈效應急升逾12%。更根本者是回復石油產銷大國角色,出口由制裁期間最低的每日110萬桶,回升到現時的約250萬桶。

美國退出協議在全球引起了廣泛批評及不滿,包括其歐洲盟友英、德、法3國,支持的只有以色列及沙特阿拉伯等伊朗死敵。美國國內反對聲音也很多,除民主黨外部分共和黨員亦不認同,民調又顯示逾6成人支持留在協議內,只有不足3成人認同退出。反對最激的要數簽訂協議的奧巴馬政府領導,奧巴馬及其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克里等均發聲明作出批評,有份促成協議的克里還曾奔走各方力圖保住成果,但被特朗普點名批評他進行「影子外交」。

特朗普一直認為伊核協議是不可接受的奧巴馬時代劣政之一,退出之心早已表白清楚。他此舉並非順應民意爭選票,此事並非美國人的重要政治焦點之一,更多是他的親以色列路綫的體現。這也取悅了共和黨部分鷹派人士,他們唯恐天下不亂而反對和解及尋求和平,對奧巴馬與伊朗及古巴等宿敵妥協至為不滿,特朗普逆轉與伊古和解的做法正合其心意。

拉攏以沙兩國 鞏中東影響力

此外,鷹派要退出還有一個近因:伊朗全力支持美國要求下台的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有報道指伊朗提供了大量兵員及武器以支持敘政府軍,故重新制裁伊朗也是為了抑制其擴張影響能力。

事實上,退出協議應是特朗普的美國新中東戰略重要一環。伊斯蘭國出現及俄國力挺敘政府,令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大降,特朗普上台後便力圖改變這頹勢。為此便使出兩招,一是全面倒向以色列,二是支持沙特成為地方小霸王,從而修復與以沙的深密盟友關係,並利用兩國對抗伊朗。

現時俄國聯合土耳其敘利亞及兩伊,已在中東北部建立親俄勢力圈,最近黎巴嫩大選親伊朗勢力佔優又令勢力圈擴大。因此美國有必要更大力拉攏以沙兩國來鞏固在中東的影響力,當中便暗藏美以沙聯盟的構思,並拉入周邊的約旦、海灣諸國和埃及等北非阿拉伯國家以壯聲勢。

特朗普還部署了在中東地區的「五月雙響炮」行動;首響的退出伊核協議已出台,次響是於20日把駐以使館正式遷往耶路撒冷,做了歷任美國總統均不敢做的事。但激化沙伊矛盾對沙特未必完全有利,如埃及便反對過分與伊朗對抗,海灣國之一的卡塔爾已「叛離」沙特控制而與伊朗發展正常關係。

美俄對抗激化 利華地緣政治

遷館行動則會激化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矛盾,對沙特更為不利,美以沙聯盟也更難有牢固基礎。由此也可見美國戰略每多自相矛盾缺陷。

今後中東亂局將在兩方面升級:一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國家的鬥爭將激化,流血更多,二是敘國戰火更旺。現時兩伊及以土沙等周邊國家均已介入,更重要者是美俄參與日深,據報美國航母已派機襲擊敘政府軍,而俄國則增派僱傭軍及武器入敘。美俄擦槍走火直接衝突的風險日高,且戰況有可能失控,有傳普京已決定必要時可在中東使用戰術核武。

對中國來說,作為協議6國方成員,和伊朗乃中國在中東重要友邦,為保障西陲安穩有必要更積極穩定美國雙響炮後局勢,包括要:(一)通過強化中伊合作以支持伊朗經濟復甦。(二)與俄國共推伊朗加入上合組織。(三)加快建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伊朗的4國區域協作安排。

此外,美國日益深陷中東亂局和美俄對抗激化,都是中國地緣政治上的利好因素,宜善加利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