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統獨啟示錄 學者:國際法「自決」非為建國開路

<轉載自2017928 明報 國際版 欄名:世局解碼 撰文:周宏量 明報記者>
「獨立公投」最近成為國際社會其一最重要議題——先有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在周一(925日)順利舉行公投,下周日(101日)則輪到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公投,不過後者在馬德里打壓下未知能否如期舉行。歷史數據顯示,過去近200年,公投通過後實現和平獨立的例子約佔五成,庫族和加泰隆尼亞的命運如何還待觀望。不過,有學者指出,國際法對自決原則的普遍解讀並非支持建立新的國家,一個地區能否獨立,實際上更多是出於所在國和國際社會是否願意承認的政治考慮。
庫爾德稱92%選票撐獨立
對庫爾德人和加泰隆尼亞人而言,舉行獨立公投本身就阻力重重。庫爾德自治區堅持去馬,促使土耳其和伊朗兩大強鄰與伊拉克中央政府站在同一陣線抗衡。自治區主席巴爾札尼前晚宣布「獨派」獲勝,敦促巴格達應與埃爾比勒認真對話,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尊重數百萬庫爾德人的意願」。昨晚當地政府更傳出有92%選票支持獨立。外界相信,巴爾札尼亦認為獨立並非坦途,只是利用公投爭取政治談判籌碼。
加泰隆尼亞則連公投能否順利舉行也成疑問。西班牙中央政府以強硬手段打擊公投部署,拘捕官員和接管當地警隊,派員沒收宣傳單張和選票的影印本,又準備看守原定票站,以阻投票。
基爾大學國際關係講師理查茲(Rebecca Richards)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指出國際法確有「自決」(self-determination)概念,但其普遍解讀只限於在現存國家內作出受何種管治和由誰人統治的抉擇,而非為建立全新國家來開路。她解釋,自決相關法律大多寫於二戰後的解殖年代,列強無力維繫自身帝國,只好放任殖民地獨立,此外這會有違反有關領土完整的法律和慣例之虞。1993年《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對自決原則的說明,便列明這不應被理解為授權或鼓勵會完全或部分地分割,或損害主權及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團結的任何行動。
過去200 公投後和平獨立佔半
舉行公投不等於獨立必然成真。BBC整理數據,指全球自19世紀初起共有54次獨立公投,當中有43次通過,但和平發生的只有22次,其餘要不最終無發生,要不經歷暴力的陣痛才出現。部分評論如今憂慮庫爾德地區會否擦槍走火,重演巴爾幹半島的血腥歷史——19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便是起源自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以公投決定獨立,但貝爾格萊德拒絕承認和出兵阻止。
承認公投多為政治交易
理查茲則以東帝汶、南蘇丹和厄立特里亞為例,說明印尼、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當年願意承認其獨立公投,共通點在於想化解某種問題,換取某些國際上的好處,其承認「更多是政治行動,而非按法律定義的過程」。巴塞隆拿龐培法布拉大學現代史專家烏塞萊-達卡爾(Enrique Ucelay-Da Cal)更向Euronews直言,自決「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律,(實際上)永遠是有賴於列強共識」,即聯合國安理會的一致投票贊成。
美國拒支持 難有實質改變
對上一次受國際矚目的獨立公投發生於2014年的蘇格蘭,英國政府當時同意舉行公投,過程大致和平順利,無論國內外政治上都未有構成問題,但庫爾德和加泰隆尼亞顯然不是這回事。

以美國為例,華府明言庫族公投會弄巧成拙,總統特朗普則迎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到訪,強調不喜歡加泰隆尼亞脫離西班牙。在缺乏國際社會承認下,這兩場公投大概難以帶來任何實質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