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不見「統一委」 未到統一「進行式」

<轉載自201711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瀾昌 資深傳媒人>

解放軍一架「圖154型」電子偵察機本月18日上午經過宮古海域,由北往南飛行,繞台飛行遠海。這是中共十九大閉幕後解放軍軍機首次涉台演訓。之前解放軍已多次派出「轟6」等戰機繞飛台灣島。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720日發布兩張戰機繞台飛行照片,並配文稱「常態化!常態化!常態化!」固然台灣軍方稱全程監控並掌握解放軍軍機動態,籲請台灣民眾放心,但是不能不看到,解放軍對台軍事行動升級並且更具實戰意味。不過筆者認為,大陸方面只要尚未成立「統一委員會」,那麼「統一台灣」就還不是「進行式」,北京高層尚未真正將「統一台灣」擺上議事日程具體實施落實。

台灣問題與中美關係緊連

解放軍「圖154型」電子偵察機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及其他電子戰設備,滯空時間長,具備良好電子偵察能力、電子干擾能力及電子戰能力。無疑一旦其對台繞飛也常態化,那麼對台灣的威脅比「轟6」繞飛更大,因為「轟6」還是老舊的作戰模式,而電子戰則是現代資訊戰爭核心所在。相信大陸一旦用到「武統」,也必然盡可能減少流血和各種建築破壞,而是所謂「精準打擊」和「斬首行動」,所以大型電子偵察機的演訓意義不言而喻。

顯然北京此舉是保持對蔡英文「高壓」的一個有殺傷力的舉措。在地緣政治角度,也是對本地區國家展示實力。同時相信也是對特朗普所謂「印太戰略」一點小小表示。事實上台灣問題的解決與中美關係緊密相連,實現「統一」除了大陸綜合實力繼續壓倒台灣外,更重要的是北京與美國實力對比變化,倘若大陸GDP(本地生產總值)與美國打平或者略超,台海形勢必然有驚人改變。

「統一」當下只是戰略要求

從十九大報告可見習近平對台還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於不肯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保持高壓態勢,相信還要「拿」幾個台灣邦交國;另一方面加大「惠台」措施,而且是對準台灣基層民眾和青年。福建省已公開表示要從台灣招聘1000名教師;教育部則公布《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保證獲獎學生比例不低於30%,並大幅提高獎學金獎勵標準,最高每人每學年獎金達3萬人民幣。日前上海市「2018屆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會」專門有台生專櫃專場。有些企業為了吸引更多台生加入,起薪為6000人民幣,高於台灣的「22K台幣」,還提供每季度一星期的回鄉探親假期,並為他們報銷往返機票費用。十九大報告提出給台胞「同等待遇」,大陸各級正迅速落實。

不過從十九大報告也看出,「統一」當下只是中共的戰略要求,習近平也只規定了戰略時間表,尚沒有實施時間表。習表明「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涵、必然要求,沒有「統一」就稱不上偉大復興,也就是說「統一台灣」不能遲於本世紀中葉。按照習的新規劃,原來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的國家現代化提前到2035年,到2050年則為現代強國。那麼是否「統一」的任務也提前到2035年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就是說,十九大報告沒有明確劃出「統一」死線,只是作出概略規定,相信這樣做北京可以靈活掌握。

事實上鄧小平曾因蔣經國還在世而過於樂觀,將「祖國統一」列為1990年代三大任務之一。之前曾有海外報道說,習要親手完成「統一大業」。顯然這是未有根據的報道。習將下一步的中國夢實現分為兩個15年規劃,這是中共可以操之在我的目標,而台灣問題則始終是複雜而敏感的問題。5年前還是馬英九掌權,十八大報告對兩岸形勢較為樂觀,用了很大篇幅去論述和平發展,包括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實上北京認為,在當時條件下兩岸關係已經是1949年以來最好局面,十八大報告就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就兩岸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就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就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都做了論述。但是民進黨再執政,整個形勢就完全改變。可以認為就大陸而言,由於大陸的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加強,對實現「統一」愈來愈有利;而就島內形勢看則是支持「統一」的力量在下降,離心的傾向則在強化。尤其是國民黨一蹶不振,使大陸很多人對「和平統一」失去信心,「武統」之聲強烈。當然「武統」或許是「和統」的支撐,但是對「和統」失去耐性,以為可以「一打了事」,實則還是將複雜的「統一」問題簡單化。

習有耐心 相信實力是統一基礎

然而十九大報告與十八大報告不同,承認了形勢嚴峻的一面,這是成熟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十九大報告還是將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而其他工作都要服從這個大局。顯然習還是有耐心,還是相信實力是「統一」的基礎,等到實力進一步增強,與美國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那麼實行「統一」便是時機成熟、水到渠成。

最後,筆者相信北京一旦不再允許「久拖不統」,要將「統一」付諸行動,那麼是要成立一個「統一委員會」才行,以現在的國台辦是不能擔當其責。因為現在的國台辦主要是對台交流、心靈相契,而真正開展統一行動將涉及政治、軍事、法律以及經濟各個部門,幾乎是整個國家機器動起來,那不是現在的國台辦可勝任的。也許國台辦可以升級為「統一委」。而且根據香港的經驗,台灣「統一」後可能事務更多,國家必定要有相應領導部門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