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17年11月14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本月,中國的外交表現得振奮人心:特朗普中國行一團和氣,習近平在越南峴港也頗受歡迎。
然而,一次國事訪問不可能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所有問題。且回顧歷史,訪華時對中國讚譽有加、回國後我行我素的美國總統大有人在,中美關係的發展從未一帆風順過。况且特朗普行事風格特異,此次雖然並沒有指摘中國,可他那句「我不怪中國。誰能指摘一個國家為了自己人民的利益,去佔另一個國家的便宜呢?」聽起來仍然是火藥味十足。在這之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演講中,他也仍然認為美國此前在國際貿易中「被利用」了。而中越之間的問題,特別是南海問題,也不可能很容易地得到解決。
穩健做好自己事情 是對世界最大貢獻
以此為例,毋庸諱言,無論是大國關係,還是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國都有不少事情要做。日前有外媒刊文稱,當前美國政府的孤立本性已導致全球領導席位正面臨無人入座的風險——中國或將坐上該席位。這樣的觀點和輿論近年正日益增多。而筆者認為,中國尚無力更無心「對號入座」,坐上全球領導者的席位。儘管中國離世界舞台的中心愈來愈近,正在愈來愈多地為世界貢獻其智慧與方案,包括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在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環境問題、反恐等等國際事務中所發揮的作用,但中國從無做世界新霸主的動機。過分誇大中國的能力與作用,難免有捧殺之嫌,更會給「中國威脅論」者以口實。筆者認為,中國目前更穩健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雖然近兩年環保督察效果顯著,但治理污染任重道遠,中國政府若能處理好人與環境的關係,就是為全人類「減負」了;同樣,中國現在仍是世界上第一大發展中國家,國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未解決,當務之急是改革經濟結構、處置金融風險,以期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帶動全球經濟發展。新的世界格局中主角不止一個,中國要做的,不是尋求領導別人,而是加快開放和加強雙邊與多邊合作,與各國一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